第八十九章 一切的答案(下)(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恩基看到阿达帕的体内并没有灵的时候,他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一刻,他不愿再相信自己已亲眼见证的事,不愿相信这发生在伊甸园里的种种奇跡,更不愿相信存在可以毫无代价,修復大地上一切的枯萎、破败和死亡的力量。因为他已经为他的土地,他的园子,他的生命奉献了太多;他承受着光带来的苦,把恩惠给予地上的一切活物,所以他选择对阿达帕所行的奇跡视而不见。因为他恩基是从感官而生的观察者,他寧愿相信从他灵里生出的光,就是这世上一切的源头,他寧愿相信那由光生的逻辑,真实可靠;他寧愿相信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有意义、连贯且没有矛盾的;他寧愿相信时间一旦开始,就再也无法停止,变化一旦开始,就不会再有尽头;他寧愿相信所有这些由他所创造出的虚妄,也不愿意相信,那就摆在他面前的真理。
    于是,他做了一件后来让他追悔莫及的事,他把灵魂给了阿达帕。他使这人类有了意识和智慧,那奇跡当即就消逝了,苦难再度降临于这个世界,阿达帕有了生老病死,就像这地上一切眾生一样,挣扎于无常与时间的深渊之中,斲丧于恐惧与绝望的炼狱里,受尽折磨与痛苦,在无数的世界中,永不停歇地轮回着。
    当阿达帕离开伊甸园独立生活以后,终还是因衰老而死去,他开始认为一切苦难的根源,归咎于他自己,是他把灵给了阿达帕,从此这个世界堕入了黑暗。当人类的后代建立的文明,就像阿达帕的生命一样,经歷一次次的衰老、崩溃和覆灭。他认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已不可原谅,于是,他在悔恨中选择沉沦,不愿重新回溯最初的记忆,找到事情的真相,而是选择逃避那段令人忧伤的过往。他觉得自己理应背负这重罪,把自己困在这自设的牢笼之中,永无止境的承受世界的苦难。他以为只要忘掉,就能抚平这道伤口,但殊不知这道伤口从他的灵魂里不断扩展出来,侵蚀和腐化着整个世界……
    在大洪水之后,他复製出另一个自己,让那个人为他设下这个牢笼。他的分身就按他说的话照做了。『影子恩基』在天空中放置进入阿凯西的星空之门,将三分之一的星辰遮挡,名为暗域;又将这暗域一分为四,将四段记忆作为四把钥匙,藏在各个区域之中。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下一个暗域之门,直到整个天空都被打开,解谜者就会被带入时空之门,自动得到第五把记忆钥匙,作为进一步解谜的提示。
    『影子恩基』又为这密码特意造了一个世界,名为『此岸』,意为『彼岸』的彼岸,这个世界与他本体所在的世界——『彼岸』有着几乎相同的开始,但却有着很不相同的后来:那十七个闪姆族的后裔、十五个雅弗族的后裔和三十个含族的后裔先后登陆那片大陆上,只不过他们迁徙到了更远的北方和东方,在那些广袤的草原和高山上生活下来,成为了游牧民。闪姆的后裔跨过了安纳托利亚,到了高加索山和黑海以北的埃西诺斯草原上,又从那里向东迁徙到了布林加克河以东,阿拉尔山以南的森林草原。从那时起,他们的名族被称为派瑞卡精灵,从那里,他们的族人分为三支,一支继续向东,进入寒冷的沉睡之地,还有两支南下穿过巴克特利亚,然后从那里分道扬鑣,一支进入了雅利安,一支进入了印度。
    『影子恩基』选中了闪族的后裔,将自己的权柄分给他们的后代们,成为自己的使者。最初,使者们称他为帝乌斯或圣孪生者,后来又改叫他梵天。梵天将最大的权柄交给了雅利安的圣人因陀罗,使之成为地上的看护者,梵天交给他三个任务,第一,就是维持地上的秩序,不至于让这个世界的末日时刻太早的到来;第二,要时刻标记自己族人的血脉,使闪族和雅利安人可以很容易的被从其他民族中分辨出来,然后将进入阿凯西阅读的权柄交至他的族人手上,参与破解暗域的密码;第三,要时刻护养那棵种在海湾地的世界之树,直到『那一位』的到来,将四句偈言传给预言中将会降临的密特拉。
    与恩基在洪水后的『彼岸』世界中设立的诸天使不同,梵天将权柄完全给予了因陀罗,在使用时无需次次向梵天获取授权,因而在『影子恩基』离开后,依旧可以使用。
    因陀罗把来自梵天的指引,写在《梨俱吠陀》之中,将权柄传给另外二十一位使者;用瓦尔那标记血统;选定作为「植树人」的祭司,世代看护世界圣树;又派下伐楼拿,主管进入星空的时空之门,这一职位后被密多罗和毘湿奴先后接替;又派下跋伽,教授人们与使者交流的方式——萨满、瑜伽和冥想,这一职位后被湿婆继承。
    在完成这些安排以后,『影子恩基』就走向大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此,生活在那世上的雅利安族裔们,开始了寻找破解暗域的方法。他们经过难以估量的时间,一颗颗的阅读浩如烟海的星辰,依旧一无所获。他们很快发现,一些本不是暗域的星星,也会渐渐的熄灭,并从天空消失。这是『影子恩基』为增加难度,而设下的一条规则。这些『死去』的星,虽仍能借助周围的光亮再次找到,但要比在它们发光时去找要难得多,况且也会被误认为是暗域之星而略过。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只剩一位修行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