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不敢腐朽(求订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哐哐哐......”
    一阵刺耳的锣声突然从村子里面传了出来,李来亨愣了一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个被他抱在手里的七八岁的娃子却开口说:“大伯放额下来,额习武的时候到了。”
    “习武?好!好!”李来亨笑呵呵放下那小子,那小孩子和另外七八个孩子一同往村里奔去,不过依旧有不少孩子还在村口嬉戏。
    “你们怎么不去习武啊?”李来亨看见村口嬉戏的孩子中有男有女,其中几个男孩看着挺大个儿的。
    “回老爷的话,”其中一个大男孩向着李来亨恭敬一礼,用四川口音的官话回答道,“我们都是农家子,不需要勤练武艺的。”
    “哦。”李来亨轻轻点头,眉头又是一拧。
    原来在大顺王朝这个“农民起义军”所建立的封建王朝治下,也存在严重的阶级固化问题!
    大顺王朝的阶级固化源于府兵制和计口授田制这两项大顺的根本制度!
    首先大顺的府兵都是授田府兵,授田不仅为了换取兵役,同时也是为了筹功——跟随大顺、大西两家东征西讨那么多年的战士,总要有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家业吧?可是大顺、大西斗争了那么多年,却没有能全取天下,最后两家合力,才有了四川、云南这点地盘。
    地盘虽然狭小,可是大顺、大西合流之后需要分配土地的战士却一点都不少!两家从陕西、湖广带进四川的老营人数有二十多万!
    这二十多万人在入川之后,就转化成了超过二十万的授田府兵和四五万人的授田官吏——他们其实是一回事儿,主要都是大顺、大西的老营,也有一些是在湖广、四川投靠的,不过都享有授田府兵的待遇。只是其中一部分粗通些文字,考取了官吏,转成了文职。
    而为了给自家二十多万的老营战士授田,大顺朝廷不得不在四川和后来夺取的云南大量圈田。而为了配合圈田,大顺朝廷又必须实行计口授田,对余下的土地进行平分,在这个过程中,四川、云南的士大夫阶层也被彻底消灭——这种消灭倒不是在肉体上,而是在经济上的消灭!
    在完成了圈地授田(针对府兵)和计口授田(针对平民)两项社会改革后,大顺境内就形成了府兵在上,农民在下的社会结构。
    散在乡村的府兵替代了原本的士大夫,成为了四川、云南社会基层的主宰。
    他们不仅垄断了兵役,也垄断了官场,而且还垄断了教育!
    李来亨吩咐左右:“走,去看看吧!”
    说着话,他就当选步行着往村子里面走去了。
    这处村子是外来的府兵和壁山本地的农民共居的,看村中的住宅就知道北面都是府兵,南面都是普通农民——府兵的房子都是瓦房,农民的房子都是茅草房。
    除了住得房子不一样,成年府兵和农民的穿着打扮也不一样。府兵们都穿蓝色的麻布窄袖长袍,腰带上悬着手刀,走路的样子一摇三摆,看着就很牛逼......
    李来亨进村的时候,在乡的府兵们都在往村中的演武场而去,除了一柄腰刀之外,人人都有一件额外的器械,有些人拿着盾牌标枪,有些人扛着长枪,还有些人扛着火枪。还有一些小孩子和半大小子都拿着小号的木头兵器蹦蹦跳跳的跟着,还喊着口号:“练武艺、当府兵、下江南、夺金陵、杀朱家......”
    大顺小战士们的士气很高啊!
    如果让老山宫的朱皇帝知道了,估摸着要多搞几次娃娃兵的军事演习压压惊了!
    现在大明大顺两边都绷着,谁也不敢腐朽啊!
    虽然封建王朝治不了腐败的绝症,但是腐败不等于腐朽。现在两边都憋着劲儿,不敢放开了捞,更不敢把杀人的手艺给丢了。不仅不敢丢了,而且还要精益求精的苦练。
    朱慈烺那边搞少年军校培养二代、三代,还搞了九边少年军训练精兵,同时也为勋贵集团补充新鲜血液。
    而大顺这边没有大明那么多的资源,但是也不肯马马虎虎的等死,所以就只能集中力量加强府兵集团了。不仅老府兵要勤练武艺,府兵二代们也得从小走允文允武的路线,而且是以习武为主——战斗力要从娃娃抓起啊!
    另外,大顺朝也开办了云南讲武堂和重庆官学堂(培养官员),从全国的“娃娃府兵”中选拔精英入学。
    身为大顺太子的李来亨现在也和普通的大顺战士差不多打扮,麻布的蓝色长袍,洗得已经有点发白了,头上一顶白色毡帽,腰带上悬着宝剑,唯一不同的则是一领红色披风,格外引人注目。
    在大顺朝,红色披风原本是闯王的标志,只有得到李过的恩准才可以使用。在整个大顺,能够挂上红色披风的,除了太子李来亨和议政八王之外,不会超过二十人,全都是大顺的功臣重将。
    所以村子里面的“蓝衣武士”看见李来亨的红色披风,全都向他下跪行礼。其中有人还认出了李来亨,跪在地上高呼“太子千岁”。
    李来亨大手一挥,笑着道:“赏!一家府兵先赏一两银子!若是练得好了,再加赏一两!”
    “谢太子殿下!”
    “写千岁爷!”
    在一片谢恩声中,李来亨在一群亲兵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