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酒的问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摆平了周亚夫,刘彻就施施然的带着陈阿娇回了趟馆陶府邸。
    馆陶还是很有用的!
    特别是在对窦太后的时候,她的影响力几乎是核弹级别的。
    而刘彻也不怕馆陶不肯出手。
    这位贪婪的汉室太长公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捞钱的机会。
    盐铁官营的利润是如此的大,馆陶岂会错过?
    更何况,馆陶还是很讲义气的。
    当初,邓通被先帝逮着,关进廷尉大牢里,将其家产全部没收,满朝上下,没有一个人敢向邓通伸出援手。
    但馆陶却念及往日与邓通的交情(主要是生意上的交情),派人送去了数十万钱的赏赐,希望能让邓通起码在牢里好过一点。
    甚至还在窦太后面前为邓通说了许多好话,使得窦太后下令,让廷尉释放邓通。
    可哪成想,先帝比所有人想象的还要狠!
    太后的面子,先帝违逆不了。
    但他却拐着弯,抓住了邓通的一个痛脚:邓通垮台后,有司查办其贪污、挪用之罪,将其家产数万万钱全部充公。
    等邓通被窦太后放出来后,先帝宣布,邓通被没收的那些家产,尚不足以抵充他贪污、挪用产生的亏空。
    根据先帝的计算,邓通至少还欠朝廷数万万钱!
    于是,先帝派了一个官吏,日夜跟在邓通身边。
    馆陶派人送钱过来,前脚馆陶的使者刚走,后脚,那位官吏就跳出来,将馆陶赏赐给邓通的钱抢走。
    理由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馆陶送了十几次,邓通就被抢了十几次。
    抢到后来,馆陶也没有办法了,于是,命令下人,只送邓通衣服和食物。
    然而,就是这样,先帝派去的那位官吏,依然照抢不误。
    可怜的邓通就是这样被活活饿死?
    作为曾经的汉室首富,能与吴王刘濞平分天下铸钱市场的巨头,哪怕就是去乞讨,恐怕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但从这个事情上就能看出,馆陶这个人虽然有着很多缺点,但绝对念旧,而且够义气。
    反正,前世今生,刘彻就没听说过馆陶长公主有过收了钱不办事的污点。
    果然,馆陶在听了刘彻的来意后,立刻就拍着胸膛答应了下来。
    盐铁的利润,馆陶当然知道有多大。
    当年邓通不过是铸钱,就攒下了数万万钱的家产。
    而盐铁的利润还在铸钱之上,毕竟,人可以不花钱,但却不能不吃盐。
    而只要天子侄子兼女婿拿到了盐铁官营的权力,那么,她馆陶肯定也能分一杯羹——这么多年来,刘家少府的墙脚挖的最爽利的就是馆陶了。
    得到了馆陶的承诺后,刘彻就知道,窦太后那边已经说服了一半。
    窦太后对馆陶的宠溺,可是超越想象的。
    刘彻就记得清楚,前世窦太后驾崩后,遗诏将整个东宫的财富与宝物全部留给馆陶,
    可惜,那笔巨额财产,最终全部便宜了小猪和他身边的近臣。
    单单是一个司马相如,写一篇长门赋的润笔费就是一千金……
    从馆陶家里回宫后,刘彻屁股还没做热,王道就过来通秉:“陛下,廷尉有要事求见……”
    “要事?”刘彻微微皱了皱眉头:“什么事情?”
    王道将一张奏疏递给刘彻,道:“这是廷尉的上疏,请陛下过目……”
    刘彻接过来一看,随即不以为意的摇摇头:“朕还当什么事情呢?去告诉廷尉,此等小事,以后就不要上报了……”
    王道点点头,就要下去回告赵禹。
    刘彻却忽然叫住他:“等等……去把廷尉请来罢……”
    刘彻捏着那纸奏疏,心中也是叹了口气,微微有些懊悔和自责。
    赵禹上报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具体怎么理解,可能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见解。
    刘彻也是心急盐铁官营的事情,最开始一时没转过弯来,用了后世的思维去理解。
    还好他反应快,不然就要出洋相了。
    赵禹上报的事情,是廷尉衙门发现,最近一个多月,关中各县许多地方都打着昏礼等喜庆的名目,公然聚众饮酒。
    有人甚至一月之内娶了两个小妾,为的是能与人一起饮酒。
    这事情放在后世,真是小问题。
    中国的酒桌文化源远流长,许多事情甚至就是必须上了酒桌才能谈。
    甚至,各个城市的酒吧,常常就是通宵达旦,无数男女买醉于其中。
    只是,在这西元前的时代。
    这却是了不得的大问题!
    首先在政治上,民间饮酒之风兴盛的话,很容易就让联想到殷商灭亡前,朝歌城里的酒诰之声。
    自周以来,普遍的舆论认为,殷商之亡,除了纣王这个背锅侠外,就是其国内酗酒成风。
    周代的乡饮酒礼,就是针对殷商灭亡的这个原因,而设计出来引导民间树立正确的饮酒价值观的。
    其次,酗酒的社会,在工业化以前,绝对是国家的敌人!
    甚至就连后世那个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的米帝,也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