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傲娇的闽越世子(1)(3/4)
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这样的事情,傻子才会干!
于是,一行人簇拥着刘彻,来到了甲里村外的平原。
一到平原上,入目的俱是翠绿的麦苗。
在去年种植冬小麦尝到了甜头后,今年的冬小麦种植规模,自然是翻了好几番。
以上林苑为例,今年,几乎所有的皇室庄园以及将近一半的土地,要转种冬小麦了。
老百姓从来就是这样现实,什么事情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然后他们又亲眼看到了,那肯定就会跟风。
只是,小麦种植与粟米种植的技术是不同的。
尤其是冬小麦,需要农民更加仔细的照顾,更加细致的耕作,和更加科学的管理。
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麦田,刘彻停下脚步,招来随行的农稷官,问道:“麦田情况如何,农稷官们是否已经摸清楚了小麦种植所要注意的地方?是否已经告诉给了百姓?”
随行皇帝视察的农稷官,当然不是什么小人物。
这次陪同刘彻视察的是少府农稷令常武。
刘彻对他有些印象,此人,曾经在刘彻还是太子时,积极协助刘彻编篡《新神农》,本职工作能力比较突出。
刘彻登基后,他依然是《新神农》的主编之一。
业务水平还是很高的。
“回禀陛下,臣自受命以来,广访关中老农,博取众长,又与同僚协作,如今,已是摸索出了一套冬小麦的耕作方式,只是,还不够完善……”常武恭身介绍道:“以臣等如今所知,这冬小麦,比之粟米,更赖地力,更赖水利,尤其是越冬之时,需要盖土、护苗、整墒……”
常武于是就将一些基本的种植和耕作知识,跟刘彻普及了一下。
听得刘彻脑仁都有些疼。
听完后,刘彻点点头,道:“技术上的事情,朕不太懂,卿等皆国士,明于农事,小麦,朕以为将未来黎庶主食之一,乃生民之重,朕将此事托付卿等,卿等需努力协作!”
“诺!”常武带着农稷官们深深恭拜。
刘彻却接着道:“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卿等的辛苦,朕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翌日,论功行赏,农稷诸官中佼佼者、杰出者,朕不吝以封侯!”
农稷官们闻言,纷纷跪地拜道:“陛下圣教,臣等铭记于心,敢不效死以报!”
封侯!
所有汉室臣民最高的梦想。
在今天以前,农家的众人,是想都不敢想这种事情的。
但,如今,这梦想,却似乎已经近在咫尺了!
农稷官们虽然大都是出身农家,而农家又是墨家的分支传承,虽然农家的子弟,没有墨家那么刻板和固执。
但也都是些个性淡泊,对功名利禄不怎么看重的人。
热衷功名利禄之人,是不会走上每日与泥腿子打交道,跟庄稼大眼瞪小眼,琢磨木工与渠道的农稷官这条路的。
只是……
谁不愿,封候裂土,封建一地,光宗耀祖,福泽后人?
当初,梧候阳成延,以一木匠,协助萧何营造未央、长乐两宫与长安城,功成之日,立地封侯的故事,谁人不知?
特别是在广大技术宅的世界里,阳成延的地位,就相当于文官之于萧何,武将之于樊哙,真是高山仰止,令人敬仰。
如今,又有一个机会,一个封侯之机,出现在了广大农家子弟面前。
大家真是恨不能马上回去投入到工作中,争取早日完成天子交代的任务,然后就如那梧候一般,封建一县,号为列侯,光宗耀祖,福泽子孙,留名青史,甚至比肩许圣。(即农家祖师爷许行)
……………………
看完麦苗,刘彻又来到泾水之边,视察安装在河边的水车。
当然了,刘彻只能远远的看一看水车的工作情况。
想要去岸边,实地视察,那是不可能的!
只要刘彻敢做出那样的事情来,随行大臣们就敢学袁盎劝谏太宗孝文皇帝故事。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陛下纵自轻,赖高庙、太后何?
刘彻甚至都能想象出他们的说辞了。
所以,洞悉了一切的天子,果断没给大臣们刷声望和逼格的机会。
留在了泾水河岸边十步之外,看着水车缓缓翻滚,不断的将泾水中的河水,汲入渠道。
这些水车大概类似于后世隋唐时期出现的筒车。
可惜,墨者们没有随同视察,不然,刘彻真想问一问,他们的水力锻造机械走到哪一步了。
不过,纵然如此,水车也给了跟在刘彻身边的骆郢,强大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巫神在上,这怎么可能!”骆郢喃喃自语,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越人信巫,崇巫,巫祝之术,非常流行,甚至随着汉越交流的增多,来自越人的巫祝之术,反攻了汉室,成为了汉代文化中的一份子。
骆郢看着那些庞大的如同怪兽一样的木制机械。
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巫祝的力量。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汉朝天子的声音在骆郢耳边响起,骆郢抬头,对上天子的双眼,只见汉朝的年轻天子
这样的事情,傻子才会干!
于是,一行人簇拥着刘彻,来到了甲里村外的平原。
一到平原上,入目的俱是翠绿的麦苗。
在去年种植冬小麦尝到了甜头后,今年的冬小麦种植规模,自然是翻了好几番。
以上林苑为例,今年,几乎所有的皇室庄园以及将近一半的土地,要转种冬小麦了。
老百姓从来就是这样现实,什么事情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然后他们又亲眼看到了,那肯定就会跟风。
只是,小麦种植与粟米种植的技术是不同的。
尤其是冬小麦,需要农民更加仔细的照顾,更加细致的耕作,和更加科学的管理。
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麦田,刘彻停下脚步,招来随行的农稷官,问道:“麦田情况如何,农稷官们是否已经摸清楚了小麦种植所要注意的地方?是否已经告诉给了百姓?”
随行皇帝视察的农稷官,当然不是什么小人物。
这次陪同刘彻视察的是少府农稷令常武。
刘彻对他有些印象,此人,曾经在刘彻还是太子时,积极协助刘彻编篡《新神农》,本职工作能力比较突出。
刘彻登基后,他依然是《新神农》的主编之一。
业务水平还是很高的。
“回禀陛下,臣自受命以来,广访关中老农,博取众长,又与同僚协作,如今,已是摸索出了一套冬小麦的耕作方式,只是,还不够完善……”常武恭身介绍道:“以臣等如今所知,这冬小麦,比之粟米,更赖地力,更赖水利,尤其是越冬之时,需要盖土、护苗、整墒……”
常武于是就将一些基本的种植和耕作知识,跟刘彻普及了一下。
听得刘彻脑仁都有些疼。
听完后,刘彻点点头,道:“技术上的事情,朕不太懂,卿等皆国士,明于农事,小麦,朕以为将未来黎庶主食之一,乃生民之重,朕将此事托付卿等,卿等需努力协作!”
“诺!”常武带着农稷官们深深恭拜。
刘彻却接着道:“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卿等的辛苦,朕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翌日,论功行赏,农稷诸官中佼佼者、杰出者,朕不吝以封侯!”
农稷官们闻言,纷纷跪地拜道:“陛下圣教,臣等铭记于心,敢不效死以报!”
封侯!
所有汉室臣民最高的梦想。
在今天以前,农家的众人,是想都不敢想这种事情的。
但,如今,这梦想,却似乎已经近在咫尺了!
农稷官们虽然大都是出身农家,而农家又是墨家的分支传承,虽然农家的子弟,没有墨家那么刻板和固执。
但也都是些个性淡泊,对功名利禄不怎么看重的人。
热衷功名利禄之人,是不会走上每日与泥腿子打交道,跟庄稼大眼瞪小眼,琢磨木工与渠道的农稷官这条路的。
只是……
谁不愿,封候裂土,封建一地,光宗耀祖,福泽后人?
当初,梧候阳成延,以一木匠,协助萧何营造未央、长乐两宫与长安城,功成之日,立地封侯的故事,谁人不知?
特别是在广大技术宅的世界里,阳成延的地位,就相当于文官之于萧何,武将之于樊哙,真是高山仰止,令人敬仰。
如今,又有一个机会,一个封侯之机,出现在了广大农家子弟面前。
大家真是恨不能马上回去投入到工作中,争取早日完成天子交代的任务,然后就如那梧候一般,封建一县,号为列侯,光宗耀祖,福泽子孙,留名青史,甚至比肩许圣。(即农家祖师爷许行)
……………………
看完麦苗,刘彻又来到泾水之边,视察安装在河边的水车。
当然了,刘彻只能远远的看一看水车的工作情况。
想要去岸边,实地视察,那是不可能的!
只要刘彻敢做出那样的事情来,随行大臣们就敢学袁盎劝谏太宗孝文皇帝故事。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陛下纵自轻,赖高庙、太后何?
刘彻甚至都能想象出他们的说辞了。
所以,洞悉了一切的天子,果断没给大臣们刷声望和逼格的机会。
留在了泾水河岸边十步之外,看着水车缓缓翻滚,不断的将泾水中的河水,汲入渠道。
这些水车大概类似于后世隋唐时期出现的筒车。
可惜,墨者们没有随同视察,不然,刘彻真想问一问,他们的水力锻造机械走到哪一步了。
不过,纵然如此,水车也给了跟在刘彻身边的骆郢,强大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巫神在上,这怎么可能!”骆郢喃喃自语,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越人信巫,崇巫,巫祝之术,非常流行,甚至随着汉越交流的增多,来自越人的巫祝之术,反攻了汉室,成为了汉代文化中的一份子。
骆郢看着那些庞大的如同怪兽一样的木制机械。
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巫祝的力量。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汉朝天子的声音在骆郢耳边响起,骆郢抬头,对上天子的双眼,只见汉朝的年轻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