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汉匈摩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盘,石油和附属在石油经济上的一切,都将崩溃,数以千万计的失业人口,会把所有领导人的脑细胞耗死。
    有些时候,先进的,并不一定能带来好处,反而会带来危险!
    刘彻也是如此。
    他小心翼翼的推动着工业的发展,而不是撸起袖子,大干猛干。
    但,经过这一次的成功装神弄鬼后,刘彻终于可以把步子迈大一点了。
    选择上郡作为棉花的种植推广试点,是刘彻经过了长达半年的调研后,决定的事情。
    因为,此时的上郡,是棉花天然的种植基地。
    上郡很穷,土地贫瘠,山林密布,水资源匮乏,人烟稀少,连匈奴人都不太愿意走上郡这条道路入侵汉室,因为得不偿失。
    这样的穷地方,是最适合作为经济作物种植的地方。
    将棉花的种植基地放在上郡,也能避免产生类似明王朝中后期,江浙一带,改种桑树,发展丝织业,出口创汇,结果,江浙从一个产粮区,变成了一个粮食严重依赖外来供应的地区,这样的问题。
    刘彻根本无法想象,要是在关中发展棉花种植业,那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
    只要想想,关中粮食缺口,每年从百万石上升到五百万,甚至千万石。
    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不寒而栗。
    看着王道从足足有三层保护的地窖里,取出深埋在其中的几袋棉花种子。
    刘彻就不由得有些想着:“也不知道匈奴人现在到那里了?”
    刘彻最后一次得到有关匈奴人内部的确切情报,还是在去年的十二月,当时,在长城脚下与汉朝偷偷摸摸交易的伊稚斜,传递了一个消息过来:匈奴西进,督西域十余国兵,兵临大宛。
    意思谁都能看出来。
    这伊稚斜,是指望刘彻发现了匈奴主力西进后,汉军北上,击垮布置在长城附近的匈奴部族。
    伊稚斜当然不是什么国际友人,亲汉亲到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精分。
    他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要给军臣拖后腿,甚至让军臣的西进计划失败,甚至遭受惨败。
    军臣不败,伊稚斜那里来的机会?
    至于会不会因此导致匈奴衰落,失去草原和东亚的霸主地位?
    这与伊稚斜何干?
    就算要考虑这个问题,恐怕也得他坐上匈奴大单于的宝座之后。
    但刘彻又不傻。
    现在出塞就去跟匈奴人刚正面,或许初期能胜利。
    但随后,回过神来的匈奴,可就不好对付了。
    匈奴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与其他在历史上与汉人争锋的游牧民族相比,匈奴人还有西域这个血袋可以补血,在消耗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汉室一波推出去,要是没推掉匈奴人关键的几个资源点,打断它的脊梁骨。
    缓过神来的匈奴人,可有的是气力跟汉朝对耗。
    换句话说,只要汉军一天不能打通西域的通道,切断匈奴人对西域诸国的控制。
    有西域诸国补血的匈奴人,局面再恶劣,大不了跟历史上一样,缩进漠北不出来,汉军也只能徒呼奈何。
    所以,匈奴人只要不挑衅,不主动入侵,刘彻傻了,才会撕毁和平条约,主动开战。
    但,对于匈奴人的动向,刘彻还是很关心的。
    自从去年,刘彻故意让人将那张地图传到匈奴,同时顺藤摸瓜,干掉了匈奴人布置在汉室境内的许多眼线和情报人员后,刘彻就对匈奴人的西进进展,即关心又担心。
    不关心不担心是不成的!
    万一,要是匈奴人真的打通了前往印度的道路,并且开始向印度殖民。
    那就悲剧了!
    有着三哥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做依托,说不定,匈奴人真能攀升到游牧民族进化的顶点。
    至于三哥能否抵挡住匈奴人?
    这个问题,刘彻从来都不怀疑。
    三哥的历史上,就没有一次抗击外来入侵成功的记录……
    就连西藏的佛爷们,也曾经从喜马拉雅山上走下去,开化和教育三哥群众,好好念经,天天向上。
    “希望大宛人能给力点吧……”刘彻心里念叨着:“别给你们的祖宗丢脸啊!”
    二三十年后,张骞出使西域,曾抵达大宛,亲眼目睹了大宛的繁华与鼎盛。
    张骞自述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
    张骞没有撒谎。
    后来贰师将军李广利就在大宛面前,碰了个头破血流,勉强才得了一场惨胜归国。
    这还是小猪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支援李广利的结果——仅仅是预备役,小猪就动员了六万人,还有十万头牛,马三万匹,其他牲畜无数,另外,在酒泉、张掖,负责后勤保障和支援工作的汉军,多达十八万,为了给李广利输送军粮,发天下七科嫡,运粮补给,补给队伍车人相连,形成一条长龙,从敦煌直至酒泉、张掖。
    刘彻觉得,不管怎么说,大宛人也能在匈奴人面前撑个三五年吧?
    不然,亚历山大不从坟墓里爬出来找这些家伙算账才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