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封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诏书下达,顿时天下一片哗然。
    齐鲁一片哀嚎。
    但随即,欢呼声四起。
    比起被朝廷论死和下狱以及流放的那四五百个家族。
    整个齐鲁地区,两千里河山,超过一百二十万户。
    一百二十万与四五百,谁的数量更多,毋庸置疑。
    而且,汉家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将天子即将授田的这个‘大好消息’到处传播和宣传。
    而齐鲁地区交通发达,水网密布。
    消息传递速度,如同在关中一般。
    常常临淄城发生的事情,用不了四五天,全齐都能知道。
    自然,百姓和其他士大夫们,立刻就抛弃了自己的同乡和同学。
    比起实打实,马上就要落到自己手里的土地,什么同乡、同学,该卖还是要卖!
    更何况,大家本来就不是很熟。
    刘彻却不再关注此事了。
    他开始琢磨起来,应该怎么改造齐鲁了。
    齐带山海,膏腴千里,鲁滨洙泗。
    这一地区,自春秋以来,就是天下的经济热点和中心之一。
    更是一个巨大的兵源来源地。
    更重要的,当地有着无比发达,并不逊于关中和雒阳的手工业和工商业。
    别看齐鲁的士大夫们天天嚷嚷着:上农除末,奇技淫巧。
    但实则,他们比谁都喜欢和善于利用工商业,为自己牟利。
    毕竟,口号什么的,喊喊骗骗人就可以了。
    把自己都忽悠和洗脑了,那岂非是白痴?
    而齐鲁之人,从来不蠢。
    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层出不穷。
    只不过,他们现在是把心思和天赋点歪了。
    一旦他们回到正路,他们能爆发出来的力量,肯定超乎天下人的想象。
    应该怎么引导他们呢?
    刘彻现在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移民。
    军事移民!
    于是,他随即给楼船将军下诏:驻齐之楼船诸都尉之下,凡有欲定居于齐者,皆许授田!
    在刘彻看来,齐国的地主和士大夫们,之所以外忍内残。
    喜欢窝里斗,胜过外战。
    主要原因就在于,因为历史的缘故,齐鲁一带的士大夫和地主贵族们,很看不起和瞧不上其他地方的士大夫和地主。
    总觉得是天下人有负于他们(项羽和田横的死造成的影响)。
    因此,在汉室,齐鲁地区的士大夫和贵族,基本上都只会在本地打转,很少有人能出齐境去其他地方看看。
    而儒家在当地,又拥有着绝对的优势。
    在儒家占尽优势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排斥和驱逐其他学派。
    现在的齐鲁地区,连法家都难以生存,黄老派也是奄奄一息。
    就更别说墨家、纵横家和农家了。
    也就是风水先生和神棍们,能在当地吃的开。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齐鲁年轻的士大夫和贵族们,当然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
    简单的来说,他们是偏科太严重。
    这不好!
    将楼船将军在齐地的三个基地的数千官兵的户口落到齐地,等于刘彻在齐地渗了许多沙子进去。
    至少,这数千有着冒险精神和对世界有清晰认知的官兵,能够矫正一下他们的邻居的三观,甚至,说不定还能影响许多人改变他们的三观。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齐鲁的士大夫和贵族们,需要更大的刺激。
    来自最直观的视觉和触觉以及感知上的刺激。
    要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遥远的世界的财富有多少。
    钱是赚不完的,土地也是兼并不完的。
    与其把力气用在窝里斗,不如拿出去打外战。
    要让他们知道,对外扩张和开拓,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这样,才能改变当地的风气。
    而沧海君和真番王去云阳山祭祖,在刘彻看来,就是这么一个好机会!
    “行文安东都护府都督:遴选齐鲁之地,淘金而富或者行商而富者五十人,以备用之!”刘彻于是朝着安东都护府发出了这么一条命令。
    但,齐鲁之事,其实也就到此结束了。
    剩下的,无非就是廷尉和执金吾砍脑袋,分田地,流放和迁徙那些犯罪官吏和士大夫家的工作。
    这些事情,是郅都和赵禹的职责。
    身为皇帝,刘彻要做的不过是让晁错去监督,让丞相周亚夫督管和核查,同时让绣衣卫闻风奏事,防止玩脱就可以了。
    身为皇帝,刘彻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因为,春天即将结束,盛夏将临!
    而依照自三代传下来的制度:季夏月,可以封诸侯,立大官!
    换句话说,夏天是册立诸侯王的时候。
    元德四年春三月二十七(壬午),车骑将军东成候义纵首先上书刘彻说:车骑将军臣纵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躬行先帝之遗德,嘉大惠于天下,臣纵诚见陛下忧老天下,哀怜百姓,亏膳贬乐,损宫室以利天下,永不加赋,用文行德布武,可谓圣王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