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7章 人口带来的压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未央宫,天子夏季寝宫清凉殿。
    刘彻站在庭院之中,望着从石渠阁而来的潺潺流水,从自己的面前流过。
    这些从上林苑之中引来的河水,干净而清澈,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但刘彻的思绪却飘向了安东。
    就在方才,他接到了安东方面的奏疏。
    护濊将军李广上书请求扩大海运船舶规模,以尽快将安东屯垦团的余粮转运出来。
    此事,刘彻已经下诏给楼船将军衙门,命令徐悍立刻调集船舶,前往安东转运。
    同时,刘彻还命令楼船将军衙门,加快造舰速度,在三年内,建造一支足可一次转运粮食一百万石的运输舰队,以此满足天下海运的需求。
    这是一个迫在眉睫,必须去做的事情。
    因为……
    刘彻赫然发现,大汉帝国,竟然已经开始面临粮食紧缺了。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今年关中粮食价格较去年上涨了两成。
    粟米价格涨到了一石六十钱,麦粉价格一石涨到了一百一十钱,稻米价格也涨到了五十钱。
    而天下粮食产量,却已经连续八年增长了。
    特别是关中地区,平均亩产已经相较先帝时期,翻了一倍还要多!
    然而,粮价却一直不能下调,今年更是出现了异常的增长。
    这很不寻常!
    让刘彻立刻就警惕了起来。
    在少府和大农以及京兆尹等衙门把控下,粮食保护价政策,一直被有效执行。
    平抑粮价以稳定民生,渐为国策。
    如今,这个政策不仅仅覆盖了整个关中。
    更延伸到了三河地区、梁国和广大的北方。
    从今年开始齐国也将实行这一政策。
    负责执行这个政策的,也都是刘彻千挑万选的可靠官吏。
    兰台的尚书们,也会轮流前往各地监督和考察。
    是以,有人捣鬼的可能性,基本被排除。
    而剩下来的,唯一可能的缘故,也就浮出水面了——人民的粮食消耗量在剧增!且人民的粮食消耗量,正在全速超越粮食增产的速度。
    不然不可能发生,粮食价格的异常波动。
    窥一管可知全貌。
    关中如是,天下自然也难以免俗了。
    “半大孩子,吃穷大人……”刘彻也是叹了口气,颇为无奈,他对这个局面,算是早有预见了。
    元德以来,天下增长最多的,自然是人口。
    尤其是关中、三河以及北方郡国地区。
    人口就像吹气球一样增长。
    这既是刘彻鼓励生育的缘故,也是因为对外战争不断胜利的原因。
    打赢了战争,得到了军功和武勋的年轻人,不断的娶妻纳妾,然后抓紧造人。
    儒法黄老的大佬们,更是在民间不断鼓噪多生多育,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就是报效君父,孝顺父母,回报先人的道德之事。
    民间由是展开了生育竞赛。
    只有一个子嗣的人,出门都抬不起头。
    两个三个,算不得什么大丈夫。
    大丈夫的标准是三十岁前,至少有五个子嗣!
    若某人能够生养十个以上的子嗣,那出门就倍有面子!会受到乡邻尊重,官吏高看,就连游侠们,若是犯法被捕,倘若他有个十来个子嗣,那么,地方官甚至可能高抬贵手,放他一马——因为这种生育标兵,贸然送进监牢,那是社会的损失,人民的损失!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新生儿一年比一年多。
    大汉帝国的人口年轻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如今天下,元德元年后出生的人口,几乎占据了总人口的三成左右……
    可怕!恐怖!
    而第一批婴儿潮出生的孩子,现在已经七八岁了。
    他们的胃口与日俱增,而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经济情况,使得他们比他们的哥哥姐姐叔叔伯伯们得到和享受到的自然更多。
    最起码,吃穿方面,比他们的上一代要好的太多。
    一群敞开肚皮,随便吃的孩子,就问你怕不怕?
    尤其是,如今是西元前的封建社会。
    当初,刘彻曾经恐惧的事务,现在正在成为现实。
    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在渴望和催促他们的君王与国家,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育,寻找更多的资源。
    大汉帝国的剑,必须为它的子民的胃,找到更多饱腹之物。
    好在……
    安东地区的粮食结余很多很多,只要能够全部运出来,暂时还可以满足这些嗷嗷待哺的孩子。
    但,再过五年,等到元德一代的潜能爆发出来。
    一个安东的粮食产出,可能无法满足这些人了。
    毕竟,到那个时候,刘彻要养活的人民,可能高达七千万!
    十年以后,这个数字很可能飙升至八千万!
    二十年后,极有可能破亿!
    一亿人口,以目前的社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来看,需要的耕地数量,远远超过现在汉室所拥有的耕地数量。
    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就可以告诉刘彻这个事实。
    因为,一个成年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