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入邺城,定冀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进入魏郡之后,先经过涉县,城内官吏伏道迎接。
    白晓文问涉县县令,冀州情况如何?
    那县令答道:“大司马薨逝之后,三公子袁尚与军师逢纪到了黎阳,口传大司马遗命,立三公子为嗣,承袭大位。冀州诸城官吏都得到了遗命,不过大多犹豫迟疑,未知真假。”
    白晓文脸上露出了一丝微微的讥嘲,道:“我那三弟,真以为自己深得人望?假传遗命,妄想窃据父亲尊位,可笑之至。”
    现在的情形,和三国演义之中又有不同。
    原本袁尚仗着一身好皮囊,还有二流武将的实力,还能以一个“立贤”的名头,继承袁绍的基业。
    但现在,有袁熙横空杀出,立贤也根本轮不到袁尚。
    冀州各城的官员,犹豫不敢奉命,主要是怀疑这道遗命的真实性。
    身旁的董昭,呵斥涉县县令:“二公子已得天子诏命,封为大司马、冀州牧,承袭大业!你既然是此城县令,还不快快拜见。”
    那县令赶紧再次拜倒。
    白晓文温和地说道:“免礼。我那三弟,还有没有其他动作?”
    县令道:“三公子不知如何,说动了黎阳守将蒋义渠将军,并收拢了不少官渡之战的溃兵,号称有十万之众,正向邺城进发。”
    一旁的董昭立刻说道:“主公,袁尚这是名望不足,以武力弥补。所到之处,冀州城池官员惧怕兵威,只能听从他的命令。不知此时的邺城,是何人主事?”
    涉县县令说道:“治中别驾审配。”
    白晓文点头说道:“审配这个人,我是知道的。他和逢纪,向来辅佐老三袁尚;先父身边还有两位谋士,一名辛评,一名郭图,辅佐我兄袁谭。”
    董昭说道:“这样看来,邺城对于袁尚,几乎是不设防之地。主公宜早作决断!”
    白晓文道:“我自有主张。”
    正交谈之间,忽然有一行十名骑兵,都穿精良铁甲,打马飞驰而来。
    白晓文认得这是他派出去的翼骑兵,笑道:“邺城有信使至。”
    马蹄声骤止,十名翼骑兵下马拜倒,呈上了一封密信。
    白晓文直接拆阅,看完信之后笑道:
    “刚到并州之时,我就派遣部将乔蕊、韩阳、白三娘三人,率领翼骑兵,前往邺城,目的是禀报父亲,为天子驻跸腾出屋舍。
    “乔蕊虽然是女将,然而临机决断,却有大将之风。得到父亲薨逝的噩耗之后,她立刻率领翼骑兵前往冀州大牢,救出了别驾田丰。田丰登高一呼,邺城军民无不倾心归附。审配纵使有心调兵,也无人响应,目前被软禁在府。邺城已经是我的掌中之物了。”
    田丰的名望,可比审配高多了。
    身旁的文臣武将,都是又惊又喜。
    有人称赞乔将军临机决断,有人恭贺“袁熙”洪福齐天。
    但只有荀彧,眯着眼睛看了白晓文一会儿,若有所思。
    白晓文心知瞒不过荀彧,这一切的筹谋布算,包括打着天子驻跸的名义入邺城;袁绍死亡的情报传来之后,立刻放出田丰、软禁审配……都是他的提前安排。
    但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从司州军拼命拦截的时候,明智之人就能够猜出官渡战事,不利袁军。
    袁军败了,袁绍能不能活下来?谁都不好说啊。
    所以在荀彧的视角,白晓文派出翼骑兵入邺城,提前布局,是以防万一的举动。
    如果袁绍还在,那么翼骑兵的任务,就真的是为天子驻跸,腾出住所。
    如果袁绍死了,那么翼骑兵的任务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荀彧无论如何,都很难猜出白晓文早已预见到袁绍必死的结局,因为他不知道觉醒者的存在,不知道神庭的存在。这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眼界限制,并非荀彧的智略不足。
    但是……在荀彧眼里,就更显得“袁熙公子”智略高深,简直可通鬼神。此人当真只有二十余岁?
    不提荀彧的震惊,乔蕊的书信中还有另一消息,那就是长子袁谭。
    在官渡战败之后,郭图原本想和袁绍汇合,谁料袁绍败亡,他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东去青州,继续辅佐袁谭。
    袁谭在辛评、郭图的支持之下,自号为大将军,提青州兵三万,进入冀州东部的清河郡(或名清河国)。
    袁谭也是急行军,并没有在清河郡停留,而是一路向西。据乔蕊的计算,最多明天,袁谭所率青州军就会进入巨鹿郡,接下来的目标,自然也是魏郡的邺城。
    “三子分家啊……”回想起演义这段,白晓文心生一丝感慨。其实官渡战败之后,河北的根基并没有受损,毕竟冀州太富庶了,人口充实。
    此外官渡死伤的袁军约有十万,其余都是跟着各部军将,溃散逃走。
    按照演义所写,袁绍还活着的消息传出,各部溃兵“又复蚁聚”,再加上幽州、青州、并州的援军,仍得二三十万。从兵力上看,足以和曹操抗衡。
    而且,曹操需要回去稳定形势,无法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当然在曹操看来,袁绍已死,三子必然争夺家业,所谓“以兵击之,则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则必相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