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一节 体系(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安州学堂,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东西也是教的。不过,那只是用于儿童的启蒙狮子。所有安州学堂的特色,就是文字教育贯穿其中。就连军事武馆里的弟子,一样也要学文识字。至于其它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却是一概不交。另外几处学馆里传授的东西,更是与科举没有半点关联。
    孟家商行成为了安州的商人翘楚。安州商务学堂里教授的经商买卖、店铺经营的学问,从伙计待客、账房算账、掌柜管理一直到进货出货等等所有大小细节,都会传授。授业老师也是孟家商行和其它各家来到安州常驻商人中间经验丰富的掌柜们。其中,所有商行都收到了杨天鸿的约请。按照规定,这也是各家商行能够在安州常驻的条件一直。或者让他们负责讲课,或者请他们手下得力之人进行传授。
    这是规矩,没什么道理可讲,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若是不答应,那就趁早滚出安州,再也不要过来,清灵玉液以后的销售份额也不会有你一份。安州以后出产的各种物件,你根本想都不要想。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做法。商人们根本看不懂,也无法理解。
    开始大家都觉得为难。心想着:这各家发财都有各家的门道,若是这些秘诀如果传授出去,那咱们自家还吃什么?可安州节度使府开了口,下了命令,更是条条框框写在州府文案上的东西,谁也不敢不答应。更有些想象力丰富的人想到,这会不会是杨天鸿想要吞并大家的借口?
    不过,这种想法很快就是疑虑消散。等到前面几次讲课的人回来一说,大家发现原来安州节度使就是让他们讲述那些通用的学问和规矩。这些东西人人都会,无非是从前是自己带学徒,现在是在更多人面前公开讲课。区别仅此而已。
    情况一旦摆开,也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这倒是让众多商人很是来了兴趣。无论张家、李家、陈家还是孟家,商人再怎么豪奢显赫,毕竟也是孔圣人规定过士农工商里最下一等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在权贵面前更是低下,心里总有些隐约的自卑。现在,居然在安州这种地方也有了传道解惑的机会,也有人公开称呼自己是老师和夫子。这种状况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有人觉得好玩,有人觉得体面,何况安州节度使府也不是让他们天天呆在学堂里讲课不得外出,最多也就是没人一个月来讲一次而已。事情说开,大家自然愿意。
    在外人看来,安州工务学堂里主要传授的科目,其实就是学习各门手艺。从挖煤打铁,到木匠、篾匠、皮匠,甚至养马、喂牛、套车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要学。所有这些,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技术。可即便是再普通的东西,仍然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这个道理在这个世界根本没人意识到。即便有人隐隐约约察觉到什么,也因为地位和见识等条件束缚着,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即便是在楚国,工匠这个职业也是贱业。有以门手艺固然可以傍身养家,不过大伙儿更多的,是看到那些好似奴隶,没有任何身份地位的匠户。说起来,整个社会现状就是如此。富豪人家可以买卖奴隶,需要什么物件随便让下面的人去做就是。如此一来,操持事物的工匠自然被人鄙视,时间久了,谁也不愿意来学这个。而且,这工务学堂上讲课的都是些老师傅,打铁、伐木、造船之类的。可能是因为老的干不动了,这才来到这边带几个徒弟。就算学这个出来,也是一样的做活。而且,还听说这工务学堂内部就是各种作坊。在这里面,还是要边学边作活的。这就更是让外人在暗地里犯嘀咕,心想着,这该不是杨天鸿还石头里都要榨油的性子?难道,还要借这个所谓的学堂赚钱不成?
    当然,这只是在私底下的说法,官面上根本无人敢说。有玄火军在,安州就是杨天鸿一个人独属之地。就算你对杨天鸿做的这些事情有什么意见,最多也就是发发牢骚,若是说了半个字的怪话,结局和下场,已经有太多的死人脑袋摆在那里作为明证。
    至于这安州农务学堂,就更是让人感到不屑。
    大家学东西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光宗耀祖。
    或者,能够活得舒服点。
    要是自己能有一分出路,谁还会在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就算是定下心来好不容易要学,难道还要学这个忙碌劳作的项目吗?不过,若是私下里打听,倒也打听不出什么。在安州本地有些关系的人,反倒是从官衙那边听到了些传闻。比如说:安州城内不少吏员人家也让自家子弟来学,有些和杨天鸿关系亲近的当地富户,还有那商会里的人,也要送些自家子弟来学习。
    很多人都在猜测安州学堂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外人不知道的是,这安州农务学堂的确传授耕种的法子。关于节气、何时播种、何时开垦、何时浇水施肥,还有农田里的所有把式,这边都是要逐一细细讲解的。传授这些的知识的人,有常年在田间地头里劳作经验丰富的老农,也有精通农事的地主,还有管理庄子的庄头……除此之外,这农务学堂还传授怎么收取赋税,怎么核定田亩,怎么管理庄户等等细务。过来传授这些的,则是安州附近州县里退下来的近年老吏和衙役。他们在这些方面经验丰富,懂得各种实务,用他们来讲这些,最合适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