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在侧 第160节(1/4)
皇帝听她指出了几处要地、前后的次序,
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中规中矩, 毫无特色。你爹带出来的这些人, 没有进益。”
公孙佳道:“只要没退步我就放心了。中规中矩挺好的, 规矩,就是稳,这一回出去不定旁的什么地方会出意外,战事就一定要稳。”
皇帝轻笑一声,轻轻摇头,似是欣慰。公孙佳道:“不是吗?比的就是谁不出错。”
皇帝抬起手, 看到公孙佳的模样怔了一下,在半空顿了一顿,才放轻了一点力道拍在她的肩膀上。又问:“要多少兵马?”
公孙佳道:“兵马只要不是太多或者太少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样的兵马。臣父的旧部,百战之余却大半在备边,调这些人不大现实。但凡能有一二千这样的人马,足矣。余下的臣全要年轻人,再将臣的家将部曲扩一扩,跟亲戚家借一点,也就差不多了。”
“哦?”
“害!有经验的我也使不动呀。”
皇帝道:“唔,看来你是懂了些门道。请教过你外公了?”
公孙佳摇摇头:“臣想等凯旋归来再告诉他。只要跟外婆说好了,应该能瞒得住。”
皇帝的手按在她的肩上,稍稍用力,说:“去跟他讲一讲吧。”
“呃?”
“去。”
“是。”
“你要的兵马,我知道了,会给你安排好的。”
“那……辎重粮草呢?天气寒冷……”
“会安排的,去见你外公吧。”
“臣告退。”
~~~~~~~~~~~~~~~
公孙佳出了皇宫就先奔钟王府去了。
她已经猜到了皇帝的想法——皇帝怕钟祥熬不到她回来。如今已不是她能不能拖着小身板活着回来,而是钟祥能不能熬过一个冬天了。钟祥的年龄、病情摆在那里。这几年说是休养,其实几件大事一件也没忘了他,他的子孙也都还没有立起来,操心一点也不少。一个那样的老人,能拖多久谁都说不好。
皇帝这是安慰表弟——瞧,你的后人我都会给机会。万一钟祥死了,也不至于走的时候有太多的牵挂,总能安一安心。
公孙佳打确定要争取剿匪的机会,已有了一个粗略的计划。皇帝点头之后,接下来想要将此事做成,她就需要马上开始协调己方内部势力的工作了。首先必然是自己家,家将、幕僚等等,这件事公孙家才是核心,必须上下一心支持她,这个昨天她先做到了。
接下来她要争取的就是亲友,鉴于亲友们的身份地位,争取完了亲友,也就等于争取到了必要的朝廷上几方势力的资源,加上皇帝的意愿,最后再与分派给她的几个重要的朝廷指派到她麾下的武将沟通,这先期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
亲友里几个方面:一、钟氏,二、赵氏,三、贺州老乡,四、容氏、李氏等。
反对的人应该也会有,但是只要这几条她做到了,再有意见也得等到她出了纰漏才能发难。现在有意见要么憋着,要么也就嗡嗡两声,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皇帝的态度很明显。他就是要让公孙佳出这个风头,甭管这事儿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合理。许多人背地里议论,皇帝这样未必不够厚道。让公孙佳袭爵可以说是照顾她们家,让她出征就过份了。朝廷又不是没有男人了!畏于皇帝的权威,他们不敢放声说而已。公孙佳的眼光极准,开国皇帝的权威,不是寻常帝王可比的。尤其是在军国大事上面。什么奢侈、纵容公主、县主们胡闹,御史随便参,军国大事,他拿定了主意,所有人都得闭嘴。
赵氏那里不需要太费力,见一面,礼貌到了、互相提携的意思到了就成。赵司徒拿出最有出息的儿子来娶钟秀娥,为的就是公孙佳,公孙佳再进一步,他是乐观其成的。容氏、李氏亦如此,早两年已是姻亲。他们这些人还与她有另一层的交情,她在宗正寺也没少为他们办事。
贺州同乡们那里,她要见的是朱勋。朱勋还是比较好说服的,只要告诉朱勋,以后她要顶住纪氏。这次出征给贺州别的同乡,可能就只是一次赚军功的机会,给她,是以后的跳板,她需要。
这么算来,主要游说的精力还是得放在外公家。
公孙佳到了钟府,钟府里已知道了消息。公孙佳先拜见靖安长公主,叫了一声:“外婆。”
靖安长公主问道:“要见你外公吗?”有朝廷大事来请教钟祥,这是许多人的习惯了。
公孙佳道:“外婆知道了吗?”
“嗯。”
“陛下要我说给外公听,外婆,等我见过外公,再来对您解释。”
“去吧,你哥哥正恼得不行,这小子,心眼儿怎么比小娘子还小?”
这个事在整个钟氏家族里,钟源反对的声音最大。钟源非常的自责,他对钟祥的安排比其他人更了解,现在公孙佳是担了他本该承担的责任。
公孙佳将脚步放到最轻,跟着靖安长公主去见钟祥。
钟祥久不视事,整日昏昏沉沉,老得很快,却是所有人的定心丸。公孙佳单膝跪在钟祥的身边,小声说:“我照着单先生他们预估的数,多跟陛下要了三千人。我打算将
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中规中矩, 毫无特色。你爹带出来的这些人, 没有进益。”
公孙佳道:“只要没退步我就放心了。中规中矩挺好的, 规矩,就是稳,这一回出去不定旁的什么地方会出意外,战事就一定要稳。”
皇帝轻笑一声,轻轻摇头,似是欣慰。公孙佳道:“不是吗?比的就是谁不出错。”
皇帝抬起手, 看到公孙佳的模样怔了一下,在半空顿了一顿,才放轻了一点力道拍在她的肩膀上。又问:“要多少兵马?”
公孙佳道:“兵马只要不是太多或者太少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样的兵马。臣父的旧部,百战之余却大半在备边,调这些人不大现实。但凡能有一二千这样的人马,足矣。余下的臣全要年轻人,再将臣的家将部曲扩一扩,跟亲戚家借一点,也就差不多了。”
“哦?”
“害!有经验的我也使不动呀。”
皇帝道:“唔,看来你是懂了些门道。请教过你外公了?”
公孙佳摇摇头:“臣想等凯旋归来再告诉他。只要跟外婆说好了,应该能瞒得住。”
皇帝的手按在她的肩上,稍稍用力,说:“去跟他讲一讲吧。”
“呃?”
“去。”
“是。”
“你要的兵马,我知道了,会给你安排好的。”
“那……辎重粮草呢?天气寒冷……”
“会安排的,去见你外公吧。”
“臣告退。”
~~~~~~~~~~~~~~~
公孙佳出了皇宫就先奔钟王府去了。
她已经猜到了皇帝的想法——皇帝怕钟祥熬不到她回来。如今已不是她能不能拖着小身板活着回来,而是钟祥能不能熬过一个冬天了。钟祥的年龄、病情摆在那里。这几年说是休养,其实几件大事一件也没忘了他,他的子孙也都还没有立起来,操心一点也不少。一个那样的老人,能拖多久谁都说不好。
皇帝这是安慰表弟——瞧,你的后人我都会给机会。万一钟祥死了,也不至于走的时候有太多的牵挂,总能安一安心。
公孙佳打确定要争取剿匪的机会,已有了一个粗略的计划。皇帝点头之后,接下来想要将此事做成,她就需要马上开始协调己方内部势力的工作了。首先必然是自己家,家将、幕僚等等,这件事公孙家才是核心,必须上下一心支持她,这个昨天她先做到了。
接下来她要争取的就是亲友,鉴于亲友们的身份地位,争取完了亲友,也就等于争取到了必要的朝廷上几方势力的资源,加上皇帝的意愿,最后再与分派给她的几个重要的朝廷指派到她麾下的武将沟通,这先期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
亲友里几个方面:一、钟氏,二、赵氏,三、贺州老乡,四、容氏、李氏等。
反对的人应该也会有,但是只要这几条她做到了,再有意见也得等到她出了纰漏才能发难。现在有意见要么憋着,要么也就嗡嗡两声,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皇帝的态度很明显。他就是要让公孙佳出这个风头,甭管这事儿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合理。许多人背地里议论,皇帝这样未必不够厚道。让公孙佳袭爵可以说是照顾她们家,让她出征就过份了。朝廷又不是没有男人了!畏于皇帝的权威,他们不敢放声说而已。公孙佳的眼光极准,开国皇帝的权威,不是寻常帝王可比的。尤其是在军国大事上面。什么奢侈、纵容公主、县主们胡闹,御史随便参,军国大事,他拿定了主意,所有人都得闭嘴。
赵氏那里不需要太费力,见一面,礼貌到了、互相提携的意思到了就成。赵司徒拿出最有出息的儿子来娶钟秀娥,为的就是公孙佳,公孙佳再进一步,他是乐观其成的。容氏、李氏亦如此,早两年已是姻亲。他们这些人还与她有另一层的交情,她在宗正寺也没少为他们办事。
贺州同乡们那里,她要见的是朱勋。朱勋还是比较好说服的,只要告诉朱勋,以后她要顶住纪氏。这次出征给贺州别的同乡,可能就只是一次赚军功的机会,给她,是以后的跳板,她需要。
这么算来,主要游说的精力还是得放在外公家。
公孙佳到了钟府,钟府里已知道了消息。公孙佳先拜见靖安长公主,叫了一声:“外婆。”
靖安长公主问道:“要见你外公吗?”有朝廷大事来请教钟祥,这是许多人的习惯了。
公孙佳道:“外婆知道了吗?”
“嗯。”
“陛下要我说给外公听,外婆,等我见过外公,再来对您解释。”
“去吧,你哥哥正恼得不行,这小子,心眼儿怎么比小娘子还小?”
这个事在整个钟氏家族里,钟源反对的声音最大。钟源非常的自责,他对钟祥的安排比其他人更了解,现在公孙佳是担了他本该承担的责任。
公孙佳将脚步放到最轻,跟着靖安长公主去见钟祥。
钟祥久不视事,整日昏昏沉沉,老得很快,却是所有人的定心丸。公孙佳单膝跪在钟祥的身边,小声说:“我照着单先生他们预估的数,多跟陛下要了三千人。我打算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