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在侧 第312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妹妹不高兴了:“在你面前我永远是孩子呢!那不是永远不能知道正事儿了?!我就要问!”
    公孙佳道:“哦,看到陛下服丹药了。”
    元铮道:“还在服?”
    “之前是一粒,刚才看到服了两粒。饭量见长啊!”
    妹妹“咯咯”地笑了一阵儿,说:“阿娘,一定是什么军国大事!我不问了。”蹦蹦跳跳地跑远了。
    元铮担忧地看着公孙佳,公孙佳道:“没事儿,我还接着休养。”
    “他又要干什么‘大事’了!”元铮断言,“要么是用梁平,要么是用苏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对你还算是厚道啦,只是让你在政事堂里歇着,霍相已是回老家歇着了。”
    公孙佳道:“可说呢,先帝旧臣面前怎么好摆谱?还是新人好啊!挺好的,我也累了。”掰个章嶟是真的累!
    “宵夜都准备好了,先吃吧。”
    “明天接着告假。”
    “你再这么下去,就该有人弹劾你不务正业,要你退位啦。”
    公孙佳笑道:“陛下不会同意的,他还要我为他镇慑场面呢。我走了,政事堂里就只有京派了,他才不干呢!”
    “还有苏、陆。”
    “他们呀,先保住圣眷不失吧!”
    公孙佳第二天真的没有去上朝,朝上已渐渐习惯了她出现的频率,但是这一天却有一件大事发生——章嶟准了赵司翰的奏本,让他再主持一场官员的选拔。
    官员的选拔、考核除了正常的频率之外,有时候也会因为皇帝心意的改变而有突发的状况。一个例子就是章熙登基之后亲自考核各地的地方官。
    这不罕见,但是许多人都把目光在赵、陆二人身上晃来晃去,二人都是不动声色。太子心道:这就是昨夜的那个事了。他也一言不发,等到散了朝,正好向容逸请教:“詹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容逸道:“朝廷大政正在改变,如今立国四十余年,由建基到盛世,盛世繁华岂能抛弃各地英才呢?这是必然会有的结果。陛下这是大手笔呀。其实从先帝的时候已经有苗头啦,不过许多人都说是先帝要重用南人、制衡京派,那是小人之言,先帝的气象岂是他们能够看明白的?陛下不过是延续先帝的策略。”
    他接下来给太子又详细讲了官员的选拔制度之类,可比昨天晚上听到的清楚多了。章硕道:“原来如此。”
    容逸看他这个样子又添了点同情:他这个样子倒也不能怪他,他的资质也不比陛下差了,甚至更好些。
    章硕也是个倒霉孩子,公孙佳提议把他们哥仨儿弄出宫去开府的时候才多大呀?不在爹妈跟前,没个亲近的人教着。虽然开了府、配了师傅,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当时章嶟也年轻、谢皇后是个继妻她更年轻!帝后还能再生呢,生个正经嫡子那就是铁板钉钉的皇太子,一干讲究礼法的重臣们谁不是个人精?谁能想不到这一点?
    嫡子年幼而庶子年长,再下死力气培养庶子?还嫌国家不够乱呢?
    所以章硕也就是一般般的读个普通的书,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望族子弟。等谢皇后与章嶟两人彻底凉了,请立太子了,他都快能娶媳妇儿了,往东宫里一放,亲爹又不大待遇他,还教个屁?章硕在政治上仍然稚嫩,行事也不够成熟,常识也差一点,这都是有原因的。
    既然如此,就说明他不是个天纵英主,但容逸还是决定引导一个试试。
    他为章硕考虑了起来:“太子不能越俎代庖,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虽安全,也容易没有威信。”
    章硕问道:“那,我能做什么呢?”
    容逸给章硕出了个主意:“配合陛下,但又不插手他正在做的事。”
    “愿闻其详。”
    容逸道:“刚才说了陛下的意思,再说殿下,太子,国之储贰,当厚积而薄发,理解了陛下的想法、做法之后,配合他要做的事。陛下是要选材,则材从何来?人才也要培养、储备的!殿下就奏请办学。”
    “办学要怎么办?”章硕边想边问,“苏铭开个渠都要嚷嚷无人可用,学校恐怕不容易开吧?还要钱帛。”
    容逸有点欣慰,章硕这是在想事儿了,比起章嶟一开始总是“我要”然后不管不顾那是强了不少。他说:“眼下财税还是够用的,办学要用的人与开渠改税要用的人是不一样的,再者,各地本就有官学。也可以允许开私学……”
    容逸是有理想的人。他记事的时候本朝已经建立,成长的时代就是这个王朝逐渐强盛的时代。身为一个有抱负的世家公子,他的想法里“武功”的份量就小“文治”的份量就大。年轻时他就是名士中的领袖,儒生中的典范,“兴建学校”、“教化”是刻在骨子里的理想。他的运气在中途又稍稍打了个折扣,章嶟没把他放到政事堂,他的心却没有变。
    他说给章硕的话,何尝不是说给自己的呢?赵司翰已经在动手了,他要想做出点什么来,就要另辟奚径了。
    两相叠加,这简直完美。配合一个太子的处置,又是双赢。
    章硕却比较谨慎,问道:“这样,可行么?会有人支持吗?会有谁反对呢?”
    容逸中恳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