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泉州(上)(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泉州,这片眼下大明所有商人最趋之若鹜的热土,终于迎来它最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这里被格里安奇赞誉为‘东方的威尼斯’,是天地之间最繁盛的所在。
    它是天堂,也是地狱。
    “经过近四十年的恢复,泉州之繁盛更胜往昔,尤其是近十年,泉州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位置条件,一跃超过福州、广州、珠江等地,成为我大明眼下商贾最多、海船最多、财税最多的府。”
    泉州知府李清泉接了圣驾,而后便被朱允炆召到了御前进行汇报。
    “建文八年,泉州港通贸的国家达到四十余个,其一年的税收便达到了八百六十万两,按照市场价值的换算,超过了南宋时绍熙年的水平。
    其中现银有近五百万两,余下的便是银行的等价票券。
    这些现银多来自南洋和部分东瀛的大名。”
    年税八百六十万两,一府之税超过洪武三十一年时,全年的国家现银收入?
    改开的成就是巨大的。
    朱允炆也是大受鼓舞,脸上挂起了笑容,抚掌赞叹:“好啊,好啊!
    这些年,那句治隆唐宋的话听的朕这张脸皮都快磨厚了,直到今天,朕总算有资格应下这个赞美。
    泉州给朕的脸上争了光啊。”
    皇帝龙颜大悦,这泉州府上下的官员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十年奋斗,泉州凭借一枝独秀的经济实力,在大明政坛中的政治分量也是水涨船高。
    做泉州的知府,进步起跳也是一省布政,就不存在从参议、参政慢慢熬的可能。
    而上一任的泉州知府,更是直接码过地方,进了商部做左侍郎。
    “你刚才说,部分现银来自东瀛的大名?”
    开心之余,朱允炆陡然想起方才李清泉说过的话,略有疑惑起来。
    他对日本这个国家本身就没有太多的好感,准确来说是对这个国家具有偏见。
    不仅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立场和战争史,更因为这个国家拒不承认曾经犯下的屠杀史和累累罪行。
    自己祖上做过的事不承认,还玩了命美化自己,咋跟某些人一个德行。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国人对日本这个国家都有偏见。
    也因为这其中夹在的偏见,朱允炆自然对日本史很难提的上有多少的了解。
    朱允炆印象中的日本,除了是中原上千年的附庸国以外,在明朝时期,就属戚继光抗倭算是有关联的史实,虽然经过多方佐证和地方府志,沿海闹倭,跟当时的日本政府没有一毛钱关系。
    “是的,自从沿海倭寇肃清后,来自东瀛的大名就开始寻找与我大明通商的合作。”
    李清泉似乎想起了什么,忙回答道:“陛下,东瀛人管当年海上的倭寇叫浪人,他们也在捕杀。”
    “他们为什么要捕杀这些倭寇?”
    朱允炆乐了,而后语带嘲讽的说道:“这不都是他们国家盛产的垃圾吗。”
    “听那些东瀛商人说,他们的将军希望能向咱们大明称臣。”
    历史在朱允炆这打了一个急转弯。
    洪武三十年,日本南北朝统一,室町幕府完全执掌日本的国事,时任征夷大将军的足利义满野心勃勃的想要窃取属于天皇的权力,为此派遣使团来到大明,向太祖高皇帝称臣进贡,但被太祖拒。
    太祖认为日本的天皇(对明称日本国王)才是正统君主,不承认足利义满这种类似曹操、董卓之流的军阀派的军官做君主,属于乱臣贼子。
    为了争取太祖的支持,足利义满还派遣军队清缴‘倭寇’,将人头献给大明,仍然不得支持和敕封。
    太祖驾崩后,朱允炆登基,支持复开洪武海禁,足利义满看到了机会再次向大明派遣使团。
    这次的足利义满才得偿所愿,被朱允炆敕封为日本国王,从此算作正统,虽然日本国内仍然不支持足利义满的政治正统,但是在国际政治地位上,足利义满是名副其实的日本君王。
    但是这个时空,足利义满没有这个机会了。
    穿越来的朱允炆极度厌恶日本,日本第一次派遣来大明的使团,时任礼部尚书的郑沂向朱允炆汇报过,结果后者连见都懒得见就打发了。
    后来郑沂坐反诗罪被斩,继任的礼部尚书王谦和朱高炽就更懒得对日本使团上心了。
    这么多年过去,足利义满还是没能得偿所望。
    日本的历史朱允炆不感兴趣,但他现在对日本的银子特别感兴趣。
    南洋有银子和铜金他朱允炆现在已经知道了,听李清泉刚才话里的意思,日本的商人似乎也挺有钱?
    “东瀛的商人很富有?”
    “是的。”
    提起钱来,李清泉顿时兴奋起来:“这群东瀛商人这些年一直从咱们泉州大肆采买,在泉州银行开办的户头,第一笔就直接就注存了一千万两!”
    开户存一千万?
    朱允炆的脸色马上灿烂起来。
    有钱好啊,他朱允炆现在最喜欢的就是有钱的韭菜。
    “这群玩意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东瀛国内盛产金银。”
    接过朱允炆问题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