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许祖国[快穿] 第2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李把最关键的问题讲出来,并把手中准备好的资料递过去。
    钟蕾点点头,接过资料一边往里走,一边冷静的检查。
    “李叔,你没考虑尾轴的润滑。”
    钢笔尖平稳的从一堆纷乱的数据中扫过,没过多久后她笑道:“推进力不仅需要更改齿轮与螺旋桨,减速比与自由航行时为1.28:1,拖网时为1.52:1,螺旋桨直径扩大到1.8米,尾轴采用强制性/水润/滑,橡胶尾轴承,尽最大可能将推进力降到最低。”*
    听到这话,老李一拍脑袋,惊叹道:“我们算了半个月的数据,死活降低不下来推进力,你这一眼就抓出来了问题的关键。”
    研发之所以艰难,就是因为如此。
    它是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任何一点小小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研发路上的大障碍。
    接下来,在七零九所研发人员,以及造船系学生们敬佩的注视下,钟蕾一个个去检查对接数据。
    “渔船首吃水2.4米,尾吃水3.2米,最大排水量能增加到366.82吨。”
    “缩小船上层建筑,尽量减少受风面积,渔船水线上下侧面积比算错了,应该是1.303。因为要给舭龙骨400毫米的宽度,长度为0.35两柱间长……”*
    钟蕾跟着一群研究人员往所里走,一边走一边对接数据。
    这个画面,和当时在红星造船厂里如出一辙。
    她好像天生就为了科研而生,不在乎地点场合,也不在乎周围人的目光。
    随时随地都能进入状态。
    一群人跟着她,时不时的提出疑惑,或者质疑。
    再然后是新一轮的对接。
    见识过这种场面的人还好。
    但很多七零九所其余的科研人员,瞧着那被一群大老专家围在中间的小姑娘,都一脸呆滞。
    “这位就是小蕾号的创造者?”
    “看起来……好年轻。”
    “也很酷。”
    “我头一次见老李这么虚心的对一个后辈请教问题。”
    “哈哈哈不要大惊小怪,习惯就好,钟蕾她就是这个样子,一旦进入状态,不管你是什么大佬,只能拿数据和她对话。”
    是的,这就是钟蕾。
    进入七零九所以后,她和老李的团队一起,闷头扎进了科研办公室。
    而这次项目研究,一研究是两个多月。
    钟蕾两个多月没回家。
    若不是黄江去家里打了招呼,徐美霞与钟衡都要以为她失踪了。
    一转眼,就到了高考放榜的时候。
    这个年代,成绩单是不会单独邮寄的,学校会放榜,同时把学生的成绩印刷在报纸上出版。
    交大的成绩单,是经由《解放日报》出版的。
    一大早上,徐美霞饭都没做,就在家焦躁不安的等待着。
    “出来了出来了,成绩出来了!”
    不久过后,钟衡拿着出门买来的《解放日报》副刊,激动地满脸通红:“妈!状元啊!小妹考了482分,申市第一!”
    1955年,全国理科类院校满分500分。
    钟蕾考了482,申市第一,那绝对可以称得上一声‘女状元’!
    “啥?申市第一?”
    徐美霞震惊的从沙发上站起来,随后捂住胸口,只觉得自己大概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家长。
    小蕾竟然考回来一个女状元!
    老钟家这是祖坟冒青烟了啊!
    母子俩兴奋到难以自持,过了好久才突然回过味儿来——
    这女状元,似乎好久都没回家了啊。
    七零九研究所。
    因为有钟蕾的到来,8105型渔船已经进入全面实践阶段。
    经由顾教授,以及造船系学生在红星造船厂实践好的数据,一项又一项的传回所里。
    所里的研究人员经过多次、反复计算,测量,论证,然后开始起模。
    此刻的七零九所办公室中间,一个按照比例缩小的渔船,已经被完成了大半。
    而令人侧目的是,在渔船旁边的办公桌上,一个穿着普通灰色工装,模样漂亮的小姑娘正在低头运算数据。
    她坐在办公室的最中心,时不时有人从外面急匆匆赶来,带着厚厚的资料表找她核实情况。
    “这家甲板材料质量不达标,还有没有备选?”
    “齿轮必须按照我们的尺寸来定制。”
    “发动机的数据让顾老师在红星造船厂的渔船上再实践一遍,核心数据不能出半点纰漏。”
    神奇的是,这年轻小姑娘一边低头做演算,还能有条不紊的分心下达各种指令。
    没有人反抗或者质疑,凡是她话音落下,一定有人去办。
    陈朝阳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七零九所办公室的。
    哪怕之前已经来过好几次,但每次看到小蕾发号施令的样子,他都一阵咂舌敬佩。
    这都一个多月了,小蕾除了吃喝,埋头在这里奋战了这么久。
    但她的脑袋一如既往清醒,比机器都精密,甚至已经不动声色在这里掌握了主动权。
    “大家听我说,好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