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七月上旬【二合一】(1/4)
当日晚上,待鹖冠子与庞煖离去之后,蒙仲躺在帅帐内辗转反侧,仔细思索着鹖冠子今日对他所说的一番话。
在经过反复的思考后,蒙仲认为鹖冠子所说的「日月争辉」,指的应该就是赵主父与赵王何父子二人。
平心而论,日月争辉应该解读成“与日月争辉”,因为“日月争辉”的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日月怎么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天空下,且同时绽放光芒呢?
然而赵国现如今的状况,却偏偏就是“日月同辉”的局势:赵主父作为已退位的旧君主,却不甘寂寞,不肯将手中的权力全部交给新君;而作为新君的赵王何,亦不愿失去王位与权力。
用鹖冠子的话说,这违反了“日降月升”的自然现象,属于“非道”——即鹖冠子那句“今赵国失正道”的原因。
在解读了这层含义后,鹖冠子其余的话就容易解读了。
曾经蒙仲以为,赵主父与赵王何的矛盾,只是在于赵主父退让王位后逐渐失去赵国臣子的拥护,因此他心有不甘,因此他曾建议赵王何更加尊敬赵主父。
可现如今听了鹖冠子这一番话,蒙仲忽然意识到,这对父子的矛盾,可能根本不像他所认为的那么简单。
再说得简单点,赵主父想要的,可能并非仅仅只是赵王何与赵国臣子对他更加尊重。
虽然蒙仲还是没有想通其中的原本原因,但在与鹖冠子一番交流后,他却隐隐把握住了一件事,即赵主父是真的要将他曾经一手册立的新君赵何废除。
为何?
为何一定要做到这种地步?
蒙仲躺在卧榻上思索着这个猜测。
忽然间,他联想到了近段时间赵主父与鹖冠子在商讨的那种制度——天曲日术。
对于「天曲日术」,因为当初赵主父与鹖冠子在商讨的时候并未回避蒙仲,因此蒙仲对这种制度亦略有了解。
他知道,这种制度脱胎于楚国旧有的制度,是一种能加强王室权力的制度。
在当今世上,沿用这种制度的只有两个国家,即楚国与秦国——根据两国先后采取这种制度的时间,秦国应该是效仿楚国的。
毕竟,曾经秦国有很大一段时间被中原各国所看不起,只有自称“蛮夷”的楚国愿意与秦国结交、通婚,因此在国家体制上远远落后于中原各国的秦国,借鉴、效仿楚国的制度,这倒也是一个说得通的猜测。
但如今赵国若想要采取「天曲日术」,这却要比当年的秦国困难地多。
因为赵国脱自晋国,而晋国所沿用的,一直以来都是周王室的治国模式,即「君与士卿治天下」,君王的权力一部分分散在士卿的手中,而士卿在各自封邑中的地位,其实也仿佛君王——只是“名”与“器”上的区别。
这样的治国模式,会导致一个问题,即旧贵族派尾大不掉,阻碍王室的命令,就好比赵主父曾经推行胡服骑射时,由于遭到安平君赵成等旧贵族派的反对,曾险些令这次变革胎死腹中,以至于当时在位已十九年的赵主父,居然还要通过说服安平君赵成,来推行利于国家的政策。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
反观秦国——其实蒙仲亦不了解秦国,但他与他另外一位义兄田章,曾经浅显地谈论过的秦国的政策,知道秦国在这方面远远快捷于其他国家,只要王令下达,各地方郡县无不立刻推行新政。
可能这才是秦国近几十年来发展速度迅猛,渐渐超过中原各国的原因。
『倘若赵主父果真是为了推行天曲日术……』
蒙仲仔细思索了一下。
他必须地承认,强行在赵国推行天曲日术,这必定会使赵国引发很大的冲击,甚至于将导致王室与旧贵族派不死不休的内乱,但不可否认,只要变法成功,对于赵国日后亦有着巨大的利处——毕竟所有的权力将从此归于王室,君主与国相就能更加顺畅地推行种种适合当前局势的政策,再不会受到有些人的阻碍。
『难道这才是赵主父想要夺回权力的目的?因为他知道赵王何与公子章都短时间内都没有能力推行这种变法改革?』
想了半宿,蒙仲还是不得而知。
次日,在蒙遂、乐毅等人在杂兵与附近的乡邑中择优挑选青壮扩充信卫军时,蒙仲骑着马回到了邯郸,来到赵相肥义的府上,请见肥义,恳请肥义拨给一批军备,以武装新扩充的五百名新卒。
在得知蒙仲的到来后,肥义立刻接见了前者。
在见到蒙仲的第一刻,肥义用遗憾、感慨的语气说道:“连累小兄弟了……”
昨日蒙仲离开邯郸之后,没过多久肥义就得知了这件事,得知赵主父下令招入庞煖的檀卫,取代信卫军作为近卫,当时肥义就意识到,蒙仲多半是“失宠”了。
至于“失宠”的原因,无非就是蒙仲插手到了王室的内部矛盾罢了。
这正是他感慨的原因,感慨于蒙仲为了竭力挽回赵国的内乱,失去了赵主父的恩宠。
至于遗憾嘛,即他通过这件事,亦验证了一件事,即赵主父确实不支持赵王何,甚至于偏袒公子章——否则,赵主父为何要将有意帮助赵王何的蒙仲调离?
在经过反复的思考后,蒙仲认为鹖冠子所说的「日月争辉」,指的应该就是赵主父与赵王何父子二人。
平心而论,日月争辉应该解读成“与日月争辉”,因为“日月争辉”的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日月怎么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天空下,且同时绽放光芒呢?
然而赵国现如今的状况,却偏偏就是“日月同辉”的局势:赵主父作为已退位的旧君主,却不甘寂寞,不肯将手中的权力全部交给新君;而作为新君的赵王何,亦不愿失去王位与权力。
用鹖冠子的话说,这违反了“日降月升”的自然现象,属于“非道”——即鹖冠子那句“今赵国失正道”的原因。
在解读了这层含义后,鹖冠子其余的话就容易解读了。
曾经蒙仲以为,赵主父与赵王何的矛盾,只是在于赵主父退让王位后逐渐失去赵国臣子的拥护,因此他心有不甘,因此他曾建议赵王何更加尊敬赵主父。
可现如今听了鹖冠子这一番话,蒙仲忽然意识到,这对父子的矛盾,可能根本不像他所认为的那么简单。
再说得简单点,赵主父想要的,可能并非仅仅只是赵王何与赵国臣子对他更加尊重。
虽然蒙仲还是没有想通其中的原本原因,但在与鹖冠子一番交流后,他却隐隐把握住了一件事,即赵主父是真的要将他曾经一手册立的新君赵何废除。
为何?
为何一定要做到这种地步?
蒙仲躺在卧榻上思索着这个猜测。
忽然间,他联想到了近段时间赵主父与鹖冠子在商讨的那种制度——天曲日术。
对于「天曲日术」,因为当初赵主父与鹖冠子在商讨的时候并未回避蒙仲,因此蒙仲对这种制度亦略有了解。
他知道,这种制度脱胎于楚国旧有的制度,是一种能加强王室权力的制度。
在当今世上,沿用这种制度的只有两个国家,即楚国与秦国——根据两国先后采取这种制度的时间,秦国应该是效仿楚国的。
毕竟,曾经秦国有很大一段时间被中原各国所看不起,只有自称“蛮夷”的楚国愿意与秦国结交、通婚,因此在国家体制上远远落后于中原各国的秦国,借鉴、效仿楚国的制度,这倒也是一个说得通的猜测。
但如今赵国若想要采取「天曲日术」,这却要比当年的秦国困难地多。
因为赵国脱自晋国,而晋国所沿用的,一直以来都是周王室的治国模式,即「君与士卿治天下」,君王的权力一部分分散在士卿的手中,而士卿在各自封邑中的地位,其实也仿佛君王——只是“名”与“器”上的区别。
这样的治国模式,会导致一个问题,即旧贵族派尾大不掉,阻碍王室的命令,就好比赵主父曾经推行胡服骑射时,由于遭到安平君赵成等旧贵族派的反对,曾险些令这次变革胎死腹中,以至于当时在位已十九年的赵主父,居然还要通过说服安平君赵成,来推行利于国家的政策。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
反观秦国——其实蒙仲亦不了解秦国,但他与他另外一位义兄田章,曾经浅显地谈论过的秦国的政策,知道秦国在这方面远远快捷于其他国家,只要王令下达,各地方郡县无不立刻推行新政。
可能这才是秦国近几十年来发展速度迅猛,渐渐超过中原各国的原因。
『倘若赵主父果真是为了推行天曲日术……』
蒙仲仔细思索了一下。
他必须地承认,强行在赵国推行天曲日术,这必定会使赵国引发很大的冲击,甚至于将导致王室与旧贵族派不死不休的内乱,但不可否认,只要变法成功,对于赵国日后亦有着巨大的利处——毕竟所有的权力将从此归于王室,君主与国相就能更加顺畅地推行种种适合当前局势的政策,再不会受到有些人的阻碍。
『难道这才是赵主父想要夺回权力的目的?因为他知道赵王何与公子章都短时间内都没有能力推行这种变法改革?』
想了半宿,蒙仲还是不得而知。
次日,在蒙遂、乐毅等人在杂兵与附近的乡邑中择优挑选青壮扩充信卫军时,蒙仲骑着马回到了邯郸,来到赵相肥义的府上,请见肥义,恳请肥义拨给一批军备,以武装新扩充的五百名新卒。
在得知蒙仲的到来后,肥义立刻接见了前者。
在见到蒙仲的第一刻,肥义用遗憾、感慨的语气说道:“连累小兄弟了……”
昨日蒙仲离开邯郸之后,没过多久肥义就得知了这件事,得知赵主父下令招入庞煖的檀卫,取代信卫军作为近卫,当时肥义就意识到,蒙仲多半是“失宠”了。
至于“失宠”的原因,无非就是蒙仲插手到了王室的内部矛盾罢了。
这正是他感慨的原因,感慨于蒙仲为了竭力挽回赵国的内乱,失去了赵主父的恩宠。
至于遗憾嘛,即他通过这件事,亦验证了一件事,即赵主父确实不支持赵王何,甚至于偏袒公子章——否则,赵主父为何要将有意帮助赵王何的蒙仲调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