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乡_2(2/4)
今天正好是茶坝的赶集日。一字街人潮攒动,虽然人多,大家都默契的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蔬菜食品区与生活用品区泾渭分明,整齐而分明的摆放在街边。阿明像往常一样找到自己最习惯的街角位置蹲下,每个摊主都有自己熟悉的位置,常年不曾变化,村里的人就这样默契的、心照不宣的守望着植根于他们血液中的本分。
曾阿婆是茶坝唯一的药师,村里的人都受过她不少恩惠,爱屋及乌,对阿明也很是照顾。他的折耳根也很快售卖一空。祖母对阿明的职业要求不多,唯一希望他继承自己的药铺,传承这份济世救人的家业。十一二岁的男孩总是玩心重,耍性大的年纪,对读书认字有着天然的排斥,虽然迫于祖母的威严,阿明勉强能身处药房,但心思却早已在别处,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孙子,虽然祖母对他寄予厚望,但爱孙情切,对他的马虎和调皮自然不会认真计较。
茶坝人喜欢吃折耳根,用来泡水喝、打佐料、凉拌吃都是不错的选择,茶坝人笃信折耳根清热解毒、消食养胃的奇效,这正是对付茶坝湿热异常的环境最方便且经济的良方,更是世世代代茶坝人长年累月生活经验积累的智慧。
中午,天气渐热。阿明收了摊子,赶回家去吃午饭。饭桌上,阿明向祖母讲述了街上的热闹景象,又说了村民对他的友善。阿明和祖母正欢快的聊着,忽然听到门外人身嘈杂、乱乱哄哄,阿明忙出去查看出了什么状况。只见一大堆人像是围着什么,朝家里走来。阿明忙挤进人堆想去瞧个明白。只见,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男人躺在木板上被村民抬来,他像是受了重伤,不省人事,左腿缠着白布渗出了大片鲜血。这人身上满是污泥,头发沾满了树枝草皮,脸上也辨不清楚模样。阿明瞧着第一眼认定他绝非茶坝人,莫非是传说中“外面世界”的人。
茶坝村民的起源是几百年前躲避战乱的边民逃难于此,因缘际会找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几百年来都不曾有外人进来。茶坝是一个原始简陋的地方,这里远离一切的现代文明,没有电灯、没有手机、没有烤箱……只听村里的老人说,茶坝之外的世界大得令人难以置信,茶坝之外的人也复杂得让人难以分辨善恶。但不管是善人还是歹人,总得先救人再说。据抬人的村民所说,这伤者是在茶坝上游的断崖下被樵夫发现的,当时已经昏迷不醒,受伤严重。但见他不是本地人,樵夫心里又难免疑虑,担心万一引狼入室,给茶坝招来灾祸如何是好,但善良的本性最终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樵夫连忙喊了附近的同行,简单处理伤口之后,把他抬下山去。
运到一字街的时候已经是晌午。村民都来帮忙,但大多数人好奇这外乡人是何模样,都跑来一看究竟。那外乡人的随身物品也都被村民纷纷传看,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物件,观后都面面相觑,不知作何用处。
费了好大一番工夫,外乡人终于被抬到曾阿婆家。阿明引众人入房间将伤者抬入卧室。曾阿婆此时已赶到。他命众人离开房间,只留阿明在一旁协助。
“阿明!你快去打一盆热水来。快去!”祖母严肃而急切的说。
“是!”阿明飞奔跨出门槛,朝厨房冲去。
阿婆见这年轻人约摸二十四岁光景。全身满是泥水,身体有多处擦伤,最严重的还是他的左腿,失血过多导致了昏迷,看来很有可能已经骨折。不一会儿,阿明端着装满热水的木盆,手里拿着干净的面巾。祖母示意阿明把外乡人的衣服退去,用热毛巾洗去身上的血迹和泥土。阿明先帮他擦拭面部,渐渐的,那人的额头、眉宇、五官都清晰起来。他的额头饱满略方,眉宇如山峰般高峻、鼻梁挺拔有力、嘴边下巴的胡茬浓密的生长一直延伸到脸颊,好一副俊朗的面孔。阿明看着有些发痴,心跳不禁加速,因为茶坝的人没有长得如此白皙的、如此特别的。阿明在盆里搓了搓面巾,脱掉了他的衣服,此人应该是保持着健身的习惯、身上的肌肉隐约有型。可惜被山上的草木划破、擦出不少伤口。阿明看着他身上的口子很是心疼。于是放低声音关切地问祖母:“奶奶!他怎么样了?”
奶奶检查着他的腿,叹息说道:“其他地方倒不打紧,只是这腿骨折了,他又失血过多,能不能保住性命,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听完,阿明略带哭腔的说道:“多好一个人呐!难道就这么死了!奶奶!我不想让他死!”
祖母了解孙子的品性,他从小心地善良、对世间万物都保有一片难得的悲悯之心,这正是医者需要的一份珍贵的慈心。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祖母自然认为阿明的反应是出于一个医者对病人的深切同情所致。于是安慰阿明道:“放心吧。万事有我。你到药房去拿些纱布、剪刀、木板、金创药来。”
阿明将东西一一取来。曾阿婆小心剪开了他的裤子,用热面巾将他腿上污血拭去。果然腿伤得最为厉害,已经淤血肿胀,祖母给他敷上消肿止痛的药,用纱布缠好,接着用两块大小合适木板夹住他的腿,裹好厚厚的纱布固定,外伤也就初步处理好了,祖母已经忙的满头大汗,她又命阿明按着开出的方子去抓药。
事毕之后,不觉太阳已经西斜。阿明按照祖母的嘱咐时刻观察他的
曾阿婆是茶坝唯一的药师,村里的人都受过她不少恩惠,爱屋及乌,对阿明也很是照顾。他的折耳根也很快售卖一空。祖母对阿明的职业要求不多,唯一希望他继承自己的药铺,传承这份济世救人的家业。十一二岁的男孩总是玩心重,耍性大的年纪,对读书认字有着天然的排斥,虽然迫于祖母的威严,阿明勉强能身处药房,但心思却早已在别处,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孙子,虽然祖母对他寄予厚望,但爱孙情切,对他的马虎和调皮自然不会认真计较。
茶坝人喜欢吃折耳根,用来泡水喝、打佐料、凉拌吃都是不错的选择,茶坝人笃信折耳根清热解毒、消食养胃的奇效,这正是对付茶坝湿热异常的环境最方便且经济的良方,更是世世代代茶坝人长年累月生活经验积累的智慧。
中午,天气渐热。阿明收了摊子,赶回家去吃午饭。饭桌上,阿明向祖母讲述了街上的热闹景象,又说了村民对他的友善。阿明和祖母正欢快的聊着,忽然听到门外人身嘈杂、乱乱哄哄,阿明忙出去查看出了什么状况。只见一大堆人像是围着什么,朝家里走来。阿明忙挤进人堆想去瞧个明白。只见,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男人躺在木板上被村民抬来,他像是受了重伤,不省人事,左腿缠着白布渗出了大片鲜血。这人身上满是污泥,头发沾满了树枝草皮,脸上也辨不清楚模样。阿明瞧着第一眼认定他绝非茶坝人,莫非是传说中“外面世界”的人。
茶坝村民的起源是几百年前躲避战乱的边民逃难于此,因缘际会找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几百年来都不曾有外人进来。茶坝是一个原始简陋的地方,这里远离一切的现代文明,没有电灯、没有手机、没有烤箱……只听村里的老人说,茶坝之外的世界大得令人难以置信,茶坝之外的人也复杂得让人难以分辨善恶。但不管是善人还是歹人,总得先救人再说。据抬人的村民所说,这伤者是在茶坝上游的断崖下被樵夫发现的,当时已经昏迷不醒,受伤严重。但见他不是本地人,樵夫心里又难免疑虑,担心万一引狼入室,给茶坝招来灾祸如何是好,但善良的本性最终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樵夫连忙喊了附近的同行,简单处理伤口之后,把他抬下山去。
运到一字街的时候已经是晌午。村民都来帮忙,但大多数人好奇这外乡人是何模样,都跑来一看究竟。那外乡人的随身物品也都被村民纷纷传看,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物件,观后都面面相觑,不知作何用处。
费了好大一番工夫,外乡人终于被抬到曾阿婆家。阿明引众人入房间将伤者抬入卧室。曾阿婆此时已赶到。他命众人离开房间,只留阿明在一旁协助。
“阿明!你快去打一盆热水来。快去!”祖母严肃而急切的说。
“是!”阿明飞奔跨出门槛,朝厨房冲去。
阿婆见这年轻人约摸二十四岁光景。全身满是泥水,身体有多处擦伤,最严重的还是他的左腿,失血过多导致了昏迷,看来很有可能已经骨折。不一会儿,阿明端着装满热水的木盆,手里拿着干净的面巾。祖母示意阿明把外乡人的衣服退去,用热毛巾洗去身上的血迹和泥土。阿明先帮他擦拭面部,渐渐的,那人的额头、眉宇、五官都清晰起来。他的额头饱满略方,眉宇如山峰般高峻、鼻梁挺拔有力、嘴边下巴的胡茬浓密的生长一直延伸到脸颊,好一副俊朗的面孔。阿明看着有些发痴,心跳不禁加速,因为茶坝的人没有长得如此白皙的、如此特别的。阿明在盆里搓了搓面巾,脱掉了他的衣服,此人应该是保持着健身的习惯、身上的肌肉隐约有型。可惜被山上的草木划破、擦出不少伤口。阿明看着他身上的口子很是心疼。于是放低声音关切地问祖母:“奶奶!他怎么样了?”
奶奶检查着他的腿,叹息说道:“其他地方倒不打紧,只是这腿骨折了,他又失血过多,能不能保住性命,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听完,阿明略带哭腔的说道:“多好一个人呐!难道就这么死了!奶奶!我不想让他死!”
祖母了解孙子的品性,他从小心地善良、对世间万物都保有一片难得的悲悯之心,这正是医者需要的一份珍贵的慈心。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祖母自然认为阿明的反应是出于一个医者对病人的深切同情所致。于是安慰阿明道:“放心吧。万事有我。你到药房去拿些纱布、剪刀、木板、金创药来。”
阿明将东西一一取来。曾阿婆小心剪开了他的裤子,用热面巾将他腿上污血拭去。果然腿伤得最为厉害,已经淤血肿胀,祖母给他敷上消肿止痛的药,用纱布缠好,接着用两块大小合适木板夹住他的腿,裹好厚厚的纱布固定,外伤也就初步处理好了,祖母已经忙的满头大汗,她又命阿明按着开出的方子去抓药。
事毕之后,不觉太阳已经西斜。阿明按照祖母的嘱咐时刻观察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