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2/3)
响声,沈墨脸上习惯性地淡淡浅笑,几分随意,几分雅致。
楚文轩手执折扇,轻轻慢慢地摇着,虽是潇洒的动作,却自有一股睨视万物的气度。
“暇之,我听闻你最近救了一个落水女子,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事件,连朝中一时间也闹得沸沸扬扬,所谓红颜祸水,暇之,你性本多情,要引以为戒啊。”楚文轩笑着打趣道。
沈墨听到红颜祸水一词颇觉不以为然,因女人而毁前程这种事绝无可能发生在他身上,但他却不急于否认,只是微笑道:“若不是朝中闹得沸沸扬扬,此刻就该楚兄烦恼了。”
楚文轩闻言英俊的面庞有着不解之色:“我为何要烦恼?”
沈墨这才知他竟是什么都不知道,看来他对朝中之事不怎么上心,这人还真是……心大得很。不由摇摇头,无奈地笑道:“殿下难道不知晓自己被人弹劾了么?”
听闻“殿下”两字,楚文轩脸色微微一变,回头,林立正站在他们身后不远处侍立,林立知晓他们要谈正事,便退了下去。
“那些言官又为了何事要弹劾本王?”
楚文轩将折扇一打,放于胸前轻摇慢摆,扇面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墨竹画,是沈墨赠与他的,这扇子若是由沈墨来扇,便是竹风朗朗而来,可楚文轩拿着却像是把玩利器,似只要一甩出手便可夺人性命。
这是从战场上带出来的气质。
他真名其实并非楚文轩,而是萧陵,是崇文帝的第三子,自幼聪慧,有识见,十三岁便生得气宇轩昂,有傲视天下之气魄,却又待人随和,文韬武略皆精,因而深受崇文帝喜爱,十五岁,受封宣王,十七岁主动请旨随军作战,之后屡有战功,二十岁当了万军主帅,纵横驰骋沙场之间。崇文帝本不舍得此子就藩,奈何百官进谏,言储君已建,各王再居住京城于礼制典章不合,请求宣王早日就藩,尤其礼部,三天一大本,两天一小本,闹得崇文帝头疼不已,最终唯有准奏。
二十一岁,萧陵就藩封地宣阳,只是宣阳毗邻倭地,倭奴屡屡犯境,萧陵多次受命率师征讨,屡战屡胜,一时间威名震慑海外,民心所向,也因此遭人忌恨。
一时间又谗言四起,言宣王拥兵自重,将谋不轨。
崇文帝开始不信,然太子萧祧朝夕左右以言语挑拨,又有太子之母皇贵妃吹枕边风,崇文帝渐渐猜忌起来,只是并无图谋不轨的实证,又无理由,贸然夺去一战功赫赫的藩王的兵权,恐人心不服,亦恐各王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心,听从太子建议,把人传召进京,试探其心。
萧陵二十五岁再次进京,名为定省,实为软禁,而这一留便是两年之久,只是这次大多大臣却什么都不说了,彼此心知肚明萧陵留京的缘由,亦不敢去攀附他。
这两年,萧陵一直未被人抓到任何把柄,久而久之,崇文帝也就消了猜忌,只是太子依旧紧咬他不放,而崇文帝也有自己的私心,这两年国家太平,偃武修文,崇文帝便想着留萧陵常在他左右,娱他晚景。
沈墨微微一笑,打趣道:“原来殿下还是在乎的,我还以为殿下一心只要扮演落魄名士,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楚文轩也跟着笑了起来,“暇之莫要打趣我。”
沈墨也不卖关子,“那时我并不在,此事我也是听柳相说的,在张大善被弹劾的同一天,监察御史刘永复也上了奏疏,弹劾殿下整日扮落魄名士,醒时呼朋唤友推杯换盏,醉里眠花宿柳,沉溺温柔乡,简直不务正业。”
楚文轩目光古怪地看了他一眼,没好气地笑道:“暇之,你老实说这奏疏该不会是你上的吧?”
沈墨温雅一笑,道:“殿下,我只不过以我之言语翻译过来而已,刘永复的确是这意思。”
楚文轩走到栏杆前,凭栏而立,虽是穿着半旧的蓝袍,然他昂首挺胸,负手而立,凝望远处苍穹大地,浓密的眉间凝着凌锐之气。“若不是背后有人给他撑腰,谅他也不敢弹劾本王。”
沈墨自然知道他指的谁,却不好接话,嘴角浮起一丝嘲讽的笑意,那笑与他一贯儒雅的外表有些不相符,沈墨曾为翰林侍讲,为东宫讲学,觉萧祧资质平庸,并无帝才,又暴戾恣睢,难以造福百姓,尤其是认识楚文轩后,更觉萧祧比不上楚文轩分毫,只是沈墨在朝中向来不结党,而楚文轩又不曾显露过谋求之心,因此就没什么可说的。
萧祧知他与楚文轩有来往,也曾派人暗中打听,打听到两人只是平常往来,从此萧祧愈发相信沈墨在朝中不结党,对谁都是坦坦荡荡,不仅不打压他,反而对他礼遇有加,企图笼络他。
“陛下怎处理这事的?”楚文轩问道。
“那时陛下正为张大善与百姓之事烦心,见此奏疏,当即命人叫来刘永复,而后劈头盖脸数落了他一顿,骂他整日盯着一‘赋闲’王爷的过错,实为刻意寻事,不务正业。”沈墨顿了下,又接道:“陛下还是有舔犊之心的。”
萧陵闻言点点头心中却不以为然,他至今未能归藩,而他母妃已薨,入宫也不过见见皇上,尽下孝道而已,从不在皇上面前谈及朝政以及兵事,他在京中无所事事,唯一的乐趣便是结交一些风流名士,青楼花魁,想必崇文帝也
楚文轩手执折扇,轻轻慢慢地摇着,虽是潇洒的动作,却自有一股睨视万物的气度。
“暇之,我听闻你最近救了一个落水女子,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事件,连朝中一时间也闹得沸沸扬扬,所谓红颜祸水,暇之,你性本多情,要引以为戒啊。”楚文轩笑着打趣道。
沈墨听到红颜祸水一词颇觉不以为然,因女人而毁前程这种事绝无可能发生在他身上,但他却不急于否认,只是微笑道:“若不是朝中闹得沸沸扬扬,此刻就该楚兄烦恼了。”
楚文轩闻言英俊的面庞有着不解之色:“我为何要烦恼?”
沈墨这才知他竟是什么都不知道,看来他对朝中之事不怎么上心,这人还真是……心大得很。不由摇摇头,无奈地笑道:“殿下难道不知晓自己被人弹劾了么?”
听闻“殿下”两字,楚文轩脸色微微一变,回头,林立正站在他们身后不远处侍立,林立知晓他们要谈正事,便退了下去。
“那些言官又为了何事要弹劾本王?”
楚文轩将折扇一打,放于胸前轻摇慢摆,扇面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墨竹画,是沈墨赠与他的,这扇子若是由沈墨来扇,便是竹风朗朗而来,可楚文轩拿着却像是把玩利器,似只要一甩出手便可夺人性命。
这是从战场上带出来的气质。
他真名其实并非楚文轩,而是萧陵,是崇文帝的第三子,自幼聪慧,有识见,十三岁便生得气宇轩昂,有傲视天下之气魄,却又待人随和,文韬武略皆精,因而深受崇文帝喜爱,十五岁,受封宣王,十七岁主动请旨随军作战,之后屡有战功,二十岁当了万军主帅,纵横驰骋沙场之间。崇文帝本不舍得此子就藩,奈何百官进谏,言储君已建,各王再居住京城于礼制典章不合,请求宣王早日就藩,尤其礼部,三天一大本,两天一小本,闹得崇文帝头疼不已,最终唯有准奏。
二十一岁,萧陵就藩封地宣阳,只是宣阳毗邻倭地,倭奴屡屡犯境,萧陵多次受命率师征讨,屡战屡胜,一时间威名震慑海外,民心所向,也因此遭人忌恨。
一时间又谗言四起,言宣王拥兵自重,将谋不轨。
崇文帝开始不信,然太子萧祧朝夕左右以言语挑拨,又有太子之母皇贵妃吹枕边风,崇文帝渐渐猜忌起来,只是并无图谋不轨的实证,又无理由,贸然夺去一战功赫赫的藩王的兵权,恐人心不服,亦恐各王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心,听从太子建议,把人传召进京,试探其心。
萧陵二十五岁再次进京,名为定省,实为软禁,而这一留便是两年之久,只是这次大多大臣却什么都不说了,彼此心知肚明萧陵留京的缘由,亦不敢去攀附他。
这两年,萧陵一直未被人抓到任何把柄,久而久之,崇文帝也就消了猜忌,只是太子依旧紧咬他不放,而崇文帝也有自己的私心,这两年国家太平,偃武修文,崇文帝便想着留萧陵常在他左右,娱他晚景。
沈墨微微一笑,打趣道:“原来殿下还是在乎的,我还以为殿下一心只要扮演落魄名士,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楚文轩也跟着笑了起来,“暇之莫要打趣我。”
沈墨也不卖关子,“那时我并不在,此事我也是听柳相说的,在张大善被弹劾的同一天,监察御史刘永复也上了奏疏,弹劾殿下整日扮落魄名士,醒时呼朋唤友推杯换盏,醉里眠花宿柳,沉溺温柔乡,简直不务正业。”
楚文轩目光古怪地看了他一眼,没好气地笑道:“暇之,你老实说这奏疏该不会是你上的吧?”
沈墨温雅一笑,道:“殿下,我只不过以我之言语翻译过来而已,刘永复的确是这意思。”
楚文轩走到栏杆前,凭栏而立,虽是穿着半旧的蓝袍,然他昂首挺胸,负手而立,凝望远处苍穹大地,浓密的眉间凝着凌锐之气。“若不是背后有人给他撑腰,谅他也不敢弹劾本王。”
沈墨自然知道他指的谁,却不好接话,嘴角浮起一丝嘲讽的笑意,那笑与他一贯儒雅的外表有些不相符,沈墨曾为翰林侍讲,为东宫讲学,觉萧祧资质平庸,并无帝才,又暴戾恣睢,难以造福百姓,尤其是认识楚文轩后,更觉萧祧比不上楚文轩分毫,只是沈墨在朝中向来不结党,而楚文轩又不曾显露过谋求之心,因此就没什么可说的。
萧祧知他与楚文轩有来往,也曾派人暗中打听,打听到两人只是平常往来,从此萧祧愈发相信沈墨在朝中不结党,对谁都是坦坦荡荡,不仅不打压他,反而对他礼遇有加,企图笼络他。
“陛下怎处理这事的?”楚文轩问道。
“那时陛下正为张大善与百姓之事烦心,见此奏疏,当即命人叫来刘永复,而后劈头盖脸数落了他一顿,骂他整日盯着一‘赋闲’王爷的过错,实为刻意寻事,不务正业。”沈墨顿了下,又接道:“陛下还是有舔犊之心的。”
萧陵闻言点点头心中却不以为然,他至今未能归藩,而他母妃已薨,入宫也不过见见皇上,尽下孝道而已,从不在皇上面前谈及朝政以及兵事,他在京中无所事事,唯一的乐趣便是结交一些风流名士,青楼花魁,想必崇文帝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