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到了这会儿,她却是真的忍不住了,哪怕真是一边的,你就不能为了你那辛苦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又把屎把尿把你拉扯长大的亲娘……换个立场?
    当然,杨冬燕没说的那么明白,她只是告诉倒霉儿子,北方遇到了罕见的灾荒,又以济康郡的情况最为严重。
    渲染了一番灾情后,她又强调道,郡守姓蒋,在济康郡一手遮天,疑似打着蒋氏族人的名义干坏事。让王爷儿子好好查,仔细查,万一真要是不幸查到了老丈人家……
    “我问过阎王爷跟前的人了,那姓蒋的郡守下场很惨的,油锅都给他烧热乎了,你离他远点儿,别不小心被牵连到了。”
    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的永平郡王:……
    第077章
    “不可能!我娘家人不会做这样的事儿, 再说我也没听说过谁去济康郡当郡守了。”
    永平郡王从梦中苏醒之后,第一时间就将此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王妃。其实,他私心也觉得这事儿跟王妃的娘家人没什么关系, 姓蒋又如何?九州大地里姓蒋之人何其多,又不是说一个姓氏就必须是一家人。
    当然, 最重要的是, 他先前从未听说过济康郡那头跟侯府有所关联。
    果不其然,王妃听了此事之后,立刻矢口否认。
    否认之后没多久,她又问道:“您再把老太太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记得,最好是要一字不差。”
    王爷无语的看了她一眼,心说你以为这会儿老太太还活着啊?聆讯的时候,身为儿子的他肯定是全神贯注听着的。可问题是,老太太死了好多年了,虽说给他托了梦, 可梦里的事情……
    不一定能记得住啊!
    就连方才, 王爷是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但并非一字不漏的,更像是复述了老太太的大概意思。
    又努力回想了一番后, 王爷道:“我记得老太太是说……济康郡的蒋郡守疑似打着蒋氏族人的名义干坏事……”
    “疑似???”
    王爷绞尽脑汁的回忆着梦中的情形, 最终点了点头:“对,老太太是这么说的, 她没肯定说是蒋家的人,但说打着蒋氏的名义干坏事。”
    “我要回一趟侯府。”王妃很快就做出了决断。
    她太了解老太太了,兴许在各种小事儿上,老太太时常会作天作地, 像吃食口味、茶的冷热等等。可一旦真的遇上了大事儿,老太太绝对比任何人都正经。
    尤其,老太太人都没了,活人会张嘴编谎话骗人,死人也会吗?
    ——会啊,咋不会啊!就算别的死人不会,你家老太太就是会啊!
    全然被蒙在鼓里的王妃,很快就收拾收拾回了娘家。
    王妃蒋氏出身侯府,却并非是当初跟先帝打天下的草根勋贵,而是原就属于传承数百年的大世族。
    前朝的覆灭原因很复杂,并不是完全因为皇帝昏庸无道,事实上前朝末代皇帝还算是少有的明君,他用短暂的一生阐述了一个道理。
    无力回天。
    也因此,在先帝建立新朝之初,世家大族并不是全部选择拥护的,除却那些类似于永平老王爷这类起义造反之人,更多的世家大族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偏生,世家权势滔天,若铁了心跟新朝为敌,即便先帝有把握获得最终的胜利,那也将会是一场惨胜,甚至两败俱伤,给这个原就风雨飘摇的国家带来更大的灾祸。
    权衡之下,先帝选择了妥协,将世家大族中,权势最盛的选出八家,册封为异姓侯。又将那些跟随他打天下的忠心耿耿的老臣之中,择了最能耐的四人,赐封为了异姓王。
    四位异姓郡王,八个传承了数百年的世家侯府,让这个国家停止了战乱,即便可能会埋下隐患,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王妃蒋氏便是侯府千金,勋贵联姻也是让局势稳固最好的法子。
    时至今日,朝廷已经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世家大族更看重的是传承,目前尚未看出当今对世家的不满,事实上好些人家都将精心教养的嫡女送入宫中,为的就是能长久的保持平衡。
    八大世家之中,蒋氏一族还不算什么,充其量不过是中不溜丢的实力。为首的丁家才是真正的大世族,到如今已经传承了近千年光阴,横跨四个朝代,还经历了最为混乱的小国纷争,至今仍屹立不倒。
    说白了,比起争王争霸建功立业,那些世家大族更希望自家能长长久久的传承下去,管他谁当皇帝,都动不得他们的基业。
    ……这也是为什么王妃蒋氏一听王爷说的情况,就一口咬定绝非自家所为。
    没那个必要的,蒋氏一族既不缺钱财,也不缺名声,即便族中子弟也有不少选择出仕的,更多的却是为了历练,而非真正的为国效忠、为民请命。
    当然,他们也不可能因为某些私欲,枉顾一郡百姓的性命。
    可既然老太太都托梦警醒了,王妃肯定是要回娘家询问一二的。不光她回了一趟娘家,王爷之后又唤来了世子刘修,问他先前是否有查过济康郡的事儿。
    世子刘修面露诧异。
    “去年乡试前后,确实有人传了消息入南陵郡,大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