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1/3)
至于因此损失的钱财米粮……
杨冬燕深以为,要是梁家不舍得那些身外之物,那就只能让他们舍弃性命了。
二选一呗,选择权在他们自个儿手上。
很显然,梁家还没疯到那个地步。
之后不久,梁俭兴的二哥作为梁家的代表求见了安平王世子,主动提出由梁家名下的庄子提供大量的去年秋粮,以此作为今年春耕的种粮。
不光如此,只要安平王世子愿意给予信任,那么他们就会出面跟省城的其他家族商谈,说服他们主动拿出粮食。
再就是,尽管梁家是省城人,但像他们这样的大家族,田产是遍布整个济康郡的。又因为去年变故太多,很多地方压根就没能将粮食运过来,只要安平王世子一声令下,他们可以派人轻装简行的去庄子上,直接将存粮分给附近的百姓,这样就彻底的解决了运送问题。
还有牛车、马车的征用,包括人手的征用等等。
为什么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只因为地头蛇的势力分布太紧太密,不是不压,而是压不住。
当然,这回算是特例,不过就算安平王世子能够将这些人千里迢迢的送往南陵郡。但不可否认的是,梁家以及其他家族这些年的积攒,他一文钱都拿不到。再说了,被抓的最多也就是嫡系,这罪名远没有大到诛九族的地步。
用不了多少年,新的梁家还是能起来的,只是那时候就不是梁俭兴那一支了。
……
安平王世子同意了。
他是武将没错,却不是那等死脑筋的人。在他看来,假如能用某些官员换取百姓的性命,那是很划算的一桩事儿。
甚至说,假如能让济康郡所有的百姓在这次灾祸面前安然无恙,那么哪怕是放蒋郡守一马,又如何呢?
有了以梁家为主的地头蛇们的鼎力支持,郡城附近的府城、县城等等,一下子忙碌了起来。粮食运了过去,还有就是药材,梁家也是有医馆药铺的,免费对百姓开放。至于过冬用品反而需求量不是特别大,只因如今已经是二月下旬了。
今年的春耕比起往年肯定是要晚了一些的,但总归还是赶上了,多地都迎来了春耕的种粮,也有了赈灾粮。
赈灾粮是必须给的,如果没有赈灾粮,老百姓们绝对会将种粮吃了的。跟即将饿死的百姓强调未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命都要没了,扯犊子将来啊!
幸好,一切都还来得及。
当然肯定是免不了有人死亡的,去年冬日里,就有不少人饿死了。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观音土,涨肚而亡的。还有就是伤寒了,也是致命的原因之一。
但好歹,情况还是被控制住了,没造成大规模的灾难。
而随着赈灾粮的发放,朝廷减免税收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济康郡。跟省城周边不同,越是偏僻的地方,免税的年限就越多。几乎没有减税的,都是免税一到三年。
像杨冬燕的乡下老家,之后等天气略微转暖后,老叔家的几个孙子就回了一趟老家看情况,回来后就说朝廷宣布,秃头山一带都是免税三年的。
这是占了很大便宜的,因为秃头山一带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产出的,远不到颗粒无收的地步。
不过,真要是颗粒无收的地方,只怕都不用免税了,因为都是一村一村死人的。
老叔他们就十分得庆幸,庆幸老魏家留了后手,在屋后挖了地窖囤了粮食。靠着那些粮食,以及老叔家的支援,整个魏氏一族都保存了下来,只没了一个人。可那也是因为年岁太大了,八十六七岁,快九十的人了,因为今年冬天太冷了,没能熬过去。
不仅仅是魏氏一族,整个礁磬村都是好好的,是有人没了,但不全是因为粮食的缘故。再说了,哪年没死人呢?
将好消息传回省城后,杨冬燕一直乐呵呵的,她还特别关心了一下魏阿荠,问问魏阿荠所嫁的老刘家如何了。
其实,杨冬燕对魏阿荠更多的是嫌弃,完全谈不上怨恨。去年送粮食也不是特意绕过了她,而是将这个人彻彻底底的给忘记了。
都忘了,还叮嘱个屁啊!
可讲道理,以前杨冬燕不愿意给魏阿荠任何好处,那是因为魏阿荠摆明了就是来占她便宜的。那谁愿意?换成别人也不乐意呢!
但如果魏阿荠真的穷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全家都快要饿死了,那肯定还是要搭一把手的。
好在,礁磬村的老刘家也没出事。
老叔家的孙子呵呵一笑:“堂姑奶奶那是装穷装习惯了,要是朝廷没给赈灾粮,大概到四五月份,他们家是真的会断炊的。”
换言之,魏阿荠老早就留了后手,不靠外力就能撑到今年的四五月份。
杨冬燕笑而不语。
行叭,魏阿荠是奇葩了点儿,但总算没把脑子给丢了。
“对了,我爷让我问一问,窝头是不是又要考举人了?”
“要到明年呢,举人是三年一次的,上次是保康十三年,下一次就要等十六年了。”杨冬燕掰着手头算了算,不得不感概时间过得真快啊,她感觉自己才来省城没多久,结果这么算下来,居然都快两年了?
那后生应了一声,反
杨冬燕深以为,要是梁家不舍得那些身外之物,那就只能让他们舍弃性命了。
二选一呗,选择权在他们自个儿手上。
很显然,梁家还没疯到那个地步。
之后不久,梁俭兴的二哥作为梁家的代表求见了安平王世子,主动提出由梁家名下的庄子提供大量的去年秋粮,以此作为今年春耕的种粮。
不光如此,只要安平王世子愿意给予信任,那么他们就会出面跟省城的其他家族商谈,说服他们主动拿出粮食。
再就是,尽管梁家是省城人,但像他们这样的大家族,田产是遍布整个济康郡的。又因为去年变故太多,很多地方压根就没能将粮食运过来,只要安平王世子一声令下,他们可以派人轻装简行的去庄子上,直接将存粮分给附近的百姓,这样就彻底的解决了运送问题。
还有牛车、马车的征用,包括人手的征用等等。
为什么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只因为地头蛇的势力分布太紧太密,不是不压,而是压不住。
当然,这回算是特例,不过就算安平王世子能够将这些人千里迢迢的送往南陵郡。但不可否认的是,梁家以及其他家族这些年的积攒,他一文钱都拿不到。再说了,被抓的最多也就是嫡系,这罪名远没有大到诛九族的地步。
用不了多少年,新的梁家还是能起来的,只是那时候就不是梁俭兴那一支了。
……
安平王世子同意了。
他是武将没错,却不是那等死脑筋的人。在他看来,假如能用某些官员换取百姓的性命,那是很划算的一桩事儿。
甚至说,假如能让济康郡所有的百姓在这次灾祸面前安然无恙,那么哪怕是放蒋郡守一马,又如何呢?
有了以梁家为主的地头蛇们的鼎力支持,郡城附近的府城、县城等等,一下子忙碌了起来。粮食运了过去,还有就是药材,梁家也是有医馆药铺的,免费对百姓开放。至于过冬用品反而需求量不是特别大,只因如今已经是二月下旬了。
今年的春耕比起往年肯定是要晚了一些的,但总归还是赶上了,多地都迎来了春耕的种粮,也有了赈灾粮。
赈灾粮是必须给的,如果没有赈灾粮,老百姓们绝对会将种粮吃了的。跟即将饿死的百姓强调未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命都要没了,扯犊子将来啊!
幸好,一切都还来得及。
当然肯定是免不了有人死亡的,去年冬日里,就有不少人饿死了。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观音土,涨肚而亡的。还有就是伤寒了,也是致命的原因之一。
但好歹,情况还是被控制住了,没造成大规模的灾难。
而随着赈灾粮的发放,朝廷减免税收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济康郡。跟省城周边不同,越是偏僻的地方,免税的年限就越多。几乎没有减税的,都是免税一到三年。
像杨冬燕的乡下老家,之后等天气略微转暖后,老叔家的几个孙子就回了一趟老家看情况,回来后就说朝廷宣布,秃头山一带都是免税三年的。
这是占了很大便宜的,因为秃头山一带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产出的,远不到颗粒无收的地步。
不过,真要是颗粒无收的地方,只怕都不用免税了,因为都是一村一村死人的。
老叔他们就十分得庆幸,庆幸老魏家留了后手,在屋后挖了地窖囤了粮食。靠着那些粮食,以及老叔家的支援,整个魏氏一族都保存了下来,只没了一个人。可那也是因为年岁太大了,八十六七岁,快九十的人了,因为今年冬天太冷了,没能熬过去。
不仅仅是魏氏一族,整个礁磬村都是好好的,是有人没了,但不全是因为粮食的缘故。再说了,哪年没死人呢?
将好消息传回省城后,杨冬燕一直乐呵呵的,她还特别关心了一下魏阿荠,问问魏阿荠所嫁的老刘家如何了。
其实,杨冬燕对魏阿荠更多的是嫌弃,完全谈不上怨恨。去年送粮食也不是特意绕过了她,而是将这个人彻彻底底的给忘记了。
都忘了,还叮嘱个屁啊!
可讲道理,以前杨冬燕不愿意给魏阿荠任何好处,那是因为魏阿荠摆明了就是来占她便宜的。那谁愿意?换成别人也不乐意呢!
但如果魏阿荠真的穷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全家都快要饿死了,那肯定还是要搭一把手的。
好在,礁磬村的老刘家也没出事。
老叔家的孙子呵呵一笑:“堂姑奶奶那是装穷装习惯了,要是朝廷没给赈灾粮,大概到四五月份,他们家是真的会断炊的。”
换言之,魏阿荠老早就留了后手,不靠外力就能撑到今年的四五月份。
杨冬燕笑而不语。
行叭,魏阿荠是奇葩了点儿,但总算没把脑子给丢了。
“对了,我爷让我问一问,窝头是不是又要考举人了?”
“要到明年呢,举人是三年一次的,上次是保康十三年,下一次就要等十六年了。”杨冬燕掰着手头算了算,不得不感概时间过得真快啊,她感觉自己才来省城没多久,结果这么算下来,居然都快两年了?
那后生应了一声,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