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1/3)
然而,长期滞留在南陵郡也有个问题,除非是家财万贯的,普通人只怕是连吃喝都没办法解决。倒是可以借助在一些书院里,平常帮着上上课解答一下,也有个落脚的地方,但像这种却是没有钱拿的,要是再算上笔墨纸砚的花费,以及偶尔同窗好友小聚,再买点儿心仪的书籍……
唉,人生可艰难了!
可再艰难,很多人都还是不愿意放弃的。诚然,但凡他们回到了家乡,最差也能在县学谋个学官的差遣,可这么一来,却是相当于告别了官场。
十年寒窗苦读,他们图的可不是教书育人。
正因为这些个原因,在杨冬燕起意创办族学、家学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寻到了先生。还应征的还不少,有三位举人,另外秀才也有好几个。
旁的事情家里人都可以帮着做,包括准备开办学堂的房舍、桌椅、文房四宝等等,但招聘先生这种事儿,却没人能够代劳。
等好不容易盼到窝头得空了,这事儿才总算搞定了。
让杨冬燕略感惊讶的是,窝头没有选举人,而是选了两位略有些春秋的秀才。
对此,窝头解释是,论学问确实是举人更扎实,但对于启蒙教学,却是没那个必要。反而几位秀才,因为屡试不第的缘故,将最基础的那几本经史子集反反复复的研读,倒是更合适一些。
听到这番解释,家里人的反应几乎完全一样。
不明觉厉啊!
这之后,族学那边安排了两位秀才过去,老魏家这边只留了一位。又将原先的客院收拾收拾,既作为先生的住处,也是上课的地方。
当然,大牛二牛又没地儿用了,好在他们又将原先那个破旧的院子改造了一下,那地方倒是足够大,而且离城门也更近一些。
不过,三位先生也是有要求的,因为这会儿已经是七月里,再过一个月就该是乡试了,他们都准备再试一试。因此,最快也要到考完乡试以后,才能正式上任。
对此,老魏家自然是满口子答应。
因为窝头在考校了他们之后,就明确的表示……
考不上的→_→
更准确的说,假如他们并非在南陵郡考,那兴许机会还挺大的。可在南陵郡呢,人才辈出的地方,考中的概率会无限降低。
末了,窝头还强调了一个事儿。
“其实刘侾也是真的倒霉,但凡换个地方……”
懂了,什么都别说了。
刘侾浑身上下都写了“倒霉”这两个字。
最惨的是什么呢?窝头认为刘侾的情况跟其他人是不同的。刘侾的出身好啊,先天的优势摆在那儿,感觉不上进一把也太可惜了。尤其是……
“他不念书还能干嘛呢?”
这个问题就问得很好,又不用他养家糊口,永平王府这个身份几乎断绝了走武将之路的可能性,那么除了好好读书,刘侾还能干啥呢?
得亏埋头苦读的刘侾不知道这个事儿,不然他一定会现场表演的嚎啕大哭。
不读书还能干嘛?
能干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可以去跑马逛街,可以跟一群猪朋狗友吃喝玩乐,可以外出游学,可以……
人要是没有梦想,得有多无忧无虑呢?
要不怎么说刘侾曾经是杨冬燕最爱的孙砸呢?瞧瞧,祖孙俩的梦想都是同一个,当一条无忧无虑的咸鱼。
那么,要怎么才能完成这个梦想呢?
答案是,下辈子吧。
……
随着乡试开考日子的来临,刘侾陷入了全新的疯魔阶段。
其具体表现为,兴奋难耐。
可能是刘侾误会了一个事儿,他觉得窝头之所以往死里逼他念书,是为了应对接下来的乡试。从这个逻辑继续推论下去,可得出乡试结束就快乐的结论。
但真相是这样吗?
乡试开考的前一天,窝头亦如两年半以前,刘侾送他进会试考场那般,特地请假送刘侾去了贡院,并在告别前,语重心长的安慰刘侾:“你不要紧张,这次没考上还有下一次……”
“还有下一次?!”刘侾整个人一跃而起,完美的诠释了何为一蹦三尺高。
窝头不明白他为啥反应那么大,只下意识的点了点头:“那是当然的,你又无需养家糊口,便是将来成了亲,也照样可以日日月月手不释卷。”
说这话的时候,窝头隐隐还流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可不得羡慕吗?假如今个儿俩人的身份缓一缓,窝头才不要当官,一辈子看书做学问不好吗?但凡进入了官场,饶是像御学这种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的地方,那也会经常被迫参与一些应酬的。
窝头啊,他就想好好做学问。
但刘侾不想。
刘侾原本以为只要乡试结束了,他就能回到以前无忧无虑的生活,尤其他最近打听到,圣上有心放过三皇子了。毕竟,三皇子重回御学这都快三年光景了,说白了人家也没犯多大的错误,这么长时间怎么着也该翻篇了。
只要三皇子重归自由了,刘侾认为他也能回到原本的生活中了。
读个屁!他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书籍了!
结果……
“哥,大
唉,人生可艰难了!
可再艰难,很多人都还是不愿意放弃的。诚然,但凡他们回到了家乡,最差也能在县学谋个学官的差遣,可这么一来,却是相当于告别了官场。
十年寒窗苦读,他们图的可不是教书育人。
正因为这些个原因,在杨冬燕起意创办族学、家学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寻到了先生。还应征的还不少,有三位举人,另外秀才也有好几个。
旁的事情家里人都可以帮着做,包括准备开办学堂的房舍、桌椅、文房四宝等等,但招聘先生这种事儿,却没人能够代劳。
等好不容易盼到窝头得空了,这事儿才总算搞定了。
让杨冬燕略感惊讶的是,窝头没有选举人,而是选了两位略有些春秋的秀才。
对此,窝头解释是,论学问确实是举人更扎实,但对于启蒙教学,却是没那个必要。反而几位秀才,因为屡试不第的缘故,将最基础的那几本经史子集反反复复的研读,倒是更合适一些。
听到这番解释,家里人的反应几乎完全一样。
不明觉厉啊!
这之后,族学那边安排了两位秀才过去,老魏家这边只留了一位。又将原先的客院收拾收拾,既作为先生的住处,也是上课的地方。
当然,大牛二牛又没地儿用了,好在他们又将原先那个破旧的院子改造了一下,那地方倒是足够大,而且离城门也更近一些。
不过,三位先生也是有要求的,因为这会儿已经是七月里,再过一个月就该是乡试了,他们都准备再试一试。因此,最快也要到考完乡试以后,才能正式上任。
对此,老魏家自然是满口子答应。
因为窝头在考校了他们之后,就明确的表示……
考不上的→_→
更准确的说,假如他们并非在南陵郡考,那兴许机会还挺大的。可在南陵郡呢,人才辈出的地方,考中的概率会无限降低。
末了,窝头还强调了一个事儿。
“其实刘侾也是真的倒霉,但凡换个地方……”
懂了,什么都别说了。
刘侾浑身上下都写了“倒霉”这两个字。
最惨的是什么呢?窝头认为刘侾的情况跟其他人是不同的。刘侾的出身好啊,先天的优势摆在那儿,感觉不上进一把也太可惜了。尤其是……
“他不念书还能干嘛呢?”
这个问题就问得很好,又不用他养家糊口,永平王府这个身份几乎断绝了走武将之路的可能性,那么除了好好读书,刘侾还能干啥呢?
得亏埋头苦读的刘侾不知道这个事儿,不然他一定会现场表演的嚎啕大哭。
不读书还能干嘛?
能干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可以去跑马逛街,可以跟一群猪朋狗友吃喝玩乐,可以外出游学,可以……
人要是没有梦想,得有多无忧无虑呢?
要不怎么说刘侾曾经是杨冬燕最爱的孙砸呢?瞧瞧,祖孙俩的梦想都是同一个,当一条无忧无虑的咸鱼。
那么,要怎么才能完成这个梦想呢?
答案是,下辈子吧。
……
随着乡试开考日子的来临,刘侾陷入了全新的疯魔阶段。
其具体表现为,兴奋难耐。
可能是刘侾误会了一个事儿,他觉得窝头之所以往死里逼他念书,是为了应对接下来的乡试。从这个逻辑继续推论下去,可得出乡试结束就快乐的结论。
但真相是这样吗?
乡试开考的前一天,窝头亦如两年半以前,刘侾送他进会试考场那般,特地请假送刘侾去了贡院,并在告别前,语重心长的安慰刘侾:“你不要紧张,这次没考上还有下一次……”
“还有下一次?!”刘侾整个人一跃而起,完美的诠释了何为一蹦三尺高。
窝头不明白他为啥反应那么大,只下意识的点了点头:“那是当然的,你又无需养家糊口,便是将来成了亲,也照样可以日日月月手不释卷。”
说这话的时候,窝头隐隐还流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可不得羡慕吗?假如今个儿俩人的身份缓一缓,窝头才不要当官,一辈子看书做学问不好吗?但凡进入了官场,饶是像御学这种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的地方,那也会经常被迫参与一些应酬的。
窝头啊,他就想好好做学问。
但刘侾不想。
刘侾原本以为只要乡试结束了,他就能回到以前无忧无虑的生活,尤其他最近打听到,圣上有心放过三皇子了。毕竟,三皇子重回御学这都快三年光景了,说白了人家也没犯多大的错误,这么长时间怎么着也该翻篇了。
只要三皇子重归自由了,刘侾认为他也能回到原本的生活中了。
读个屁!他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书籍了!
结果……
“哥,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