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2/4)
益,没抢到的只能自认倒霉。诸葛亮出其不意的北伐,让魏国措手不及,所以马谡率先占据街亭。街亭易守难攻,理论上就是先到者先得,后到者不得。
这只是理论,马谡先到街亭,有条件占据险要地点,有时间修建工事。只要积极防御,对手是很难攻破的。
但马谡没有这样做,街亭一带有略阳、街亭、陇坻三个据点,因为这里是三岔口,就三个。
其中只有略阳、陇坻这两个据点是天然屏障,最是有利于防守。而街亭没有城,只有山,虽然险峻,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在三处据点中,最是不利于防守。
从来没有人规定战争的地点应该在哪里,而是两军在哪里发生冲突就会在哪里交战。马谡先到,他把部队驻扎在哪里,魏军就会在哪里和他发生冲突。
马谡把部队驻扎到街亭山上,副将王平认为街亭山一无水源,二无粮道,如果大军被魏军堵在街亭山上,断了粮道和水源,那就彻底悲剧了。
但马谡先是揭王平的短处,你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家伙哪能了解他马谡胸中的沟壑?马谡又说,占据街亭山,居高临下,只要魏军来了一口气杀下去,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而且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所以他把大军驻扎在山上,就是要断了士卒的后路,让他们一心杀敌,这样的话,肯定能大破魏军。
此时的街亭,马谡的蜀军还是布在山上,这些蜀军身形涣散,是鬼军,不是军魂。一个个在雪层上飘荡,浑浑噩噩,无思无想。
马谡一身单薄丝衣,他现在是鬼将,并不是神将。温度对他而言,无关痛痒。他抚着琴,琴声中他在等待公孙策,他很早已经知道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
他的失败,并不是他没有按诸葛亮的命令去做,而是从刘备给他下了那个断定之后,就注定要悲剧。
刘备给他的评价,就极大的限制了马谡的发展。而诸葛亮又很看重他,对他一再提拔,无视刘备临死的对马谡的评价,这让周围的同僚怎么看?更后来的北伐,诸葛亮镇压了所有人的意志,任命马谡为先锋,还派了一个以听话而闻名的王平为副将,就是希望马谡能在这一战中脱颖而出。
但马谡的心更大,诸葛亮给他的任务是守,守住了就是大功。只要不出意外,这就是一场白送的大功。可马谡想表现自己,他认为守并不能突出他的能力,他要证明自己是很有才能的,只要他能大胜,说明诸葛亮的眼光要高于刘备!
这一战,可以说马谡要推翻刘备给他的评价,他要跳出刘备对他的影响。蜀国的国运也是如此,只要守住街亭,就可以和西北连成一体,甚至还能取得西域,对蜀国而言,这是翻身的一仗。
马谡要翻身,就要大破魏军;蜀国要翻身,只要守住街亭就成。坚守的成功几率要远远高于进攻,这一战对蜀国至关重要,所以诸葛亮要让马谡守。但将兵在外,马谡要攻,诸葛亮又有啥办法,只能祈祷,祈祷马谡能够大胜。
按照马谡的计划,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只要魏军断了粮道和水源再进攻山上的蜀军。这时候的蜀军就彻底陷入了死地,只能奋起,进行搏命一击。确实能够做到居高临下,一气荡平魏军。
可是魏军的将军是张合,五子良将之一,从青年开始就吃这口饭的人,吃了二十多年,经验很是老道。他带着五万精锐,先是包围街亭山,断了山上水源粮道,再击败王平。之后没有进攻,而是放火烧山,这个出乎马谡预料,所以马谡悲剧了,蜀国悲剧了,连带着诸葛亮也悲剧了。
马谡的才能,众将都是看在眼里的,他率败兵而回,诸位将军劝他躲起来,害怕诸葛亮当场将他斩杀。负责捉拿马谡的人是丞相长史向朗,他抓住了马谡,出于他与马谡友情,还有和马谡亡故兄长马良的情谊以及对人才的怜惜,又将马谡放走。
丞相长史,等于是诸葛亮的秘书长。是个很大的官,由此可见向朗也不是草包、散漫之人。跟着诸葛亮,担当诸葛亮的秘书长,起码性格要和诸葛亮一样,那就是严格执法!连向朗都不顾法律的行为来看,马谡的才能真心很高。
后来马谡被抓住,在监牢里还没与诸葛亮见面就身死。蜀汉十万北伐军无不落泪,除了哭马谡死的可惜外,还在哭北伐大业功亏一篑,再无希望。
当时向朗放走马谡,被诸葛亮追究责任,免了官职,赋闲十几年!要知道向朗和诸葛亮等人都是荆州老乡,个人才能也是出众,蜀汉少人才是众所周知的。连人才都可以这样处置,可见诸葛亮执行律法有多么的苛严。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马谡弹着琴,念出一句后世流传的歇后语。悔恨自己没有没有克制住私心,加上他还要洗刷自己的名声,所以他带着追随他的部众复活了。
“将军,泾阳君来了。”说话的是将军张休,他与另外一名将军李盛在街亭之战后被诸葛亮斩首,还有将军黄袭的兵权被夺。他们三人跟随马谡,目标和马谡差不多,只是想为自己正名。
“马谡?”公孙策孤身踏雪而来,手里拄着青龙戟,腰里悬着雁翎刀。他站在马谡不远处,他觉得奇怪,他已经认出了马谡鬼将的身份。此时日光被白云
这只是理论,马谡先到街亭,有条件占据险要地点,有时间修建工事。只要积极防御,对手是很难攻破的。
但马谡没有这样做,街亭一带有略阳、街亭、陇坻三个据点,因为这里是三岔口,就三个。
其中只有略阳、陇坻这两个据点是天然屏障,最是有利于防守。而街亭没有城,只有山,虽然险峻,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在三处据点中,最是不利于防守。
从来没有人规定战争的地点应该在哪里,而是两军在哪里发生冲突就会在哪里交战。马谡先到,他把部队驻扎在哪里,魏军就会在哪里和他发生冲突。
马谡把部队驻扎到街亭山上,副将王平认为街亭山一无水源,二无粮道,如果大军被魏军堵在街亭山上,断了粮道和水源,那就彻底悲剧了。
但马谡先是揭王平的短处,你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家伙哪能了解他马谡胸中的沟壑?马谡又说,占据街亭山,居高临下,只要魏军来了一口气杀下去,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而且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所以他把大军驻扎在山上,就是要断了士卒的后路,让他们一心杀敌,这样的话,肯定能大破魏军。
此时的街亭,马谡的蜀军还是布在山上,这些蜀军身形涣散,是鬼军,不是军魂。一个个在雪层上飘荡,浑浑噩噩,无思无想。
马谡一身单薄丝衣,他现在是鬼将,并不是神将。温度对他而言,无关痛痒。他抚着琴,琴声中他在等待公孙策,他很早已经知道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
他的失败,并不是他没有按诸葛亮的命令去做,而是从刘备给他下了那个断定之后,就注定要悲剧。
刘备给他的评价,就极大的限制了马谡的发展。而诸葛亮又很看重他,对他一再提拔,无视刘备临死的对马谡的评价,这让周围的同僚怎么看?更后来的北伐,诸葛亮镇压了所有人的意志,任命马谡为先锋,还派了一个以听话而闻名的王平为副将,就是希望马谡能在这一战中脱颖而出。
但马谡的心更大,诸葛亮给他的任务是守,守住了就是大功。只要不出意外,这就是一场白送的大功。可马谡想表现自己,他认为守并不能突出他的能力,他要证明自己是很有才能的,只要他能大胜,说明诸葛亮的眼光要高于刘备!
这一战,可以说马谡要推翻刘备给他的评价,他要跳出刘备对他的影响。蜀国的国运也是如此,只要守住街亭,就可以和西北连成一体,甚至还能取得西域,对蜀国而言,这是翻身的一仗。
马谡要翻身,就要大破魏军;蜀国要翻身,只要守住街亭就成。坚守的成功几率要远远高于进攻,这一战对蜀国至关重要,所以诸葛亮要让马谡守。但将兵在外,马谡要攻,诸葛亮又有啥办法,只能祈祷,祈祷马谡能够大胜。
按照马谡的计划,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只要魏军断了粮道和水源再进攻山上的蜀军。这时候的蜀军就彻底陷入了死地,只能奋起,进行搏命一击。确实能够做到居高临下,一气荡平魏军。
可是魏军的将军是张合,五子良将之一,从青年开始就吃这口饭的人,吃了二十多年,经验很是老道。他带着五万精锐,先是包围街亭山,断了山上水源粮道,再击败王平。之后没有进攻,而是放火烧山,这个出乎马谡预料,所以马谡悲剧了,蜀国悲剧了,连带着诸葛亮也悲剧了。
马谡的才能,众将都是看在眼里的,他率败兵而回,诸位将军劝他躲起来,害怕诸葛亮当场将他斩杀。负责捉拿马谡的人是丞相长史向朗,他抓住了马谡,出于他与马谡友情,还有和马谡亡故兄长马良的情谊以及对人才的怜惜,又将马谡放走。
丞相长史,等于是诸葛亮的秘书长。是个很大的官,由此可见向朗也不是草包、散漫之人。跟着诸葛亮,担当诸葛亮的秘书长,起码性格要和诸葛亮一样,那就是严格执法!连向朗都不顾法律的行为来看,马谡的才能真心很高。
后来马谡被抓住,在监牢里还没与诸葛亮见面就身死。蜀汉十万北伐军无不落泪,除了哭马谡死的可惜外,还在哭北伐大业功亏一篑,再无希望。
当时向朗放走马谡,被诸葛亮追究责任,免了官职,赋闲十几年!要知道向朗和诸葛亮等人都是荆州老乡,个人才能也是出众,蜀汉少人才是众所周知的。连人才都可以这样处置,可见诸葛亮执行律法有多么的苛严。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马谡弹着琴,念出一句后世流传的歇后语。悔恨自己没有没有克制住私心,加上他还要洗刷自己的名声,所以他带着追随他的部众复活了。
“将军,泾阳君来了。”说话的是将军张休,他与另外一名将军李盛在街亭之战后被诸葛亮斩首,还有将军黄袭的兵权被夺。他们三人跟随马谡,目标和马谡差不多,只是想为自己正名。
“马谡?”公孙策孤身踏雪而来,手里拄着青龙戟,腰里悬着雁翎刀。他站在马谡不远处,他觉得奇怪,他已经认出了马谡鬼将的身份。此时日光被白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