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3/4)
、河塬涧地、黄土丘陵沟壑三种类型,呈现出一派荒凉。
不过现在的河套地区散发着无穷生机,黄土被一层莫名其妙冒出来的青草覆盖,加上雨水按量泼洒,这里再次成了历史上的水草丰茂的河套!
于是无定河改名为定水,定水流量颇大,足以载舟。就连大河,也清澈如溪,各地荒漠也在这个春夏相交之际披上了绿衣。
蒙骜在定水造船的事情很快被晋国探知,这下晋国也没办法安稳备战。一旦蒙骜船只造好,到时候与平阳郡的秦军夹击河西郡,李靖八万大军难保!
没了河西郡在侧翼牵制,平阳郡的秦军就能挥军东进,直赴太原郡。河西郡对于晋国的重要性相当于前朝之东北三州。
于是晋国准备先下手为强,将平阳郡夺回来!
这就是秦军的打算,以逸待劳,逼晋军先动手。这样在国际上也说的过去,起码不是秦军主动开战,虽然秦军有挑衅行为。
这个时候,各国都在生息。秦国无后顾之忧,已经被列国眼红不已。如果主动开战,必然会引起公愤。到时候列国联手,秦国可就危险了。
这也是春秋时期各国只争霸,很少灭人国的原因。因为那时候打仗讲究的是道义,道义占不上制高点,会被其他诸侯联手打压。这是那个时候的潜在规则,也是现在的规则。
驻扎在汾阳城的晋军也云集剧增到十万人,军营相连几十里,运输物资的民夫往来不停。幸好前朝的公路尚在,以板车运输,不是很幸苦。
晋军统率是太子李恪,军中大将都是李世民生前的天策府出身的旧将。这些旧将对李氏忠心耿耿,能力又极为出众,必能保护好太子李恪的性命,也能把握战局,即使不胜,也不至于大败。
至于晋王李世民,现今在北边雁门郡,率其他归附将领与草原民族对峙。也在防备朱棣从北边的袭击,任务不轻。所以南边的战事,只能交给他最成器的儿子李恪。
李恪(619年—653年),李世民第三子,太宗爱子也。其血统之高贵世间罕有,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之女;其外曾祖父为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其曾祖父亦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昞。
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其父是一代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其一人身有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可谓天下第一。
李恪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前朝太祖曾经评价李恪为“英物”,为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而感到惋惜。
各种史料可见,李恪与日理万机的父亲经常见面,父子相爱,关系融洽;甚至与李恪关系密切的人,太宗都会另眼看待。李恪颇得父亲疼爱与欣赏,特别是“类己”的评价,这在有着家天下法则的帝制时代,是有着非常微妙的暗示意味。
巍巍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华的国家,其疆域东至大海,西越巴尔卡什湖,南涉南海,北到兴安岭,辽阔之极!
国家如此之大,国务如此繁复,然而,不论是教育栽培李恪德才,还是责罚纠正李恪过错,常见太宗亲历亲为,或者父子促膝,或者丹书通信,动之以父子真情,晓之以圣义贤理,申之以国法严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足见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
后来齐王李祐谋反,将太子李承乾咬出,于是李承乾被废。李世民打算立李泰为太子,李泰这个家伙有才华,但心思狠毒。李承乾虽然被废,为了以后安稳度日,面见李世民说李泰继位,李世民诸子鲜有能存活的!
知子莫如父,李世民也知道,还是很犹豫。虽然李泰是长孙无忌的外甥,但为了其他外甥的安全,长孙无忌以大舅子的身份劝谏李世民,于是李泰不仅没当成太子,反被幽禁。
李世民想册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的妹妹是皇后,自然振振有词的说不立嫡,会给后世带来无穷祸患!主张立长孙无垢的另一个儿子李治,李治是嫡子,而且还孝顺,虽然性子懦弱。不过这样,他长孙无忌这个当皇帝舅舅的丞相,日子就会更滋润不是?
李恪的血统之高贵,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死穴。隋唐两代皇帝都是独孤信的外孙,是亲戚。两朝的体制,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统治力量,都是关陇军功贵族。
所以很多李唐元老害怕李恪这个身兼隋唐两代皇室血统的皇子即位后,隋朝一系的势力会死灰复燃。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帮人会和他们抢位置。在这种大势下,李恪这个很类似李世民的英武皇子落选。
李恪有无争储之心,目前史书并无具体记载;并考后世对李恪的良好评价,有自知之明,而不轻举妄动,李恪还是很当得起的!
不过此事,成为李恪与国舅长孙无忌矛盾的起点。等到李治登基,先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与王皇后的戚族共同谋立太子李忠,后借“房遗爱谋反案”冤杀了吴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很久以前有个电视剧《薛仁贵》,里面那个某张
不过现在的河套地区散发着无穷生机,黄土被一层莫名其妙冒出来的青草覆盖,加上雨水按量泼洒,这里再次成了历史上的水草丰茂的河套!
于是无定河改名为定水,定水流量颇大,足以载舟。就连大河,也清澈如溪,各地荒漠也在这个春夏相交之际披上了绿衣。
蒙骜在定水造船的事情很快被晋国探知,这下晋国也没办法安稳备战。一旦蒙骜船只造好,到时候与平阳郡的秦军夹击河西郡,李靖八万大军难保!
没了河西郡在侧翼牵制,平阳郡的秦军就能挥军东进,直赴太原郡。河西郡对于晋国的重要性相当于前朝之东北三州。
于是晋国准备先下手为强,将平阳郡夺回来!
这就是秦军的打算,以逸待劳,逼晋军先动手。这样在国际上也说的过去,起码不是秦军主动开战,虽然秦军有挑衅行为。
这个时候,各国都在生息。秦国无后顾之忧,已经被列国眼红不已。如果主动开战,必然会引起公愤。到时候列国联手,秦国可就危险了。
这也是春秋时期各国只争霸,很少灭人国的原因。因为那时候打仗讲究的是道义,道义占不上制高点,会被其他诸侯联手打压。这是那个时候的潜在规则,也是现在的规则。
驻扎在汾阳城的晋军也云集剧增到十万人,军营相连几十里,运输物资的民夫往来不停。幸好前朝的公路尚在,以板车运输,不是很幸苦。
晋军统率是太子李恪,军中大将都是李世民生前的天策府出身的旧将。这些旧将对李氏忠心耿耿,能力又极为出众,必能保护好太子李恪的性命,也能把握战局,即使不胜,也不至于大败。
至于晋王李世民,现今在北边雁门郡,率其他归附将领与草原民族对峙。也在防备朱棣从北边的袭击,任务不轻。所以南边的战事,只能交给他最成器的儿子李恪。
李恪(619年—653年),李世民第三子,太宗爱子也。其血统之高贵世间罕有,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之女;其外曾祖父为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其曾祖父亦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昞。
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其父是一代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其一人身有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可谓天下第一。
李恪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前朝太祖曾经评价李恪为“英物”,为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而感到惋惜。
各种史料可见,李恪与日理万机的父亲经常见面,父子相爱,关系融洽;甚至与李恪关系密切的人,太宗都会另眼看待。李恪颇得父亲疼爱与欣赏,特别是“类己”的评价,这在有着家天下法则的帝制时代,是有着非常微妙的暗示意味。
巍巍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华的国家,其疆域东至大海,西越巴尔卡什湖,南涉南海,北到兴安岭,辽阔之极!
国家如此之大,国务如此繁复,然而,不论是教育栽培李恪德才,还是责罚纠正李恪过错,常见太宗亲历亲为,或者父子促膝,或者丹书通信,动之以父子真情,晓之以圣义贤理,申之以国法严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足见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
后来齐王李祐谋反,将太子李承乾咬出,于是李承乾被废。李世民打算立李泰为太子,李泰这个家伙有才华,但心思狠毒。李承乾虽然被废,为了以后安稳度日,面见李世民说李泰继位,李世民诸子鲜有能存活的!
知子莫如父,李世民也知道,还是很犹豫。虽然李泰是长孙无忌的外甥,但为了其他外甥的安全,长孙无忌以大舅子的身份劝谏李世民,于是李泰不仅没当成太子,反被幽禁。
李世民想册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的妹妹是皇后,自然振振有词的说不立嫡,会给后世带来无穷祸患!主张立长孙无垢的另一个儿子李治,李治是嫡子,而且还孝顺,虽然性子懦弱。不过这样,他长孙无忌这个当皇帝舅舅的丞相,日子就会更滋润不是?
李恪的血统之高贵,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死穴。隋唐两代皇帝都是独孤信的外孙,是亲戚。两朝的体制,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统治力量,都是关陇军功贵族。
所以很多李唐元老害怕李恪这个身兼隋唐两代皇室血统的皇子即位后,隋朝一系的势力会死灰复燃。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帮人会和他们抢位置。在这种大势下,李恪这个很类似李世民的英武皇子落选。
李恪有无争储之心,目前史书并无具体记载;并考后世对李恪的良好评价,有自知之明,而不轻举妄动,李恪还是很当得起的!
不过此事,成为李恪与国舅长孙无忌矛盾的起点。等到李治登基,先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与王皇后的戚族共同谋立太子李忠,后借“房遗爱谋反案”冤杀了吴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很久以前有个电视剧《薛仁贵》,里面那个某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