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2/3)
在西魏,朱棣不仅除去心头大患,还能打压卢燕,又能打着替兄报仇的幌子,直攻西魏。
这事在道义舆论上是西魏有问题,那么燕军来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秦晋周只是西魏的攻守同盟,而不是真正的无条件参战的兄弟之盟。
所以西魏到时候只能独战燕国百万大军,想着就觉得恐怖。
五月十三,西魏以朱标为太子少傅,博望侯,尚书台左仆射。
五月十四傍晚,燕京郊外狩猎而归的朱棣得知这一情况,当即一把折断了手中宝弓。
第十四章 货币
五月二十清晨,武周由洛阳向四国联盟派遣使节。
这一天的中午,楚萌萌就在使节尚未过河之前,就知道了武周这一动静,派李进赴朝阳宫禀报,同时魏王公孙厉召集中书令陈宫、大纳言韩振龙、六部尚书侍郎齐聚夏城王宫议事。
原来的工部尚书牛强卸任,由墨家钜子孟胜担任;朱标担任尚书台实际的负责人也在夏城居住,方便任职,自然列席会议。
公孙策得到消息时正在朝阳宫内练字,他的字自成一体,是别人看不懂的。他也不好强迫别人解密一样去研读,所以在刘雅蝉的嘲笑下,开始认真练字。
“武周好大的野心,居然想组建四国铸币机构!”放下楚萌萌的密书,公孙策连连赞叹。
自从乱世以来,毫无秩序,经济自然也不例外。前朝的老人头红钞往往都是烧给不幸死难者之用,根本也不可能再次当作货币流通。
到现在为止,各国国内平民虽然物资贫乏,彼此相互需要时还是以物易物,各国都可以说是最原始经济模式。就连西魏这个现代人国家,货币体系还在筹备中,所以今年只收粮食税,不收其他税。
有统一的货币,带来的好处人人都是知道的。公孙策也不例外,可他知道货币发行权的重要性,更知道货币统一后,经济一旦复苏,国家政治就会和货币挂钩,不再像现在这么好统治。
对于货币体系,公孙策的态度比较模糊,才使得西魏铸造局已经建立,却迟迟没有铸币发行。
有货币自然是利国利民,可会让政治复杂化,多元化。这是草根出身的公孙一族以前根本不了解的,国内虽然有前朝幸存的经济学者,可他无法相信这些人。
各国都在筹备自己的货币体系,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铸造发行。所以现有的货币只是金银两级,以硬币的模样,用来赏赐文武官员,只在上层社会流通,在民间近乎于绝迹。
“殿下,武周地在中原。自古中原就是九州腹心,是天下货物流转中心。神州内战事已息,各国都将力量由军事转为政事,政事首在赋税。所以货币体系,发行在即。其中又以武周最为迫切,只要建立完整的货币体系,途经武周的商队,就能带来数郡税收!”
说话的是随身史官张彩霞,她书法极好,是公孙策临时的师傅。此时正在研墨,看着公孙策浪费的纸和墨很是心疼。
民间有造纸和制墨技术的人,但产量很低,仅能糊口。公孙策一天练字的消耗,就比的上四五人的产出。
“只要货币体系建立,估计我们也是受益者。北边可是晋商发源地,我又能在大河之中组建水军,到时候收关税也能抵得上一郡收入。”
公孙策慢悠悠说着,手里提着毛笔,一笔一划写着。丝毫不担心政事,好像夏城等待他的大臣,远没有他练字来的重要。
张彩霞不得不劝谏他:“殿下,政事要紧。余下的八百字夜里也可练习,不比求于一时。”
公孙策一笑,指着北边说道:“对于货币体系那帮家伙很迫切,他们需要的只是我点点头。我对这个玩意不熟悉,交给他们处理就成了。再说写字这事,拖不得,一天一千字不多,现在不完成,往后拖会拖到什么时候?”
“既然我们魏国决定要参加这个货币体系的发行联盟,那么我去不去都是无关大局,交给我父亲就成。他是魏王,应该有权力决定这个国家的选择。唯一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武周举行的这次会议里,捞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权益。再说这是以后的事情,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他不奢望能在会议里多捞一点,那是大国强国的权力。西魏小家小户,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成。他只是管理军事,对于政事不插手。他老子和他一样,对待政事一样是半吊子,但有一点公孙策比不上他老子,那就是沉稳。
“那你也不能让李进在外面一直候着呀?”
“只要不是让李进待在太阳底下,待在哪里对他都一样。我不去,我父亲就知道我的意思。这是政事,归他管。”
说罢,公孙策晃了晃手腕,练字是一件枯燥乏味又漫长的事情。他不能松懈,担心自己放松后,就再也无法有现在这种刻苦。
他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可他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始终是坚持。每天比别人多努力百分之一,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比别人多的不是三点六,而是三十多倍!
因为坚持不是用加法这种一级算法能计算的,起码也是二级乘法,三百六十五个一点零零一相乘,就是最终的答案。
门外传来一阵轻微脚步声,公孙策抬头一看,是雪凌
这事在道义舆论上是西魏有问题,那么燕军来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秦晋周只是西魏的攻守同盟,而不是真正的无条件参战的兄弟之盟。
所以西魏到时候只能独战燕国百万大军,想着就觉得恐怖。
五月十三,西魏以朱标为太子少傅,博望侯,尚书台左仆射。
五月十四傍晚,燕京郊外狩猎而归的朱棣得知这一情况,当即一把折断了手中宝弓。
第十四章 货币
五月二十清晨,武周由洛阳向四国联盟派遣使节。
这一天的中午,楚萌萌就在使节尚未过河之前,就知道了武周这一动静,派李进赴朝阳宫禀报,同时魏王公孙厉召集中书令陈宫、大纳言韩振龙、六部尚书侍郎齐聚夏城王宫议事。
原来的工部尚书牛强卸任,由墨家钜子孟胜担任;朱标担任尚书台实际的负责人也在夏城居住,方便任职,自然列席会议。
公孙策得到消息时正在朝阳宫内练字,他的字自成一体,是别人看不懂的。他也不好强迫别人解密一样去研读,所以在刘雅蝉的嘲笑下,开始认真练字。
“武周好大的野心,居然想组建四国铸币机构!”放下楚萌萌的密书,公孙策连连赞叹。
自从乱世以来,毫无秩序,经济自然也不例外。前朝的老人头红钞往往都是烧给不幸死难者之用,根本也不可能再次当作货币流通。
到现在为止,各国国内平民虽然物资贫乏,彼此相互需要时还是以物易物,各国都可以说是最原始经济模式。就连西魏这个现代人国家,货币体系还在筹备中,所以今年只收粮食税,不收其他税。
有统一的货币,带来的好处人人都是知道的。公孙策也不例外,可他知道货币发行权的重要性,更知道货币统一后,经济一旦复苏,国家政治就会和货币挂钩,不再像现在这么好统治。
对于货币体系,公孙策的态度比较模糊,才使得西魏铸造局已经建立,却迟迟没有铸币发行。
有货币自然是利国利民,可会让政治复杂化,多元化。这是草根出身的公孙一族以前根本不了解的,国内虽然有前朝幸存的经济学者,可他无法相信这些人。
各国都在筹备自己的货币体系,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铸造发行。所以现有的货币只是金银两级,以硬币的模样,用来赏赐文武官员,只在上层社会流通,在民间近乎于绝迹。
“殿下,武周地在中原。自古中原就是九州腹心,是天下货物流转中心。神州内战事已息,各国都将力量由军事转为政事,政事首在赋税。所以货币体系,发行在即。其中又以武周最为迫切,只要建立完整的货币体系,途经武周的商队,就能带来数郡税收!”
说话的是随身史官张彩霞,她书法极好,是公孙策临时的师傅。此时正在研墨,看着公孙策浪费的纸和墨很是心疼。
民间有造纸和制墨技术的人,但产量很低,仅能糊口。公孙策一天练字的消耗,就比的上四五人的产出。
“只要货币体系建立,估计我们也是受益者。北边可是晋商发源地,我又能在大河之中组建水军,到时候收关税也能抵得上一郡收入。”
公孙策慢悠悠说着,手里提着毛笔,一笔一划写着。丝毫不担心政事,好像夏城等待他的大臣,远没有他练字来的重要。
张彩霞不得不劝谏他:“殿下,政事要紧。余下的八百字夜里也可练习,不比求于一时。”
公孙策一笑,指着北边说道:“对于货币体系那帮家伙很迫切,他们需要的只是我点点头。我对这个玩意不熟悉,交给他们处理就成了。再说写字这事,拖不得,一天一千字不多,现在不完成,往后拖会拖到什么时候?”
“既然我们魏国决定要参加这个货币体系的发行联盟,那么我去不去都是无关大局,交给我父亲就成。他是魏王,应该有权力决定这个国家的选择。唯一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武周举行的这次会议里,捞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权益。再说这是以后的事情,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他不奢望能在会议里多捞一点,那是大国强国的权力。西魏小家小户,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成。他只是管理军事,对于政事不插手。他老子和他一样,对待政事一样是半吊子,但有一点公孙策比不上他老子,那就是沉稳。
“那你也不能让李进在外面一直候着呀?”
“只要不是让李进待在太阳底下,待在哪里对他都一样。我不去,我父亲就知道我的意思。这是政事,归他管。”
说罢,公孙策晃了晃手腕,练字是一件枯燥乏味又漫长的事情。他不能松懈,担心自己放松后,就再也无法有现在这种刻苦。
他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可他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始终是坚持。每天比别人多努力百分之一,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比别人多的不是三点六,而是三十多倍!
因为坚持不是用加法这种一级算法能计算的,起码也是二级乘法,三百六十五个一点零零一相乘,就是最终的答案。
门外传来一阵轻微脚步声,公孙策抬头一看,是雪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