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学报和蜡印(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行。传说中的一文钱一份想都别想,印报纸的纸墨钱都要好几文。
    就算岳山有钱也不是这种折腾法。
    至于卖广告……暂时想都别想。
    但有了蜡纸印刷术成本就直线下降,节约的人工且不去说,只说材料。
    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字体可以写的很小,黄豆大都没问题。同样一片文章,用雕版印刷需要几页纸,用蜡纸印刷只需要巴掌大一块地方。
    仅纸墨两项就能节约好几倍的成本,运作好了说不定还真能不花钱就把报刊给搞起来。
    赚不赚钱无所谓,只要不赔钱,或者赔钱的数量在承受范围内,都可以搞报刊。
    新学太需要话语权了,有了报纸王绩敢拍胸脯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旧学说彻底赶出京城。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你的学说连京城的门都进不去,指望什么和别人竞争。
    尤其是在科举制大兴的背景下,谁的学说能占领京师,谁就是胜利者是主流。
    王绩又拉着岳山仔细聊了一下报刊的情况。
    最终确定报刊名字为渭水学报,暂时分文学、格物、时政、小说四个版块。
    前面几期当成校报来办,并免费把送给京城的读书人阅读。
    等摸清里面的门路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办报技巧之后,在邀请各大名家学文章争取一次性打响报纸的名声。
    其中关于稿费这方面两人起了争执,岳山提议给稿费。王绩认为我花钱报纸帮你宣传学术思想,帮你扬名,不收你的钱就不错了,哪有倒贴钱的道理。
    估计很多人都觉得这种想法很奇葩,事实上在古代就是这样的。
    那时候信息流通很差,诗词文章能全国畅销的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只在局部地区有名声,所以书不好卖。
    想靠出书赚钱,那就是做梦。
    真正能考诗词文章发财的,纵观历史凤毛麟角。比如宋朝某位大诗人,娼妓倒贴钱请他玩,等他死了还集体凑钱把他安葬。但这样的人又有几个?
    那时候想出书就要自费,自己花钱把书印出来送到书馆卖钱,基本上就是赔钱赚名声。
    《徐霞客游记》就因为徐霞客没钱出书,差点失传。后来还是他孙子把已经散失的手稿一页一页重新收集齐全出版,这本书才能流传下来。
    岳山办报纸,不但不收那些作者的钱,还给人润笔费,确实是开了历史先河,王绩反对也是正常的。
    不过岳山很轻易就说服了他,报纸没有技术含量,我们可以办别人也能办,白鹿书院为首的世家不会看着我们占据话语权。
    所以我们可以提前用润笔费笼络住一大批文人学者,不给别人超越的机会。
    至于润笔费的出处,岳山表示这笔钱他个人出了。家里的钱多的都要生锈了,不花留着干嘛。
    岳山都这样说了,王绩还能说啥,干吧。
    等把一切都商量好,岳山回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
    为了不吵醒李丽质他原本准备去厢房睡一晚,可到家后才发现自己房间里的等还亮着,李丽质还在等着他回来。
    这一幕让他非常的感动,人生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其中绝对有‘晚上回家有人留灯’这一项。
    ……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东方万里之外的海域,一支庞大的舰队趁着夜色悄无声息的劈开巨浪向着前方快速驶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