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1/3)
那个时候,谁也不愿意到映月阁伺候她,宋嬷嬷她们也是被胡氏强令过来的。
可是日子一久,她们越来越发现二姑娘知礼懂礼、心灵手巧,与下人在一起也全无小姐架子,她上孝父母,敬兄嫂,下宽和对待每一个奴仆,公府上下无一不赞。
原先只有公爷、夫人、大公子、二公子因为血缘之由关心二姑娘,可二姑娘的好润物细无声,久而久之不管是主子还是下人,个个儿都是真心疼爱二姑娘。
就连公府里一向不大好相与的二少奶奶赵氏也频频到映月阁来看她。
正如此时,阿谣刚刚用过午膳,正坐在园子里大哥姜诏亲手替她搭的秋千上。手上的书读了小半本儿,刚要翻页,就倏然听见一声:
“二妹妹,二妹妹今日好兴致,在这儿晒太阳呢?”
与说话声一同而来的,是聘聘袅袅刚脱去厚衣换了薄衫的赵氏。
阿谣闻声,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行了个礼,淡声说道:
“二少奶奶,坐。”
先前因为不习惯,阿谣一直都这样客套地称呼,公府里各位没有纠正,她一不小心就习惯了这样叫下去。
这个秋千架下有两个秋千,赵氏便往阿谣身边的那个位置上一坐,漫不经心道:
“我说二妹妹啊,你真的不考虑挑一挑,找个好夫婿?”
赵氏冲着公府大门的方向努了努嘴:
“自打咱们公府告知京中勋贵说二姑娘你回来了,婆婆又带你出去了几回以后,你瞧瞧,五月才刚开始,这个月来求亲的已经是第三个了。”
说来也确实,自从被胡氏领着参加了几回宴会,阿谣规矩懂礼,相貌娇艳,宛若天人,又是卫国公府嫡次女,十分得公侯太太们喜欢,一个个铆足了劲想将这一身好处的女子给自己儿孙娶回家去。
更要命的是,自打上回参加了定远侯夫人办的投壶会,叫京中公子哥儿们见着了,这上门求亲的热潮就更盛了。
阿谣轻轻摇头,委婉说道:
“在咱们公府的日子,我还没过够呢。”
虽是阿谣这样说,赵氏却不认同,她向来快人快语,憋不住话,是以,便干脆戳破了说:
“莫不是你一直将那云南王府的世子挂在心上?我瞧着他这些时日与你二哥往来甚密,可是明摆着醉翁之意不在酒。”
赵氏说着,见阿谣愣了一下,还煞有介事地分析道:
“这倒也不错,他们云南王府虽是王府,门庭高,可咱们卫国公府也不差,自然是配的上的,只是那顾世子也不可能后半辈子都待在京城,到时候你跟着他远去云南,迢迢千里,估摸此生与公公婆婆连见上一面也难了。”
这赵氏想的委实太远了些,阿谣一直自觉与顾随是坦荡的君子之交,不掺半点儿男女私情的。
只不过听到赵氏说远去云南,离开父母,让阿谣心中不禁一窒。她幼时走失,十余年才幸运回到父母身边,现下的日子她万分珍惜,实在不愿去想再度离开父母会如何。
见阿谣不说话,赵氏又问:
“二妹妹?你当真是心仪那顾世子?”
阿谣这才回过神儿来,低笑一声,颇为云淡风轻地说:
“旁人不知,二少奶奶还不知道我不想嫁人的缘由吗?我早与夫人说过,阿谣从前流落风月场,后来又辗转到一个富贵人家做妾,京城哪个大户人家知道这些,会愿意娶我做正房夫人呢?”
她现在已经能够淡然将这些说出来,除了不想提起那人是谁以外,都很平静,平静得像是在说别人的事一样。
“唉,”
听阿谣说这些话,赵氏不禁叹了口气,顿了半晌,才有些为难地说道,
“我虽是同情你的遭遇,可,可你的婚事总这样拖着,日后你有了侄子侄女,外人知道他们有个……罢了,我不说了,二妹妹好好歇着,就当我今日从未来过吧。”
赵氏终是不忍将这话说完,可是聪慧如阿谣,听了个开头,就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日后大哥、二哥有了孩子,也就是阿谣的侄子侄女们,婚姻嫁娶,甚至仕途,都会因为他们有个终身未嫁的姑姑受到影响。
这个问题,自从有人登门求亲的时候,阿谣就已经想过了。
她一直都在努力想法子,好不拖累公府。
“世子,世子,您不能进去!”
“这是我们姑娘住的内院,您是外男,不能进去!”
……
阿谣正坐在秋千架下想事情,倏然被外面的喧闹声大胆,她抬眼一看,便瞧见映月阁的院门外,站着个穿着一身湖蓝色广袖袍,风度翩翩,吊儿郎当的纨绔公子。
春风轻扬,吹起那公子鬓角一缕碎发,更衬得人慵懒俊俏。
阿谣一直都知道顾随生得俊朗,他舒眉朗目,眼眸粲若星子,鼻梁高挺,面色冷白,女娲在他脸上落下的每一笔,都是浓墨重彩。
这样一个人,往门前一站,右手执着扇,一下下在左手手心轻打着,勾起的笑显得有几分轻佻。
光是站在那里,就足够引人注目。
更遑论身后好几个卫国公府的下人追着
可是日子一久,她们越来越发现二姑娘知礼懂礼、心灵手巧,与下人在一起也全无小姐架子,她上孝父母,敬兄嫂,下宽和对待每一个奴仆,公府上下无一不赞。
原先只有公爷、夫人、大公子、二公子因为血缘之由关心二姑娘,可二姑娘的好润物细无声,久而久之不管是主子还是下人,个个儿都是真心疼爱二姑娘。
就连公府里一向不大好相与的二少奶奶赵氏也频频到映月阁来看她。
正如此时,阿谣刚刚用过午膳,正坐在园子里大哥姜诏亲手替她搭的秋千上。手上的书读了小半本儿,刚要翻页,就倏然听见一声:
“二妹妹,二妹妹今日好兴致,在这儿晒太阳呢?”
与说话声一同而来的,是聘聘袅袅刚脱去厚衣换了薄衫的赵氏。
阿谣闻声,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行了个礼,淡声说道:
“二少奶奶,坐。”
先前因为不习惯,阿谣一直都这样客套地称呼,公府里各位没有纠正,她一不小心就习惯了这样叫下去。
这个秋千架下有两个秋千,赵氏便往阿谣身边的那个位置上一坐,漫不经心道:
“我说二妹妹啊,你真的不考虑挑一挑,找个好夫婿?”
赵氏冲着公府大门的方向努了努嘴:
“自打咱们公府告知京中勋贵说二姑娘你回来了,婆婆又带你出去了几回以后,你瞧瞧,五月才刚开始,这个月来求亲的已经是第三个了。”
说来也确实,自从被胡氏领着参加了几回宴会,阿谣规矩懂礼,相貌娇艳,宛若天人,又是卫国公府嫡次女,十分得公侯太太们喜欢,一个个铆足了劲想将这一身好处的女子给自己儿孙娶回家去。
更要命的是,自打上回参加了定远侯夫人办的投壶会,叫京中公子哥儿们见着了,这上门求亲的热潮就更盛了。
阿谣轻轻摇头,委婉说道:
“在咱们公府的日子,我还没过够呢。”
虽是阿谣这样说,赵氏却不认同,她向来快人快语,憋不住话,是以,便干脆戳破了说:
“莫不是你一直将那云南王府的世子挂在心上?我瞧着他这些时日与你二哥往来甚密,可是明摆着醉翁之意不在酒。”
赵氏说着,见阿谣愣了一下,还煞有介事地分析道:
“这倒也不错,他们云南王府虽是王府,门庭高,可咱们卫国公府也不差,自然是配的上的,只是那顾世子也不可能后半辈子都待在京城,到时候你跟着他远去云南,迢迢千里,估摸此生与公公婆婆连见上一面也难了。”
这赵氏想的委实太远了些,阿谣一直自觉与顾随是坦荡的君子之交,不掺半点儿男女私情的。
只不过听到赵氏说远去云南,离开父母,让阿谣心中不禁一窒。她幼时走失,十余年才幸运回到父母身边,现下的日子她万分珍惜,实在不愿去想再度离开父母会如何。
见阿谣不说话,赵氏又问:
“二妹妹?你当真是心仪那顾世子?”
阿谣这才回过神儿来,低笑一声,颇为云淡风轻地说:
“旁人不知,二少奶奶还不知道我不想嫁人的缘由吗?我早与夫人说过,阿谣从前流落风月场,后来又辗转到一个富贵人家做妾,京城哪个大户人家知道这些,会愿意娶我做正房夫人呢?”
她现在已经能够淡然将这些说出来,除了不想提起那人是谁以外,都很平静,平静得像是在说别人的事一样。
“唉,”
听阿谣说这些话,赵氏不禁叹了口气,顿了半晌,才有些为难地说道,
“我虽是同情你的遭遇,可,可你的婚事总这样拖着,日后你有了侄子侄女,外人知道他们有个……罢了,我不说了,二妹妹好好歇着,就当我今日从未来过吧。”
赵氏终是不忍将这话说完,可是聪慧如阿谣,听了个开头,就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日后大哥、二哥有了孩子,也就是阿谣的侄子侄女们,婚姻嫁娶,甚至仕途,都会因为他们有个终身未嫁的姑姑受到影响。
这个问题,自从有人登门求亲的时候,阿谣就已经想过了。
她一直都在努力想法子,好不拖累公府。
“世子,世子,您不能进去!”
“这是我们姑娘住的内院,您是外男,不能进去!”
……
阿谣正坐在秋千架下想事情,倏然被外面的喧闹声大胆,她抬眼一看,便瞧见映月阁的院门外,站着个穿着一身湖蓝色广袖袍,风度翩翩,吊儿郎当的纨绔公子。
春风轻扬,吹起那公子鬓角一缕碎发,更衬得人慵懒俊俏。
阿谣一直都知道顾随生得俊朗,他舒眉朗目,眼眸粲若星子,鼻梁高挺,面色冷白,女娲在他脸上落下的每一笔,都是浓墨重彩。
这样一个人,往门前一站,右手执着扇,一下下在左手手心轻打着,勾起的笑显得有几分轻佻。
光是站在那里,就足够引人注目。
更遑论身后好几个卫国公府的下人追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