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赈灾(2/4)
也不会差,只要恒德帝给李杉指认的机会,他一定会被认出来。
“废物!”
赵稠骂了一句,脸上满是轻蔑,却舍不得直接让这人以死谢罪,毕竟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在禁卫军里安插一个自己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这个人的身手是这些人里最强的,就这么死了实在有点可惜。
赵稠想了想说:“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个小厮永远的闭上嘴巴。”
这是要再灭口的意思,那人惊愕,犹豫地问:“殿下,这件事要不要跟丞相和德妃娘娘商量一下?”
赵稠戾气深重的横了他一眼问:“你不是说父皇把到处都封锁了吗?你还能想办法见到我外公?”
德妃虽然执掌着六宫,但也只是个内宅妇人,赵稠并不寄希望于德妃,他正处在最叛逆的年纪,也不想听自家外公那些古板保守的念叨,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那人思索了一下,虽然现在宫里守卫很严,但要跟丞相说几句话也不是想不到办法,正想告诉赵稠方法,赵稠抢先道:“这件事我不想让外公知道,你直接告诉我你能不能做到,做不到的话最好现在就以死谢罪,我再找其他人帮你收拾烂摊子!”
赵稠没了耐性,语气有些狂躁,那人连忙说:“属下定不负殿下期望。”
赵彻阖上眼睛,不想再说话,那人等了一会儿,悄无声息的离开。
沈柏吃了满满一大碗肉粥,等德妃走后,又回软塌上躺着睡了个回笼觉,动作之熟练,神态之自若,孙越海在御前伺候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见。
一直睡到下了朝,恒德帝派人来召沈柏去御书房,孙越海这才叫醒沈柏,带着人一起去御书房。
朝堂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恒德帝脸色不好,御书房里的气氛很沉闷,沈柏进屋先行礼,然后扫了一圈,看见丞相李德仁、太尉姜德安和她爹沈孺修都一起站在御书房里。
沈柏不知道这又是要干嘛,行了礼便低眉顺眼的站在那里,乖乖等吩咐。
过了一会儿恒德帝丢了一份折子到地上,对沈柏说:“捡起来看看。”
沈柏捡起来一看,折子上写的是漠州发了水患,冲垮房屋良田不少,需要朝廷赈灾,再想办法治理水患。
自卫家没落之后,国库日益空虚,今年秋收收成也不算特别好,恒德帝又刚过了大寿,这个时候要拨款赈灾,国库没那么多钱,按照惯例只能让几个世家大族出钱,再让丞相想办法找能人贤士前往漠州治理水患。
这事出得也正是时候,恒德帝想让他们出钱出人,必然不能把事情搞得太僵,赵稠遇刺这件事就有些棘手难办了。
沈柏很快就看完了折子上的内容,连背后的利害都分析得一清二楚,但她一直低着头仔仔细细的看着,生怕漏掉了上面任何一个字似的。
这个折子是李德仁今天一早送到恒德帝案上的,姜德安和李德仁留下来就是为了跟恒德帝商量此事,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恒德帝竟然会召来沈柏,还让她看这个折子。
两人眼底都有疑虑,却很沉得住气,等着看沈柏有什么高见。
恒德帝问沈柏:“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
恒德帝问完让宫人拿了纸笔给沈柏,沈柏在纸上写道:要解决此事,一要钱,二要人。
这说的不是废话么?
姜德安和李德仁暗暗翻了个白眼,恒德帝极有耐心的问:“钱从何来?何人可担此重任?”
沈柏没有犹豫,在纸上写道:“钱可先从兵部抽借军饷,沈柏斗胆,想包揽此任,最多一个月,便能让灾民重建家园,再不受水患侵扰。”
军饷是国之重器,国库再怎么亏空,每年的军饷都是会提前准备好的。
沈柏刚把这些写出来,姜德安便站出来反对,说:“陛下,军饷不能动!”
姜德安先表明自己的立场,而后仔细分析:“这几年越西人总是蠢蠢欲动,侵扰边关百姓,将士们驻守边关已经很不容易了,若是军饷还不能得到保障,只怕会寒了这些将士的心,昭陵乃泱泱大国,怎么能沦落到挪用军饷赈灾的地步?”
姜德安语气沉痛,活似沈柏不是要拿军饷赈灾,而是要让世人都知道昭陵国运衰弱,叫人瞧不起似的。
但这是昭陵的国事,只要他们不说,谁会知道赈灾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老狐狸,就知道夸大其词,为了脸面什么都不顾了。
沈柏暗暗翻了个白眼,又在纸上加了一句:“此番赈灾,至少需要白银十万两,沈柏回京之日,可带回白银三万两,剩下七万两,若陛下肯任命沈柏为灵州州府,今年秋收,灵州上缴的赋税可填补此空缺。”
沈柏不仅要自告奋勇包揽治理水患的活儿,还想趁机要灵州校尉一职。
姜德安被她的胆大妄为惊得说不出话,李德仁忍不住厉喝一声:“黄口小儿,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李德仁吼完沈柏,并不和沈柏争辩什么,而是看着沈孺修冷笑:“太傅一生正直严明,怎会教出如此狂妄自大的后人?他才十四岁就敢觊觎灵州州府一职,及冠之后岂不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沈孺修这些时日被沈柏弄得心悸失眠,好
“废物!”
赵稠骂了一句,脸上满是轻蔑,却舍不得直接让这人以死谢罪,毕竟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在禁卫军里安插一个自己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这个人的身手是这些人里最强的,就这么死了实在有点可惜。
赵稠想了想说:“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个小厮永远的闭上嘴巴。”
这是要再灭口的意思,那人惊愕,犹豫地问:“殿下,这件事要不要跟丞相和德妃娘娘商量一下?”
赵稠戾气深重的横了他一眼问:“你不是说父皇把到处都封锁了吗?你还能想办法见到我外公?”
德妃虽然执掌着六宫,但也只是个内宅妇人,赵稠并不寄希望于德妃,他正处在最叛逆的年纪,也不想听自家外公那些古板保守的念叨,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那人思索了一下,虽然现在宫里守卫很严,但要跟丞相说几句话也不是想不到办法,正想告诉赵稠方法,赵稠抢先道:“这件事我不想让外公知道,你直接告诉我你能不能做到,做不到的话最好现在就以死谢罪,我再找其他人帮你收拾烂摊子!”
赵稠没了耐性,语气有些狂躁,那人连忙说:“属下定不负殿下期望。”
赵彻阖上眼睛,不想再说话,那人等了一会儿,悄无声息的离开。
沈柏吃了满满一大碗肉粥,等德妃走后,又回软塌上躺着睡了个回笼觉,动作之熟练,神态之自若,孙越海在御前伺候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见。
一直睡到下了朝,恒德帝派人来召沈柏去御书房,孙越海这才叫醒沈柏,带着人一起去御书房。
朝堂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恒德帝脸色不好,御书房里的气氛很沉闷,沈柏进屋先行礼,然后扫了一圈,看见丞相李德仁、太尉姜德安和她爹沈孺修都一起站在御书房里。
沈柏不知道这又是要干嘛,行了礼便低眉顺眼的站在那里,乖乖等吩咐。
过了一会儿恒德帝丢了一份折子到地上,对沈柏说:“捡起来看看。”
沈柏捡起来一看,折子上写的是漠州发了水患,冲垮房屋良田不少,需要朝廷赈灾,再想办法治理水患。
自卫家没落之后,国库日益空虚,今年秋收收成也不算特别好,恒德帝又刚过了大寿,这个时候要拨款赈灾,国库没那么多钱,按照惯例只能让几个世家大族出钱,再让丞相想办法找能人贤士前往漠州治理水患。
这事出得也正是时候,恒德帝想让他们出钱出人,必然不能把事情搞得太僵,赵稠遇刺这件事就有些棘手难办了。
沈柏很快就看完了折子上的内容,连背后的利害都分析得一清二楚,但她一直低着头仔仔细细的看着,生怕漏掉了上面任何一个字似的。
这个折子是李德仁今天一早送到恒德帝案上的,姜德安和李德仁留下来就是为了跟恒德帝商量此事,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恒德帝竟然会召来沈柏,还让她看这个折子。
两人眼底都有疑虑,却很沉得住气,等着看沈柏有什么高见。
恒德帝问沈柏:“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
恒德帝问完让宫人拿了纸笔给沈柏,沈柏在纸上写道:要解决此事,一要钱,二要人。
这说的不是废话么?
姜德安和李德仁暗暗翻了个白眼,恒德帝极有耐心的问:“钱从何来?何人可担此重任?”
沈柏没有犹豫,在纸上写道:“钱可先从兵部抽借军饷,沈柏斗胆,想包揽此任,最多一个月,便能让灾民重建家园,再不受水患侵扰。”
军饷是国之重器,国库再怎么亏空,每年的军饷都是会提前准备好的。
沈柏刚把这些写出来,姜德安便站出来反对,说:“陛下,军饷不能动!”
姜德安先表明自己的立场,而后仔细分析:“这几年越西人总是蠢蠢欲动,侵扰边关百姓,将士们驻守边关已经很不容易了,若是军饷还不能得到保障,只怕会寒了这些将士的心,昭陵乃泱泱大国,怎么能沦落到挪用军饷赈灾的地步?”
姜德安语气沉痛,活似沈柏不是要拿军饷赈灾,而是要让世人都知道昭陵国运衰弱,叫人瞧不起似的。
但这是昭陵的国事,只要他们不说,谁会知道赈灾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老狐狸,就知道夸大其词,为了脸面什么都不顾了。
沈柏暗暗翻了个白眼,又在纸上加了一句:“此番赈灾,至少需要白银十万两,沈柏回京之日,可带回白银三万两,剩下七万两,若陛下肯任命沈柏为灵州州府,今年秋收,灵州上缴的赋税可填补此空缺。”
沈柏不仅要自告奋勇包揽治理水患的活儿,还想趁机要灵州校尉一职。
姜德安被她的胆大妄为惊得说不出话,李德仁忍不住厉喝一声:“黄口小儿,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李德仁吼完沈柏,并不和沈柏争辩什么,而是看着沈孺修冷笑:“太傅一生正直严明,怎会教出如此狂妄自大的后人?他才十四岁就敢觊觎灵州州府一职,及冠之后岂不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沈孺修这些时日被沈柏弄得心悸失眠,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