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神[穿越]_225(1/2)
待送走厘瑱,三王子二人随即告别厘琮厘瑷等人上路。因之前已为朌坎身躯服下不死之药,他身上致命之伤皆已痊愈,恢复如初,只候着灵魂之生气返回体魄,便可活过气来。念及此行不易,便将朌坎身躯寄放在厘瑷那处,请她代为照管一番,厘瑷自是不敢怠慢,郑重应下。
一路行程向北,所遇多少艰难险阻自不必多言,又因北地常年积雪,路滑难行。一行人等耗费许多工夫,方才行至羽山之下。只听那领路之人道夸父国人虽知幽都在此,从古至今却从未有人真正进入,因幽都正是万物死后灵魂归宿之地,活着之人又如何能入。
三王子闻言,支颐暗忖一回,随即问道:“据闻贵地之南有一门唤作雁门,此乃幽都之门户,可有此事?”
那领路人则答:“回殿下的话,鄙国自古是有这一传闻,然却是无人见过,亦不知真假。”
三王子听罢这话,陷入沉思,正值此束手无策之际,忽闻一个声响传来,竟是兽语人言。三王子等人闻罢循声望去,只见一飞禽生得五色羽毛、头戴金冠,打那一旁飞来,正是灵鸟鹦鹉。三王子见状眼神一亮,忆起古籍中记载鹦鹉正是可通往冥界的神灵之鸟,登时只如拨云见日一般,计上心头。他随即开口说道:“据闻鹦鹉此鸟惟喜栖息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北方天寒地冻,不适其生存。然此番在此目见此鸟,想必并非是巧合,乃是因了此处与冥界幽都相关,方有此通冥之鸟。我们不若跟随前去,想必定有发现。”
云永等人闻言,皆赞三王子机智。又见那鹦鹉径直往羽山深处而去,三人恐失其踪迹,随即将坐骑留下,携了武器,徒步追赶上前。
不知在山中行了多久,三人来到山坳之中的一片开阔地带,而三人终于此处失了那鹦鹉之踪迹。只见此地宛如一封闭的容器,惟有进山之路,却不见出山之路。放眼望去,山坳之间入目之物乃是一片茫茫的禾草,长穗之间,漫漫萤火环绕飞舞。云永不经意间向前踏出一步,登时只觉踏空一般,踏出之足宛如陷入泥洼地里。
云永忙不迭收回脚来,惊道:“这是沼泽?!”
不料话音刚落,便闻天空传来一声巨响,伴随着大地震动,一旁的夸父族领路人不提防竟就此跌倒在地。只听一个声音蓦地响起,在道:“此乃雁门,来着何人?”
……
第122章 壹贰贰 冥河难渡
冥府之中,刀山嶙峋;
幽都城里,火海奔腾。
生前作孽,死后尝清;
赎清前愆,方入轮回。
传闻忘川之畔,有一妇人,生得妍丽无双、知书达理,乃天帝之帝女,投于江中身殒,死后为帝封为幽冥之神。因观世人恩怨情仇、男怨女痴,待到轮回井前亦不愿释怀,遂于奈何桥头立口大锅,熬煮浓汤,令阴魂服下,了却尘缘,方得转入轮藏,再世为人。此幽冥之神即为孟婆。
自鸿蒙初开至今,孟婆伫立桥头,等候过桥之阴魂,见过太多恩怨,闻听无数因果,最终都不过服下这“忘情之水”,便将身前万事全抛。世间芸芸众生,并非圣贤,大多有罪,即便并非大愆亦是小过,死后投身地府,待尝清罪愆之后,转世轮回。而愈是罪重之人,则愈是渴望忘却生前诸事,消去前世记忆,转成清白一身,可无牵无挂再入轮回。遂大多数阴魂待于幽都服役期满,便排队来到这奈何桥边,无不争先恐后地向她索来一碗浓汤服下,方才渡河。这鬼界有去无回,人人入了此境,最终归宿,便惟有这轮藏之井。遂鬼魂又有“不可回头、无法转身”一说,即道它们一旦身死,便再难回头,无论生前是善是恶,到得此地,再不可留恋前世人事,只管一往直前。三界之中,神念旧,人现实,而鬼则永远向前看,着眼于将来,此便是非同神而异于人的鬼之道。
千百年来,孟婆便是目睹着众生沿着此路,由远而近,依次打这奈何桥上经过,任你身前有多少滔天权势、泼天富贵,似山的盟约,如海的深情,亦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此乃万千生灵之宿命,无人能够逃过此命。
然而孟婆未曾料到,有朝一日,她亦能亲眼目见一怪胎。从那鬼魂模样瞧来,生得是分外年轻面嫩,只如阳间十五六岁的少年。从鬼差口中得知,此乃枉死城中赎罪之鬼魂,是数十日以前来到鬼界,正在几日前役满,正待入了轮回。
孟婆闻言,心下暗自一惊,枉死城中皆是生前因无妄之灾而无辜命丧的冤魂,多是受难于灾荒、战争、瘟疫之类,这干人死于非命,遂化为斩腰折臂、有身无头的厉鬼,于枉死城中寻仇觅冤。而生前所犯杀孽太重的残暴之人,则为阎君依其罪行投入枉死城中,为厉鬼撕缠抓咬,以其身亲受断肢毁躯的皮肉之苦,直至其尝清罪孽,方得再入轮回。而三日以前,孟婆在忘川岸边远远目见那游魂之时,未想这阴魂年纪轻轻,竟因杀戮过重而被罚入枉死城中,只道是人不可貌相,从那游魂清秀绝伦的容颜之上,丝毫瞧不出其残暴狠戾之相。
三日前头回见到那阴魂之时,闻知那阴魂来历,即便那阴魂生得面善,孟婆亦对其无甚好感,只道是对这等凶恶之厉鬼,即便是自己这般历尽千帆之人,亦着实难生亲近之感。目视着那
一路行程向北,所遇多少艰难险阻自不必多言,又因北地常年积雪,路滑难行。一行人等耗费许多工夫,方才行至羽山之下。只听那领路之人道夸父国人虽知幽都在此,从古至今却从未有人真正进入,因幽都正是万物死后灵魂归宿之地,活着之人又如何能入。
三王子闻言,支颐暗忖一回,随即问道:“据闻贵地之南有一门唤作雁门,此乃幽都之门户,可有此事?”
那领路人则答:“回殿下的话,鄙国自古是有这一传闻,然却是无人见过,亦不知真假。”
三王子听罢这话,陷入沉思,正值此束手无策之际,忽闻一个声响传来,竟是兽语人言。三王子等人闻罢循声望去,只见一飞禽生得五色羽毛、头戴金冠,打那一旁飞来,正是灵鸟鹦鹉。三王子见状眼神一亮,忆起古籍中记载鹦鹉正是可通往冥界的神灵之鸟,登时只如拨云见日一般,计上心头。他随即开口说道:“据闻鹦鹉此鸟惟喜栖息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北方天寒地冻,不适其生存。然此番在此目见此鸟,想必并非是巧合,乃是因了此处与冥界幽都相关,方有此通冥之鸟。我们不若跟随前去,想必定有发现。”
云永等人闻言,皆赞三王子机智。又见那鹦鹉径直往羽山深处而去,三人恐失其踪迹,随即将坐骑留下,携了武器,徒步追赶上前。
不知在山中行了多久,三人来到山坳之中的一片开阔地带,而三人终于此处失了那鹦鹉之踪迹。只见此地宛如一封闭的容器,惟有进山之路,却不见出山之路。放眼望去,山坳之间入目之物乃是一片茫茫的禾草,长穗之间,漫漫萤火环绕飞舞。云永不经意间向前踏出一步,登时只觉踏空一般,踏出之足宛如陷入泥洼地里。
云永忙不迭收回脚来,惊道:“这是沼泽?!”
不料话音刚落,便闻天空传来一声巨响,伴随着大地震动,一旁的夸父族领路人不提防竟就此跌倒在地。只听一个声音蓦地响起,在道:“此乃雁门,来着何人?”
……
第122章 壹贰贰 冥河难渡
冥府之中,刀山嶙峋;
幽都城里,火海奔腾。
生前作孽,死后尝清;
赎清前愆,方入轮回。
传闻忘川之畔,有一妇人,生得妍丽无双、知书达理,乃天帝之帝女,投于江中身殒,死后为帝封为幽冥之神。因观世人恩怨情仇、男怨女痴,待到轮回井前亦不愿释怀,遂于奈何桥头立口大锅,熬煮浓汤,令阴魂服下,了却尘缘,方得转入轮藏,再世为人。此幽冥之神即为孟婆。
自鸿蒙初开至今,孟婆伫立桥头,等候过桥之阴魂,见过太多恩怨,闻听无数因果,最终都不过服下这“忘情之水”,便将身前万事全抛。世间芸芸众生,并非圣贤,大多有罪,即便并非大愆亦是小过,死后投身地府,待尝清罪愆之后,转世轮回。而愈是罪重之人,则愈是渴望忘却生前诸事,消去前世记忆,转成清白一身,可无牵无挂再入轮回。遂大多数阴魂待于幽都服役期满,便排队来到这奈何桥边,无不争先恐后地向她索来一碗浓汤服下,方才渡河。这鬼界有去无回,人人入了此境,最终归宿,便惟有这轮藏之井。遂鬼魂又有“不可回头、无法转身”一说,即道它们一旦身死,便再难回头,无论生前是善是恶,到得此地,再不可留恋前世人事,只管一往直前。三界之中,神念旧,人现实,而鬼则永远向前看,着眼于将来,此便是非同神而异于人的鬼之道。
千百年来,孟婆便是目睹着众生沿着此路,由远而近,依次打这奈何桥上经过,任你身前有多少滔天权势、泼天富贵,似山的盟约,如海的深情,亦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此乃万千生灵之宿命,无人能够逃过此命。
然而孟婆未曾料到,有朝一日,她亦能亲眼目见一怪胎。从那鬼魂模样瞧来,生得是分外年轻面嫩,只如阳间十五六岁的少年。从鬼差口中得知,此乃枉死城中赎罪之鬼魂,是数十日以前来到鬼界,正在几日前役满,正待入了轮回。
孟婆闻言,心下暗自一惊,枉死城中皆是生前因无妄之灾而无辜命丧的冤魂,多是受难于灾荒、战争、瘟疫之类,这干人死于非命,遂化为斩腰折臂、有身无头的厉鬼,于枉死城中寻仇觅冤。而生前所犯杀孽太重的残暴之人,则为阎君依其罪行投入枉死城中,为厉鬼撕缠抓咬,以其身亲受断肢毁躯的皮肉之苦,直至其尝清罪孽,方得再入轮回。而三日以前,孟婆在忘川岸边远远目见那游魂之时,未想这阴魂年纪轻轻,竟因杀戮过重而被罚入枉死城中,只道是人不可貌相,从那游魂清秀绝伦的容颜之上,丝毫瞧不出其残暴狠戾之相。
三日前头回见到那阴魂之时,闻知那阴魂来历,即便那阴魂生得面善,孟婆亦对其无甚好感,只道是对这等凶恶之厉鬼,即便是自己这般历尽千帆之人,亦着实难生亲近之感。目视着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