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节(1/2)
这黄瓜也不知道怎么保存的,竟然还挺清脆。
阮文感慨万千。
如果现在有蔬菜大棚的话,冬天的菜倒是能丰富些。
可惜现在大家普遍穷,吃不起大棚蔬菜啊。那玩意成本高,没有市场自然没人弄。
其实阮文还是好运气的,毕竟她时不时的还可以去农学系那边找老教授拿一些蔬菜。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老教授那里瓜果蔬菜不要太多,阮文还在读书的时候,没少去那边蹭果汁喝。
她刚才那一闪而逝的念头忽的清晰起来,“谢蓟生,这黄瓜是哪里来的?”
“农学系的李教授送到办公室,说是你喜欢吃这个,特意给你留了几根。”
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阮文冲着女儿嘚瑟地笑了下,“老头很有本事的,他之前不就弄了个蔬菜大棚么?”
那个大棚其实挺小的,主要是为了做实验用,毕竟大棚温度可控,能够满足他们做育种试验的需求。
实验。阮文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念头
实验的本质不就是为了投入应用吗?
正如同创意投入生产之后那才叫创新。
育种试验的归途是提高蔬菜的产量,丰富菜篮子。
现在的菜篮子里面相当匮乏,到了冬天不是白菜土豆就是萝卜,哪怕你能把土豆丝做出花样来,一冬天都吃这个也腻歪啊。
一直琢磨这个问题的阮文觉得脑海中的念头越发的清晰,她抬头看着坐在对面的谢蓟生,“小谢老师,你说我给李教授赞助大大的一个蔬菜大棚,方便他研究育种怎么样?”
男人抬起眉眼,盈动着看穿世事的笑,“只是为了研究吗?”
作者有话要说:开心,本章发红包
第227章 227去看看我爸妈
被看穿了的阮文面不改色,“当然!”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人奋斗的动力千千万,归根结底来自于欲.望,金钱、权利、美色,以及对美食的情有独钟。
欲.望千万,但对美食的追求,可谓千古不变。
阮文就对吃情有独钟,当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时,她觉得完全可以搞这件事。
谢蓟生难得的反驳她的意见,“李教授年纪大了,怕是忙不过来吧。”
“问问他呗,我也有好长时间没见过他了。说起来我还想找他帮个忙呢。”
“什么?”
对谢蓟生阮文倒是不加遮掩,“就那个纺织厂嘛,原材料还是得用棉花啊,虽然我老家那边的确盛产棉花,不过大部分都是先供给给二棉厂还有省城这边的棉厂,所以我在想让李教授研究下,看能不能改良下棉花品种,我打算去边疆种棉花去。”
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伯伯对庄稼的照料。
水和肥是高产的重要因素。
但最最最重要的,还是农作物品种,
品种改良是农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问题。
如何通过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抗虫害能力,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边疆那边种棉花比较好啊,就是路途太过遥远,而且又人生地不熟的。诶,对了小谢老师,边疆那边是不是有生产建设兵团呀,你熟吗?”
阮文的念头来的快,她这次可是和部队合作,就算谢蓟生不熟,伍功熟悉也行呀。
“你说我跟建设兵团合作,可行不?”
谢蓟生脸上带着几分迟疑,“你忙的过来吗?”
“这有啥忙不过来的?我又不去那边种地。我就是想找李教授帮忙改良品种,不行他给我推荐这方面的专家也行,至于去当地盯着的话,我又不是这专业的干不来,可以让他的学生去嘛。边疆那边自然环境好着呢,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产出的水果特别容易集聚糖分,好吃的很!棉花在那边肯定也长得不错,不行我明天得去找李教授,看看他有什么意见。”
边疆的长绒棉那可是享誉国内,前世阮文大学舍友的亲戚就是百万赴疆采棉大军的一员。
阮文之所以会选择在边疆种棉花,她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她想试点搞机械化农场作业。
一贯支持她的谢蓟生,这次犹犹豫豫,“李教授年纪大了,还是找一些年轻老师吧,明天我帮你问问看。”
小谢同志又提到了年龄这件事,阮文觉得哪里不对。
他怎么这么在乎年龄了?
谢蓟生迎上那好奇地目光,他眼底掠过一丝惋惜,“系里有位老教师前段时间摔了一跤,头两天又感冒发烧没熬过去。”
他今天带的实践课,原本是这位老教师的。
谢蓟生被赶鸭子上架承担了那位老教师的部分课程。
那老教师和李教授年纪差不多,谢蓟生不免有几分担心。
他知道阮文和李教授关系相当不错,可万一李教授真的在那边出了什么差错怎么办?
即便是李教授家没了什么家人,不会有后人找阮文麻烦,可阮文能过得去自己心里那道坎吗?
阮文没想到竟然有这么一回事,她思索了下,“这样啊,那我回头让他给我推荐几个青年教师好了,实在不行找学生也行。要不在那边弄一个农研所什么的,我
阮文感慨万千。
如果现在有蔬菜大棚的话,冬天的菜倒是能丰富些。
可惜现在大家普遍穷,吃不起大棚蔬菜啊。那玩意成本高,没有市场自然没人弄。
其实阮文还是好运气的,毕竟她时不时的还可以去农学系那边找老教授拿一些蔬菜。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老教授那里瓜果蔬菜不要太多,阮文还在读书的时候,没少去那边蹭果汁喝。
她刚才那一闪而逝的念头忽的清晰起来,“谢蓟生,这黄瓜是哪里来的?”
“农学系的李教授送到办公室,说是你喜欢吃这个,特意给你留了几根。”
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阮文冲着女儿嘚瑟地笑了下,“老头很有本事的,他之前不就弄了个蔬菜大棚么?”
那个大棚其实挺小的,主要是为了做实验用,毕竟大棚温度可控,能够满足他们做育种试验的需求。
实验。阮文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念头
实验的本质不就是为了投入应用吗?
正如同创意投入生产之后那才叫创新。
育种试验的归途是提高蔬菜的产量,丰富菜篮子。
现在的菜篮子里面相当匮乏,到了冬天不是白菜土豆就是萝卜,哪怕你能把土豆丝做出花样来,一冬天都吃这个也腻歪啊。
一直琢磨这个问题的阮文觉得脑海中的念头越发的清晰,她抬头看着坐在对面的谢蓟生,“小谢老师,你说我给李教授赞助大大的一个蔬菜大棚,方便他研究育种怎么样?”
男人抬起眉眼,盈动着看穿世事的笑,“只是为了研究吗?”
作者有话要说:开心,本章发红包
第227章 227去看看我爸妈
被看穿了的阮文面不改色,“当然!”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人奋斗的动力千千万,归根结底来自于欲.望,金钱、权利、美色,以及对美食的情有独钟。
欲.望千万,但对美食的追求,可谓千古不变。
阮文就对吃情有独钟,当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时,她觉得完全可以搞这件事。
谢蓟生难得的反驳她的意见,“李教授年纪大了,怕是忙不过来吧。”
“问问他呗,我也有好长时间没见过他了。说起来我还想找他帮个忙呢。”
“什么?”
对谢蓟生阮文倒是不加遮掩,“就那个纺织厂嘛,原材料还是得用棉花啊,虽然我老家那边的确盛产棉花,不过大部分都是先供给给二棉厂还有省城这边的棉厂,所以我在想让李教授研究下,看能不能改良下棉花品种,我打算去边疆种棉花去。”
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伯伯对庄稼的照料。
水和肥是高产的重要因素。
但最最最重要的,还是农作物品种,
品种改良是农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问题。
如何通过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抗虫害能力,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边疆那边种棉花比较好啊,就是路途太过遥远,而且又人生地不熟的。诶,对了小谢老师,边疆那边是不是有生产建设兵团呀,你熟吗?”
阮文的念头来的快,她这次可是和部队合作,就算谢蓟生不熟,伍功熟悉也行呀。
“你说我跟建设兵团合作,可行不?”
谢蓟生脸上带着几分迟疑,“你忙的过来吗?”
“这有啥忙不过来的?我又不去那边种地。我就是想找李教授帮忙改良品种,不行他给我推荐这方面的专家也行,至于去当地盯着的话,我又不是这专业的干不来,可以让他的学生去嘛。边疆那边自然环境好着呢,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产出的水果特别容易集聚糖分,好吃的很!棉花在那边肯定也长得不错,不行我明天得去找李教授,看看他有什么意见。”
边疆的长绒棉那可是享誉国内,前世阮文大学舍友的亲戚就是百万赴疆采棉大军的一员。
阮文之所以会选择在边疆种棉花,她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她想试点搞机械化农场作业。
一贯支持她的谢蓟生,这次犹犹豫豫,“李教授年纪大了,还是找一些年轻老师吧,明天我帮你问问看。”
小谢同志又提到了年龄这件事,阮文觉得哪里不对。
他怎么这么在乎年龄了?
谢蓟生迎上那好奇地目光,他眼底掠过一丝惋惜,“系里有位老教师前段时间摔了一跤,头两天又感冒发烧没熬过去。”
他今天带的实践课,原本是这位老教师的。
谢蓟生被赶鸭子上架承担了那位老教师的部分课程。
那老教师和李教授年纪差不多,谢蓟生不免有几分担心。
他知道阮文和李教授关系相当不错,可万一李教授真的在那边出了什么差错怎么办?
即便是李教授家没了什么家人,不会有后人找阮文麻烦,可阮文能过得去自己心里那道坎吗?
阮文没想到竟然有这么一回事,她思索了下,“这样啊,那我回头让他给我推荐几个青年教师好了,实在不行找学生也行。要不在那边弄一个农研所什么的,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