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年[胤礽重生]_347(2/3)
是不多,像福建那样的大型造船厂也只有国库能一下拿得出那么多银子,但民间资本总是庞大的,积少就能成多,等到银行逐步成型,形成规模之后,就可以用银行的钱投建大的船厂、矿厂、农场,还可以兴水利交通,这些都是能赚钱的东西,到时候利滚利,也就不需要总是问国库要银子了。”
“既如此,”胤禔敲着下巴提议道:“这样的好事万岁爷您不紧着旗人先,当心那些人又要跳脚骂你挖老祖宗的根了,不如利用内务府联合旗人也兴办起一两个银行……”
胤礽想了想,道:“内务府可以,但旗人,只招募那些脱了旗籍的原旗民入股,内务府出资五成,剩下的对外招募融资,合资建一个出旗商业银行倒也可行。”
“这样的话出了旗的原旗民不是又跟内务府牵扯不清了?会不会有些不妥?”
“出旗从商的政策才推行了两年,出了旗的原旗民现下还不多,手头的钱肯定也是不多的,内务府只出启动资金,不插手一应事务,算是对他们的特殊恩宠吧,也算是在推动鼓励出旗的政策,等到银行走上正轨了,内务府才逐渐撤资从中抽身出来就是了,这事,我明日再召见户部官员详细商议一下。”
胤禔看胤礽一边说一边微蹙着眉一直在看面前的地图,原本还想与他禀报事情,想想也不是什么急事还是别让他操心太多了,就决定等他处置完了眼前这一桩再说,于是一手搭上了他的肩膀,笑着岔开了话题:“保成,我是来找你一块用膳的,你能不能晚点再操心这些事情?”
胤礽一眼睨过去,几乎是一下就看了出来他是想让自己放轻松些的目的,便也没有拆穿,轻舒了口气,偏过身微低下头,额头抵上了胤禔的肩膀。
胤禔拍拍他的腰,笑问:“万岁爷这是在撒娇吗?”
安静靠了片刻,胤礽抬起头已经恢复了平静,不理他的嬉皮笑脸,吩咐:“传膳吧。”
到了下午,胤禟气哼哼地来禀报,说是今早已经约见了晋商行会几户大的商家,与他们提了这开办大清朝第一家华夏银行的事情,起初倒是一个个都听得两眼放光很感兴趣,还纷纷表示,这银行制度比起票号确实运转起来要更为巧妙,有不少可以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然后一说起要他们入股,就一个个都蔫了,支支吾吾地不肯答应,连范家也是犹豫再三,却没有点头。
“后来臣弟单独留了范毓文下来,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才与臣弟说了实话,说是他们山西的票号几乎都是家族产业,从不假手于人,就是怕‘外人’和‘外资’插手他们的票号,尤其这回是朝廷的户部牵头,他们怕到时候一切都要听命于朝廷,会完全没有他们说话的余地。”胤禟没好气地与胤礽解释道,显然是对这些晋商的不识抬举很有些不满。
不同于之前的借粮给朝廷赈灾或是帮朝廷运送军粮,那都是一点小投入可以得到日后看得到的大益处的买卖,但这个由朝廷牵头,他们合伙出资的所谓银行,却几乎要搭上他们大半的身家,毕竟是实验性质的产物,到底会办成个什么样,谁都说不准,这些精于算计的山西商人,也显然是不会轻易就这么点了头的。
胤礽闻言轻哼:“他们这是对朕不信任还是对朝廷不信任?算了,他们不愿意做就去联系徽商、浙商、粤商,多给你些优惠宽待总会有人乐意做的,另外你和老七户部那些人一块商讨下,既然要开银行,这相应的法令也得尽快完善下来才行。”
“臣弟领旨。”
不管怎样,这事他已经拿定了主意要做下去就一定会力排众议推行下去,就算有阻力也是一时的,从来,他就不是个会轻言放弃的人。
308纸币
朝会。
下头的官员陆续禀报着事情,胤礽心不在焉地听着,一直在把玩手里的镇纸,良久,才慢慢开了口:“今年新一季采办的洋铜可都收上来了?”
户部满尚书希福纳忙禀报道:“回皇上的话,还欠着三成,奴才已经派人在催了。”
闻言,胤礽微皱起眉:“为何还欠着三成?据朕所知,那些荷兰人自打与我朝签订了通商合约,应该不敢再插手我朝在倭国的洋铜采买之事才对……”
“禀皇上,关于这事,据奴才听说,应当与倭国国内的形势有关,”雅尔江阿禀报道:“如今倭国的幕府将军德川纲吉年事已高,又年老昏庸,重用佞臣,掌握倭**政大权的其实是他身边的一个近侍,叫柳泽吉保,此人阴险狡诈,野心勃勃,又对我朝并不友好,是他一直卡着我朝洋铜采办之事,屡次刁难,才会如此。”
胤礽听罢不痛快道:“若是不与倭国采买洋铜,这铜的供给可有其他法子?”
“有,工部这些年派人四处勘探,发现漠北蒙古那边和才开府的库页岛都有适宜开采的铜矿,只是要日后长久的顺利运送,头一条的,这道路得修通畅了,否则,这运送成本未免就高了一些。”
“这倒是无妨,”胤礽道:“修路本也是朕打算要修的,但兴许不是一时半会儿能修得起来,怕是解不了燃眉之急,可还有其他法子?”
胤礽本就打算银行开办走上正途之后,再投资在蒙古和西北边偏远地方开山修道,便于朝廷掌控
“既如此,”胤禔敲着下巴提议道:“这样的好事万岁爷您不紧着旗人先,当心那些人又要跳脚骂你挖老祖宗的根了,不如利用内务府联合旗人也兴办起一两个银行……”
胤礽想了想,道:“内务府可以,但旗人,只招募那些脱了旗籍的原旗民入股,内务府出资五成,剩下的对外招募融资,合资建一个出旗商业银行倒也可行。”
“这样的话出了旗的原旗民不是又跟内务府牵扯不清了?会不会有些不妥?”
“出旗从商的政策才推行了两年,出了旗的原旗民现下还不多,手头的钱肯定也是不多的,内务府只出启动资金,不插手一应事务,算是对他们的特殊恩宠吧,也算是在推动鼓励出旗的政策,等到银行走上正轨了,内务府才逐渐撤资从中抽身出来就是了,这事,我明日再召见户部官员详细商议一下。”
胤禔看胤礽一边说一边微蹙着眉一直在看面前的地图,原本还想与他禀报事情,想想也不是什么急事还是别让他操心太多了,就决定等他处置完了眼前这一桩再说,于是一手搭上了他的肩膀,笑着岔开了话题:“保成,我是来找你一块用膳的,你能不能晚点再操心这些事情?”
胤礽一眼睨过去,几乎是一下就看了出来他是想让自己放轻松些的目的,便也没有拆穿,轻舒了口气,偏过身微低下头,额头抵上了胤禔的肩膀。
胤禔拍拍他的腰,笑问:“万岁爷这是在撒娇吗?”
安静靠了片刻,胤礽抬起头已经恢复了平静,不理他的嬉皮笑脸,吩咐:“传膳吧。”
到了下午,胤禟气哼哼地来禀报,说是今早已经约见了晋商行会几户大的商家,与他们提了这开办大清朝第一家华夏银行的事情,起初倒是一个个都听得两眼放光很感兴趣,还纷纷表示,这银行制度比起票号确实运转起来要更为巧妙,有不少可以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然后一说起要他们入股,就一个个都蔫了,支支吾吾地不肯答应,连范家也是犹豫再三,却没有点头。
“后来臣弟单独留了范毓文下来,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才与臣弟说了实话,说是他们山西的票号几乎都是家族产业,从不假手于人,就是怕‘外人’和‘外资’插手他们的票号,尤其这回是朝廷的户部牵头,他们怕到时候一切都要听命于朝廷,会完全没有他们说话的余地。”胤禟没好气地与胤礽解释道,显然是对这些晋商的不识抬举很有些不满。
不同于之前的借粮给朝廷赈灾或是帮朝廷运送军粮,那都是一点小投入可以得到日后看得到的大益处的买卖,但这个由朝廷牵头,他们合伙出资的所谓银行,却几乎要搭上他们大半的身家,毕竟是实验性质的产物,到底会办成个什么样,谁都说不准,这些精于算计的山西商人,也显然是不会轻易就这么点了头的。
胤礽闻言轻哼:“他们这是对朕不信任还是对朝廷不信任?算了,他们不愿意做就去联系徽商、浙商、粤商,多给你些优惠宽待总会有人乐意做的,另外你和老七户部那些人一块商讨下,既然要开银行,这相应的法令也得尽快完善下来才行。”
“臣弟领旨。”
不管怎样,这事他已经拿定了主意要做下去就一定会力排众议推行下去,就算有阻力也是一时的,从来,他就不是个会轻言放弃的人。
308纸币
朝会。
下头的官员陆续禀报着事情,胤礽心不在焉地听着,一直在把玩手里的镇纸,良久,才慢慢开了口:“今年新一季采办的洋铜可都收上来了?”
户部满尚书希福纳忙禀报道:“回皇上的话,还欠着三成,奴才已经派人在催了。”
闻言,胤礽微皱起眉:“为何还欠着三成?据朕所知,那些荷兰人自打与我朝签订了通商合约,应该不敢再插手我朝在倭国的洋铜采买之事才对……”
“禀皇上,关于这事,据奴才听说,应当与倭国国内的形势有关,”雅尔江阿禀报道:“如今倭国的幕府将军德川纲吉年事已高,又年老昏庸,重用佞臣,掌握倭**政大权的其实是他身边的一个近侍,叫柳泽吉保,此人阴险狡诈,野心勃勃,又对我朝并不友好,是他一直卡着我朝洋铜采办之事,屡次刁难,才会如此。”
胤礽听罢不痛快道:“若是不与倭国采买洋铜,这铜的供给可有其他法子?”
“有,工部这些年派人四处勘探,发现漠北蒙古那边和才开府的库页岛都有适宜开采的铜矿,只是要日后长久的顺利运送,头一条的,这道路得修通畅了,否则,这运送成本未免就高了一些。”
“这倒是无妨,”胤礽道:“修路本也是朕打算要修的,但兴许不是一时半会儿能修得起来,怕是解不了燃眉之急,可还有其他法子?”
胤礽本就打算银行开办走上正途之后,再投资在蒙古和西北边偏远地方开山修道,便于朝廷掌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