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23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是让他跟着纪彬一起主导著书的事,也能让焦十五多加锻炼。
    所以两人到了纪滦村,那定然是常住的。
    不过纪彬问道:“你们家人呢?他们不跟着出来吗?”
    焦十一摇头:“今年事情变动有些大,其他十四个焦家人又被分到其他门户里,都是去年没种过棉花的,所以他们抽不开身。”
    纪彬懂了,之前种棉花的那些人家,基本都不再需要指点。
    所以换人家了。
    也就是说,今年种棉的人家至少会增加一倍。
    就是不知道这些人里面,多少是禹王的人,又有多少是太子的人。
    估计那边的争斗会精彩纷呈。
    焦十一并不知道这些内情,焦家人知道太子来过,知道禹王太子争斗的,也就是焦家主,焦老二,焦十五。
    其余人都被蒙在鼓里。
    知道得越少,对他们来说越好。
    等焦十五跟纪彬单独相处的时候,焦十五飞快说了他知道的事。
    汴京里面,禹王跟太子的争权自然还在进行。
    自从谢阁老被贬之后,太子一派士气大减,可在二月份的时候,禹王的属臣被发现利用棉花夺利,逼迫其他地方种棉农人涨价。
    发现有农人卖低价棉,就把人家的棉花一把火烧了。
    经查证,被烧的棉花至少万斤。
    都是因为那些棉花真的卖不到五千文的高价,农人们想趁着年前卖完,压到了两千文。
    谁料一被发现,就会被人恶意烧棉。
    弄的好几户人家,全都是家破人亡。
    这些人家上京告御状,也被禹王的人拦着。
    还好太子发现异常,从中调查。
    这才让事情真相大白。
    此事一出,朝堂震怒。
    从来只见过逼人降价的,什么时候见过逼人涨价?
    再说涨价了,棉农们也卖不出去啊,不是都有你们的人脉手段。
    众人都明白,禹王的人就是怕其他人的棉花降价,他们的棉花就卖不上价格了。
    至于别人能不能卖不出去?那管他们屁事,他们已经赚了千万两金子,你们死不死,关老爷们什么事。
    也确实有人在这里面丧命,事情才闹大。
    太子查清此事,还了他们清白。
    可也因为查这件事,那些卖高价棉花的人家都被一一揭发,朝野骂声一片。
    这些人家虽说早就是禹王的人,可对太子的恨意再次加深。
    更过分的是,太子竟然趁这个机会,趁机提出议棉价的文书,里面说清了棉花的重要性,还说了焦氏棉出世的重要性。
    里面列举了棉花都可在什么地方种植,并写清楚前景,想要鼓励百姓种棉,等到冬天御寒。
    还会在每年八月调查全国种棉数量,因地方制价,当地官府控制棉花价格,汴京这边监督,若是定价太高汴京会有处罚,定价太低不准售卖。
    而且每月的棉价还会浮动,棉花少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棉花多的时候就要降价。
    有个上限跟下限,不至于跟去年那样失控。
    也就是说,那些种棉的人,再也不能像去年那般硬生生抬价,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纪彬听到这里,心里忍不住感叹,他原以为棉价混乱的过程还要持续几年,没想到只乱了一年,这议棉价的文书一出,条例一改。
    那些想利用棉花获取暴利的人就不存在了,还保证了他们头一茬卖棉花的利润。
    太子也是明白的,他们头一批卖棉花的,瞄准的市场就是有钱人,毕竟量少新鲜,有钱人不在乎。
    可大批棉花宁愿烧了也不卖给穷人,甚至烧了别人的棉花也不降价,这就没道理了。
    真正推行下来还有难度,可这个速度已经让纪彬心里感叹,怪不得谢阁老身陷险境,还是觉得太子值得追随。
    都是有原因的。
    而这件事,对焦家人来讲,则是恨不得以头抢地跪拜太子。
    因为文书里写了。
    焦氏棉。
    焦氏棉啊!
    他们辛辛苦苦研究棉花,终于被封上了自家的姓!
    原本他们以为,这种棉的技术普及之后,不会有人再记得他们。
    可现在呢?如果文书一经过推行,世人都会知道焦氏棉的由来!
    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对焦家子孙后代来说,都是庇佑的光环!
    旁的地方不知道,可比汴京城里,焦氏棉已经响彻各个茶馆。
    只要经过时间推移,这个称号迟早在整个南军国流行。
    所以焦家主简直热泪盈眶,然后把焦十五送过来赶紧写书!
    他们要写书!
    然后送给太子殿下!
    让太子殿下做这件功绩!
    是的,这就是焦家主送焦十五过来的原因。
    焦十五就在纪滦村住着,这里偏远安全,再有纪彬在,自然是没问题。
    然后去南军国各地种棉的焦家人,会把每个月收集的本地棉花信息,找当地画工书生画的棉花枝干病虫害等等,也都寄过来。
    让焦十五整理,然后请纪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