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38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油赶紧说道:“姻伯,叫明润,嫂嫂昨天答应了我的。”
    程文应哈哈大笑:“好好好,那就跟着明润好好干吧。”
    张麒先是答应了,然后问道:“小少爷,明润是什么?”
    苏油气不打一处来:“明润就是你小少爷的字!以后我就多了一个名字,苏油苏明润!”
    张麒就纠结了:“可我还是觉得叫小少爷亲切,还显尊重。”
    几个小孩子也跟着应和点头。
    程文应哈哈大笑,懒得听几个小的掰扯,上骡子启程。
    苏油赶紧跟上,没好气地回头说道:“随你们了,只要别人喊明润的时候,你们知道是在叫少爷我就行!昨天的数字表都会背没有?”
    张麒这才喜笑颜开:“那哪儿能不会,不但梵文数字会了,连小写都会了,我还给编了数字小写新歌诀。”
    苏油讶异地大量这张麒:“看不出来,七哥你如此有才。”
    张麒得意洋洋:“小少爷您指正:一是一根柴,二是两根柴,三是三根柴,四是四方块;五是小蓬船,六是挑扁担,七是坐划桨,八是撇脚汉;九是杵棍儿跪要饭,零是特娘的穷光蛋!”
    苏油笑得都快摔倒了:“哈哈哈哈哈,七哥这歌诀实在太妙了!比我编的好出三条大街!”
    见到一个卖包子的,苏油停下来给几个人买了包子:“都没吃饭吧?那就边走边吃。”
    包子是酸菜馅的,几个娃子吃得津津有味,苏油则看得一脸的鄙夷。
    等改天少爷有空了,让你们知道什么叫香葱猪肉馅大包子!
    城门口遇到了史洞修,于是一路来到瓷坊,书坊老于和他两个儿子,庄子上史大领着一帮子陶工,都已经先期在这里候着了。
    瓷坊前还摆了香案,供着猪羊鸡,香烛纸钱,铜炉火盆。
    瓷窑已经被改造过一番,泥码被方形的陶匣封闭起来,避免灰尘沾污,一层一层码放在窑内。
    窑内扰流板也经过重新改造,向下的斜面更加圆润,让气流流动更加顺畅,同时又不失让炉温均匀的效果。
    燃烧室分成很多区格,有通风的,有塞柴草助燃控氧的,有填焦炭得到高温的,科学而有序,也使燃烧更加充分高效。
    苏油佩服得五体投地,史大一帮劳动者还真是智慧无穷,只要指出一条路子,他们自然会在实践中改造和提高,让设计更加合理。
    窑神就是老子,太上老君炼丹炉,那是一等一的好窑口,仙丹都能炼出来!因此老君也是煤窑,炭窑,陶窑,磁窑,砖瓦行的共同保护神。
    不过画像上作为窑神的老君忒喜庆,身穿的是文官服饰不说,脸还是黑的,估计是烧窑烧太久的缘故,手里还拿着一串铜钱,意味着火光一起,进宝招财。
    苏油看得津津有味,别人叫跪就跪,别人叫拜就拜,肚子里一肚皮小九九,脸上却一脸的虔诚。
    第五十七章 瓷码
    礼拜完毕,史大点火烧窑。
    很快炉火便燃了起来。
    焦炭燃烧非常稳定,这对瓷码的烧成是非常有利的。
    这一批瓷码用的大窑,大小两套,一共七万多枚。
    史大专心致志地照顾火候,苏油跟张麒几个小的交代了规矩,认真看,有问题先记下来,开窑后再提问。
    除了自己在边上小声的解释,任何人不得开口说话。
    经过改造的瓷窑,其实已经和后世馒头窑没有区别,甚至在燃料和结构上,比绝大多数后世柴窑更加先进,加上现在史大远超后世的柴窑经验和高超技艺,苏油对他完全有信心。
    这还只是相对的低温,难度不大,直到傍晚,这一窑便烧制冷却完毕。
    一匣匣瓷码被陶工们送了出来,陶匣打开,里边整齐排布着一枚枚精美洁白的瓷制印码。
    同料,同工,同炉,这是苏油提出的要求,最大限度避免烧制时的公差。
    老于带着两个儿子扑了上来,拿着百分尺开始测量瓷码的大小。
    误差在厘级,最大零点三毫米。
    这样的字码很少,但是按照苏油的要求,超过零点二毫米,也就是两小厘的,都属于淘汰产品。
    老于都急了,唰唰唰排了一页大小字体交错的《唐诗三百首》出来:“小少爷你要讲道理啊!雕版都不过如此!”
    苏油断然拒绝:“我们的活字码,就是要做到比雕版还要精良!”
    老于顿时老泪纵横:“那老头我干了几十年的手艺,这就废了?”
    苏油赶紧拉着老于的胳膊:“于工,这话从何说起?有了活字,对您的工艺要求只会更高。”
    “活字码,只是解决了印刷的效率问题。你要努力做出更细腻,更秀美,更小巧的来。现在只是开创了一个印刷的新时代,不过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而已。离完全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程文应也过来说道:“老于,小油说得没错,这批字体,和雕版大小一致,我们接下来,还要搞出更加挺括的纸张,更加细小的字码,更加精美的装帧。我大宋文教,只会更加昌繁。这其中,少不了你的功劳!走,回去试版去!”
    老于这才醒悟过来,擦着眼泪赧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