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0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把我们都叫了回来,我看他现在这样子挺好的啊……”
    程夫人自觉松了口气,说道:“我是害怕他性情大变,那就肯定是在学宫遇到了什么事情。现在看来,怪我多虑了。”
    转眼却又将矛头对准苏轼:“子瞻,你在青神到底是读书还是玩?你要是荒废学业,小心你老师收回成命……”
    苏轼端着奇石就往后院走,嘴里边还直嘀咕:“明润你就鼓励他陶情冶性,我你就逼着读书,大家都姓苏,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可龙里的孩子,如今基本可以脱离繁重的劳动了。
    原因是阿囤弥搞来了几块大磁石。
    磁石就是磁铁矿,有了它,能将铁砂精矿从粗选之后的铁砂层中吸附出来,大大减轻了淘沙时的工作量,而且产量大增,一天能出产二三十斤。
    铁砂组需要的人数大大减少,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去处,几处地方的伙食就够他们折腾的。
    但是,总没有淘铁砂那么辛苦。
    陶煤组的人也减少了很多,石家铁坊的金属加工水平一年来得到了长足的提高,铸铁件越来越精密,蜂窝煤球的制作也用上了小机械。
    有点像一个没有底的注射器,对着调好黏土的煤灰堆怼几下,那脚蹬着活塞推子将外壳提起来,一个完美的蜂窝煤就稳稳地立在了地上。
    不过孩子们这点东西是不可能满足整个眉山的需要的,这东西,主要是为了陵井熬盐使用,那边的厂房才叫一个大。
    天气变得暑热难当,磁铁矿头的发现,让石家人和苏油都坐不住了。
    跟老头和唐老师请了假,苏油的理由是自己长痱子了,准备出去避暑。
    听说二林部气候适宜,怀远大将军又热情,一定要邀请苏油去他幕府住上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长进不小,龙老头对苏油学问的进益非常满意,打听清楚苏油不在的时间里,会有土地庙的孩子来照顾他的起居,龙老头大手一挥,准了!
    石通乖徒儿肯定要随行,此次去除了探查各种矿物,还要帮助二林部提高冶炼水平。
    如今盐井已经开出了四口,信用货币发行量可以大增,吸纳商品的能力也水涨船高。
    二林部的铜器,还有今后的铁器,作为西南重要的货物,在各工坊都开始扩张规模的前提下,作为交换的敌体,产量必须跟上,以保证供需关系的平衡。
    阿囤弥已经很久没有来眉山了,二林部至眉州的商路打通之后,她这半年转到嘉州发展,一度还到达了夔州,在那里接手了三艘大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宋人太奸滑,阿囤弥看到苏油就开骂,蜀州几个商人把她坑惨了,大船到了泸州就上不来,因为——大江涨水了。
    三艘大船,一千贯仙井盐钞,就这样陷在了泸州,变成了,呃,固定资产。得等到九月水退之后,才重新移动得起来。
    苏油当然知道涨水了,土地庙下的河滩地上,开春种下的蔬菜,同样遭遇了这种情况,史大带着庄户们连夜抢收豇豆,茄子,黄瓜,茱萸,冬瓜……可是累了个够呛。
    这些东西,除了冬瓜,全都变成了泡菜和辣酱,树林里酱缸旁边,又多了几十个巨大的泡菜坛子。
    第一百五十三章 马屁炸了
    阿囤弥皮肤白皙了很多,身上穿的是大宋仕女罗衫,发型也如同大宋女子,插着一支打造成小荔枝装饰的步摇,要不是飞扬的剑眉,腰间一柄短匕,和脚下的过大的步伐,那模样还真能吸引不少登徒浪子。
    苏油笑道:“这是哪里来的大家闺秀小姐姐啊?我这礼物充满异国风情,跟姐姐这身有些不搭啊。”
    言罢从兜里摸出来一串手串来,阿囤弥立刻两眼放光:“我的我的!”
    一把将珠串抢到手里,满天的怨气都消散了。
    十四颗珠子,红橙黄绿蓝靛紫,两两一组,中间四颗莲花纹银珠分隔,美丽得如同天上的彩虹。
    质地清透,颜色艳丽,苏油早答应过人家的,这不是临到要出发了,这娃楞没想起来。
    玻璃珠。
    将珠串接过,打开金扣,绕到阿囤弥手腕上重新扣上。
    阿囤弥伸出手,对着日光观看透射的阳光在自己手腕上画出那道彩虹,满脸都是迷醉之色。
    中国玻璃其实很早就有,琉璃和料器,其实都是玻璃的分支,不够所用材料过于昂贵,导致价值不菲。
    战国时已经出现了铅钡玻璃,汉代墓葬里也出现过仿玉石的乳化玻璃玉衣片,其逼真程度曾经骗过了最初见到的考古专家。
    发展到隋唐后,因为战乱,很多工艺丢失了。
    苏油不懂铅钡玻璃,不过钠钙玻璃难不住他。
    因为瓷器的釉料,其实便是一种广义上的乳化玻璃。
    苏油知道普通玻璃配方,还是因为眉山后世发现的那种最丰富的矿藏——芒硝。
    玻璃工业中,这东西是非常重要的澄清剂,能减少玻璃中的气泡,同时增加玻璃的透明度。
    作为产地,眉山的这些工业自然相当发达。
    钠钙玻璃由二氧化硅、氧化钙和氧化纳组成。
    二氧化硅就是石英砂、氧化钙就是生石灰,氧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