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5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吧?”
    苏油说道:“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大致如此。但到底需要多少盐钞,才能满足需要,这些大家都没数,需要经过精确的统计和计算。”
    张方平有些不耐:“这也用得到你那精细纯老三样?”
    苏油拱手道:“蒙明公指点,我这段时间细读了《金融论》,觉得这种盐为本的纸钞,可以安上一个名头,称之为——信用货币。”
    “如果货币数量超过四路经济实际需要,货少而钱多,那就肯定会引起货币贬值,导致物价腾贵,这种现象,可以称为——通货膨胀。”
    “但是事情不仅仅如此简单,如果仔细分析,货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总交换量,物价水平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货膨胀的原因,可能就藏在这些数据关系之中。”
    “简单想来,如果通货膨胀持续,百姓收入不随之水涨船高的话,相对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民怨沸腾,社会动荡。”
    “可是它也会刺激消费,刺激大家将手里的钱转换为商品,进而扩大商品需求,然后刺激生产,推动经济繁荣——这又是其积极的一面。”
    “如何控制它,利用它,应该是一门精到的学问。一旦施展不当,会给四路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可一旦运用得意,我四路经济,就好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张方平捋着胡须:“所以不如趁现在逐渐蓄水的时候,将这套经验摸索出来。”
    苏油说道:“正是!此乃千载良机,因为就算摸索中出了些问题,有所欠缺,也会在蓄水的过程中被淹没,被填充,对四路不会有灾难性的影响。”
    张方平说道:“而《金融论》,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苏油拱手:“与此同时,还能腾出精力放在四路其余短板之上,将之一一补齐。”
    张方平手扶脑门:“还真是精细纯老三样,老夫这写书的都没想到这么细去……”
    苏油躬身道:“明公是经天纬地之才,提纲挈领,总览大略,这些细节,疏忽掉也是正常。”
    这马屁拍得张方平非常舒服:“可惜啊……满大宋懂这个的,出了这间屋子,还有谁?罢了罢了,就按你所说,一步步来吧。”
    苏油笑道:“明公英睿,你评价对我那首歪诗的时候说过,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实在是见解深刻,如……”
    张方平摆手制止:“少溜须拍马,你说四路的短板,又是指哪些?”
    苏油说道:“那太多了,比如交通不便,比如人多地少,但是首先一条,就是四路军力不足,士卒不练。”
    张方平说道:“我四路军力所用,不就是西南?你在二林部和大理混得风生水起,还忌惮他们生变?”
    苏油正色道:“二林部,我固以同胞待之,大理,也算关系良好,但是它们只能管到宜宾以上,而且都是新附,其心未定。”
    “夷人开化之前,畏威而不怀德,大宋的政策,又一味偏颇。我觉得恩威并重才是正道。这威,正是我们的短板。”
    张方平点头:“也有道理,泸州蛮不稳,对蜀盐出川都有影响。”
    苏油说道:“还有如今夷人对四路也熟悉了,如果没有与经济对等的武力相配合,那就是赤子怀金以入闹市,让人望之而起觊觎之心。不但对自己不好,也有引诱别人犯罪之嫌。”
    张方平点头:“也有道理,但是几路厢军,实在是不堪用啊。”
    苏油说道:“而且也在明公职权范围之外,只能管,不能用。所以我们不用他们,我们自用乡弓手。”
    张方平迟疑道:“这也没法集中使用啊……”
    苏油说道:“其实是有集中使用的基础的。首先,废里正衙前之后,弓手改用招募之法,有这前提,大可以招募各乡义勇,集中使用。”
    张方平说道:“明润你可别瞎说,师出无名,就是惹祸的根苗。”
    苏油说道:“有名啊,沙麻部如今如同一张白纸,大可以募汉人前往开垦,由弓手保护,充实原沙麻部地区。”
    “那边夷人耕作能力低下,又新失酋长,汉人带去新技术,新工艺,对安定人口,繁华地方,都有好处。”
    第二百三十章 冠礼
    “因为四路的问题,是地少人多的问题。相应的,给多余人口找出路,也是明公应当考虑的问题。”
    “等他们到了那里,鼓励他们与当地人通婚,化夷为汉,进一步血脉交融,沙麻部行汉字,说汉话,用汉法,出一些读书种子,入仕中原,三代之后,就全都是真正的汉人了。”
    张方平笑道:“三代之后……老夫都墓木早拱了……那二林部会是什么反应?你又有何建议?”
    苏油说道:“二林部主要是行商部落,对人口土地要求不高,只要经济圈正常运转,他们的日子就过得滋润。”
    “先由世家招募矿工,去开采矿藏,以后二林部的生产和生活,会逐渐转移到汉人手上。而夷人,会成为职业蕃军,他们的将军头衔,会名副其实。”
    张方平点头:“西军折家包家的成例,也算是百年之计。”
    苏油说道:“如其有进取之心,广西,广南,梅山,自有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