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472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姚崇的理由很简单:“现在遍地都是蝗虫,老百姓已经快逃光了,我们怎么能坐视蝗虫任糟蹋庄稼而不管呢?即使这些蝗虫杀不完,也总比养着它们要好吧?”
    副相卢怀慎提出:“杀蝗虫如果过多,会不会伤天地之和?”
    姚崇的回答是:“从前楚庄王吞蛭而病愈,孙叔敖杀蛇而得福,怎么能不忍心杀蝗虫,却忍心让百姓们饿死呢!”
    汴州刺史倪若水,拒绝姚崇派出灭蝗御史入境,并且给姚崇写信:“消除天灾还得靠积德,当年刘聪就曾经捕杀过蝗虫,结果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蝗灾更加严重,显然是因为不积德的缘故。”
    姚崇接到信后立即回复:“首先,老倪你说的那个刘聪,是个非法皇帝,他那德行怎能镇压住妖孽呢?”
    “现在我们是明君在位,德行自然胜过妖孽。你拿他跟咱们皇上相比,有些不合适啊。”
    “其次,历史记载,古代贤明的地方官,蝗虫都不能进入他的辖区。你说积德可以避免蝗灾,可现在你的辖区内蝗虫泛滥,是不是因为你的德性上出了问题啊老倪?”
    倪若水在接到回信后,吓得屁滚尿流,赶紧行动,当年捕杀汴州境内蝗虫十四万石!
    皇帝直接将姚崇找去问话:“他们都在说爱卿不懂得天人和顺的道理,朕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看来朕的想法错了?”
    姚崇回答:“其实自古以来,就有过治理蝗灾不及时最后发生惨剧的教训。”
    “北魏时山东地区也是蝗灾泛滥,那个时候他们的国君可实在没有陛下英明,结果不忍捕杀,反而使百姓们受灾,最后庄稼被蝗虫糟蹋殆尽,百姓的牲口竟然发展到互相啃毛的境地。”
    “如今山东地区的百姓没有多余的粮食,如果任由蝗灾泛滥下去,恐怕百姓们会逃光。现在即使未必能把蝗虫彻底消灭干净,但总比看着它们一点点吃光庄稼要好!”
    姚崇的决心,推动了政府干预蝗灾的决策,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古人开始着手研究消灭蝗灾的有效措施。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也发展出了不少办法。
    不外乎就是寻找虫卵;拿着面袋改装的捕网,满山遍野地抓捕;开挖壕沟驱逐蝗虫进沟内,然后深埋;夜间,点燃柴堆,吸引蝗虫加以捕杀。
    如今的宋人,已经对蝗灾产生的原因有了一些浅显的研究和分析。
    他们已经发现,凡是骤旱骤涝的地方,就容易发生蝗灾。
    因此很多“有识之士”推断,认为是虾卵搁浅,化作了蝗卵,最后孵化为了飞蝗,因而导致的蝗灾。
    有了显微镜,有了天师道和皇宋金鱼庄的科学生物实验观察之后,此说自然是不攻自破!
    主要的原因,还是骤涨骤退形成的湿地滩涂,新长出适合蝗虫生长的嫩草,给了蝗虫良好的生存环境,导致第二年容易发生灾害。
    去年到今夏的旱情,造成开封周围很多水潦变成湿润的草地,苏油其实一直有些警惕。
    但是他的问题在于,如果蝗虫还没出现,便要百姓们翻耕滩涂挖虫卵的话,一定会招致猛烈的反对和抨击。
    于是只有紧密关注,等到第一批蝗虫刚从土里钻出来的时候,立即组织人力,趁它们还没能飞起来之前,进行大面积的焚烧杀灭。
    实锤证据到手,才敢下令十六县居民,启动救灾措施。
    其一,对滩涂进行翻耕,将虫卵翻出来,让禽鸟吃掉。
    其二,组织大面积的焚烧,烟熏。
    其三,效仿当年仁宗皇帝,鼓励百姓寻找虫卵,下令收购,用同等体积的粮食交换!
    其四,通过天师道的力量,打着收购中药的幌子——蝗虫是补养强壮,治疗咳喘,小儿疳积的好东西,四通商号出钱收购成虫——十五文一斗!
    论体积不论重量!
    最后启用紧急制作的诱蝗汽灯,人力诱杀太耗精力,有了高亮度的汽灯,可以引诱蝗虫自投罗网,掉入灯下光滑的金属大漏斗,然后滑进桶里淹死。
    小苏少保的威信那是不用说的,一时间,开封府十六县立刻全部行动了出来,展开了一场与蝗虫争夺粮食的保卫战。
    祥符县,苏油带着理工小组再次住到了柳大家里,考察诱蝗灯的效果。
    柳大如今才知道当年寄宿在自己家的,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小苏少保。
    石薇端了一盘油炸蝗虫上桌:“小油哥哥,可以鼓励百姓们吃这个,小时候你就做给我们吃过,其实还挺好吃的。”
    看着孙能和柳大一家子惨白的面色,苏油摇了摇头:“这东西要过油才好吃,洒上作料才香,让老百姓吃这个,不可能的。”
    说完拿手指拈起一个放进嘴里:“嗯,跟蜀中蝗虫一样的味道,是不错,大家都尝尝。”
    张麒小时候跟着苏油也没少吃这东西,现在虫子菜在夔州的夷人地区都成流行菜品了,几人坐下来开吃。
    周围工作小组的都面面相觑,一个秀气绿袍小官三两步走了出来,眼含热泪,对苏油拱手作揖:“蠹坏禾稼,斯为民贼,虽炮烙而切食之,不足赎其罪。少保以身作则,岂可无人蹈从。便请赐蝗数枚,与少保共啮之!”
    “哦?”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