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603节(2/3)
那幅书法苏油极为喜欢,珍而重之地装点起来,特意给米芾送去二十瓶极品永春露,名为“助健酒”。
然后在给大苏的信里,得意地说起了这件事,称呼米芾为“米颠”。
苏大嘴觉得这小名非常贴切米芾的草书意境,然后大家就这样叫开了。
所以折扇工艺已经不是匠人的普通工艺了,而是一门书画装裱工程。
真正一字千金的东西,李舜举羡慕得都要哭了。
苏油只给李道成,黎文盛和杨莳送了几柄折扇,一边是自己画的兰石图,一边是自己的小诗,就把交趾的玩扇之风推动了起来。
今日闲暇,苏油便领着石薇来取给她定制的首饰。
宋人尚玉,但是如今的优良玉石产地,被西夏人和辽国人隔绝在了北方。
张散此次在中亚反而幸运地搜刮到了一批和田玉,原来东方丝绸之路断了,西方丝绸之路却还没断。
大批玉石通过西夏西边的葱岭,古格流入中亚,从张散带回的几件玉器看来,那边如今已经开始形成“西昆玉工”的风格雏形。
这批玉料太珍贵了,也会是蜀工新派玉雕的最佳载体,李舜举在这里亲抓项目,他管过内工坊,如今算是重操旧业。
苏油对这些兴趣不大,与其去追赶潮流,不如自己创造潮流。
潮流就是翡翠。
宋人不是很喜欢完全透明的饰品,这也是千百年玉文化给熏陶出来的审美倾向。
所以如今的翡翠,还不如碧玉名贵。
反倒是苏元贞在二林部发现了一种纯色的红玛瑙,在尚赤色的大宋,身价日昂。
所以玻璃种的正阳绿翡翠,后世称为龙石种那样的,现在多的是。
苏油给石薇定制了五对手镯,还有三套头面,还包括佩,铛,帔坠,珠衫等一系列的工艺品。
还有镶嵌的孔雀胸针,指环等有些异域风情的饰品。
而自己则定制了一套文房用品,包括镇尺,狮子,笔架,笔筒,砚搁,笔舔,水洗,书画轴头等一系列的东西。
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场
透明的东西,反光又太强烈,不容易显出雕工,除了镶嵌之外,就是素面手镯或者大平面的叶子,如意,珠子,更能体现翡翠的美丽。
尤其是有了镜面的铂金作为底托后,那种沁人心魄的艳绿色,那种一汪绿水将要溢出的视觉效果,的确非凡。
一大堆的东西,用去了苏油一个半月的薪水——八百贯。
当然这是成本价格,石头是买宝石的时候真腊珠宝商给的添头,苏油只相当于出了个人工费和配饰费而已。
在抛光工艺达到之后,“水头”和“胶感”这种说法,才能在珠宝上表现出来。
石薇的穿着与苏油相近,一贯都比较素淡,等苏油将手镯和耳珰给她戴上之后,李舜举就在一边啧啧称赞:“郡君早该适当佩戴一些饰品的,还有大学士也是,君子玉不离身,你们都是有身份的人啊……”
石薇笑道:“这个可太不方便了,我平日里还要练武,也要去慈济院举子仓,戴上这些零碎,诸多不便。”
“是,就是备上几套,怕万一有需要的时候而已。再说我一直随身带着龙老送我的印章,也算是玉不离身了。”
苏油说着将折扇打开扇了几下:“身份又不在穿着配饰之上,只在别人心里。”
说完将折扇一收:“砗磲大件,雕琢好了?”
李舜举正看得入神,不由大怒:“你将扇子给我打开!”
苏油哈哈大笑,将扇子丢给他,李舜举赶紧打开,上边是一首小诗——“停桡横水中,举目孤烟外。借问吴溪人,谁家有山卖。”
后边一行小字:“元丰戊午春望,闻太子少保巡邕交吴溪,想见风采,恨不能从也。中书舍人京,写寄开封。”
李舜举看得爱不释手:“蔡元长这字实在是漂亮,就是诗真的不咋地,干脆下次我作上一首,你让他也给我写一幅?”
苏油摆手:“蔡元长现在天天侍奉陛下出草,怕有些忙不过来,一点文思可能都用到应付敕文上去了。但你这样明说,不是打人家脸吗?”
想了想说道:“要不这把扇子你先用着?”
李舜举气鼓鼓地将扇子还给他:“人家都写明了太子少保了,我还能用?没那福分!”
石薇取出一个纸包:“这是给李公你配置的凉茶,天气暑热调理一下也好,谢谢你尽心替我们督造这套饰品。”
“唉这个可好。”李舜举将药包接过:“有劳郡君了,我这就是举手之劳而已,来来来,我带两位看看这里的精品。”
这里不少都是蜀中来的工艺匠人,很多还是苏油的旧识,当年把苏油恨得牙痒痒的,因为苏油提出的工艺标准对他们当时来说,的确高到了难以想象。
不过十多二十年后再回头看,现在的他们,成了让别人难以想象的那群人。
卖给老外的那些东西,虽然镶金嵌宝,依旧上不了台面,真正的精品,那都是要准备送入宫内的。
第一个房间里,几名工匠正在编织牙簟。
牙簟就是象牙席,在汉代刘歆《西京杂记》中就有
然后在给大苏的信里,得意地说起了这件事,称呼米芾为“米颠”。
苏大嘴觉得这小名非常贴切米芾的草书意境,然后大家就这样叫开了。
所以折扇工艺已经不是匠人的普通工艺了,而是一门书画装裱工程。
真正一字千金的东西,李舜举羡慕得都要哭了。
苏油只给李道成,黎文盛和杨莳送了几柄折扇,一边是自己画的兰石图,一边是自己的小诗,就把交趾的玩扇之风推动了起来。
今日闲暇,苏油便领着石薇来取给她定制的首饰。
宋人尚玉,但是如今的优良玉石产地,被西夏人和辽国人隔绝在了北方。
张散此次在中亚反而幸运地搜刮到了一批和田玉,原来东方丝绸之路断了,西方丝绸之路却还没断。
大批玉石通过西夏西边的葱岭,古格流入中亚,从张散带回的几件玉器看来,那边如今已经开始形成“西昆玉工”的风格雏形。
这批玉料太珍贵了,也会是蜀工新派玉雕的最佳载体,李舜举在这里亲抓项目,他管过内工坊,如今算是重操旧业。
苏油对这些兴趣不大,与其去追赶潮流,不如自己创造潮流。
潮流就是翡翠。
宋人不是很喜欢完全透明的饰品,这也是千百年玉文化给熏陶出来的审美倾向。
所以如今的翡翠,还不如碧玉名贵。
反倒是苏元贞在二林部发现了一种纯色的红玛瑙,在尚赤色的大宋,身价日昂。
所以玻璃种的正阳绿翡翠,后世称为龙石种那样的,现在多的是。
苏油给石薇定制了五对手镯,还有三套头面,还包括佩,铛,帔坠,珠衫等一系列的工艺品。
还有镶嵌的孔雀胸针,指环等有些异域风情的饰品。
而自己则定制了一套文房用品,包括镇尺,狮子,笔架,笔筒,砚搁,笔舔,水洗,书画轴头等一系列的东西。
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场
透明的东西,反光又太强烈,不容易显出雕工,除了镶嵌之外,就是素面手镯或者大平面的叶子,如意,珠子,更能体现翡翠的美丽。
尤其是有了镜面的铂金作为底托后,那种沁人心魄的艳绿色,那种一汪绿水将要溢出的视觉效果,的确非凡。
一大堆的东西,用去了苏油一个半月的薪水——八百贯。
当然这是成本价格,石头是买宝石的时候真腊珠宝商给的添头,苏油只相当于出了个人工费和配饰费而已。
在抛光工艺达到之后,“水头”和“胶感”这种说法,才能在珠宝上表现出来。
石薇的穿着与苏油相近,一贯都比较素淡,等苏油将手镯和耳珰给她戴上之后,李舜举就在一边啧啧称赞:“郡君早该适当佩戴一些饰品的,还有大学士也是,君子玉不离身,你们都是有身份的人啊……”
石薇笑道:“这个可太不方便了,我平日里还要练武,也要去慈济院举子仓,戴上这些零碎,诸多不便。”
“是,就是备上几套,怕万一有需要的时候而已。再说我一直随身带着龙老送我的印章,也算是玉不离身了。”
苏油说着将折扇打开扇了几下:“身份又不在穿着配饰之上,只在别人心里。”
说完将折扇一收:“砗磲大件,雕琢好了?”
李舜举正看得入神,不由大怒:“你将扇子给我打开!”
苏油哈哈大笑,将扇子丢给他,李舜举赶紧打开,上边是一首小诗——“停桡横水中,举目孤烟外。借问吴溪人,谁家有山卖。”
后边一行小字:“元丰戊午春望,闻太子少保巡邕交吴溪,想见风采,恨不能从也。中书舍人京,写寄开封。”
李舜举看得爱不释手:“蔡元长这字实在是漂亮,就是诗真的不咋地,干脆下次我作上一首,你让他也给我写一幅?”
苏油摆手:“蔡元长现在天天侍奉陛下出草,怕有些忙不过来,一点文思可能都用到应付敕文上去了。但你这样明说,不是打人家脸吗?”
想了想说道:“要不这把扇子你先用着?”
李舜举气鼓鼓地将扇子还给他:“人家都写明了太子少保了,我还能用?没那福分!”
石薇取出一个纸包:“这是给李公你配置的凉茶,天气暑热调理一下也好,谢谢你尽心替我们督造这套饰品。”
“唉这个可好。”李舜举将药包接过:“有劳郡君了,我这就是举手之劳而已,来来来,我带两位看看这里的精品。”
这里不少都是蜀中来的工艺匠人,很多还是苏油的旧识,当年把苏油恨得牙痒痒的,因为苏油提出的工艺标准对他们当时来说,的确高到了难以想象。
不过十多二十年后再回头看,现在的他们,成了让别人难以想象的那群人。
卖给老外的那些东西,虽然镶金嵌宝,依旧上不了台面,真正的精品,那都是要准备送入宫内的。
第一个房间里,几名工匠正在编织牙簟。
牙簟就是象牙席,在汉代刘歆《西京杂记》中就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