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0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宥州路五万人,以备鄜、延、麟、府;
    右厢甘州路三万人,以备西蕃、回纥;
    贺兰驻兵五万、灵州五万人、兴州兴庆府七万人为镇守,总五十余万。”
    通过战争,苏油感觉这个数字是比较靠谱的,宋军此次歼灭的正军当中,包括了西夏备契丹的七万;备大宋的十万、备青唐的三万、仁多零丁从兴庆府带过黄河的七万,加上其余零散的三万,总数在三十万左右。
    剩下的二十万,是夏国的仆从军。
    如果军队数字正确,按照夏国军制,四丁出一兵,那么西夏的丁口,当在四百万左右。
    这些丁口,加上差不多对等的女性和孩童,当在八百万左右。
    这个数字远比很多专家们推断的要高,但是不怪他们,因为哪怕夏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人口。
    因为还有大量的游牧部落,夏人自己都没有在历史资料里统计进去。
    文彦博曾经说陕西一路人口可当西夏全境,那是说的大家都能够控制的那部分基数。
    当然,就算按八百万人计,现在也有约一百万已经被山南陕西四路招纳,三十多万消失在了茫茫旱海,二十万消失在了大军征讨的途中,比如差点让王中正掉脑袋的那数万烧死在葭芦川的那种,现在苏油管理的地区,仅存六百万左右。
    而这六百万,大多散落在“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的茫茫万余里疆域里边。
    夏国的控制区域当中,多沙漠、戈壁,大概有一半的国土不适于人类生存,因此其人口密度远低于北宋控制区,甚至连河北都不如。
    苏油目前能够控制的,也就是固定不动的农耕汉人,以及几个大草场大绿洲大河流沿岸的人口聚居区,算下来一半都不到,大约也就两三百万。
    这两三百万人,基本就分布在套内九原,套外兴庆府,河西居延泽和休屠泽两大水系地带。
    真正的地广人稀。
    因此关于这次战争的赏给问题,苏油建议朝廷,一律以土地作为奖赏。
    但是这样就会遇到一个问题,而且很严重——战功卓著的那帮子,都是朝廷的重要倚仗,职业军人。
    不可能让他们放下武器去当地主去。
    最终的商议结果,就是朝廷将这部分土地的租赋,同样免收十年。
    而皇宋银行和四通商号参与进来,将这部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
    皇宋银行背书,贷款五百万贯给四通商号,四通商号将它们作为租本,从将士们手里租赁这些土地,用于发展农牧业。
    所得利润分作三部分,一部分归还皇宋银行,一部分归有功将士,一部分用作商号西北的运营。
    这实际上是对将士们的军功来了个分期付款,但是光首付都能让将士们满意,何况以后还有十年为期的收益。
    而且十年之后,这些地还是将士们的!
    四通也缺人,不过四通是专业干这个的,他们可以招募夏国的人口来干这个,这对苏油在三路推广新型农业,转化地方经济结构,改变夏人的民族属性,是有大有好处的。
    而这些人经过培养之后,就会成为大宋的顺民,成为专业的农夫,十年后,还将是这批土地的第一批接盘侠。
    这项举措,极大地减轻了因功赏带来的财政负担,蜀国公真是能人所不能,愣是让朝廷在平夏大业上,既得了面子,又保住了里子。
    西夏的汉人本来就很多,苏油有信心,以农耕对畜牧,只要不是动刀子,大家比产值的话,汉人和选择汉人生活方式的蕃人,很快就会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流。
    加上文化、饮食、生活习惯上的无情入侵,党项这个民族,很快就会融进民族大家庭当中。
    鉴于这一点自信,苏油最终在嵬名济的哭诉下,从其所请,向赵顼申请,对已经存在的西夏书籍、碑记,只要是没有僭越之词的那些,比如佛经之类,予以了保留。
    西夏文字是野利仁荣硬生生创造出来的,笔画非常繁复,对记忆并不友好,而且比汉字还难理解。
    和后世越南人和韩国人创造的文字还不一样,至少人家还算做到了简洁易记。
    所以苏油知道这种文字如果不是政治势力的强行干预,其实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夏国重新推行汉字之后,西夏文字,注定会被历史淘汰。
    与历史还有区别的是,这种文字推行不过才几十年,而且现在西夏的读书人总共都没多少,苏油觉得自己推行汉字的能力,那可得比李元昊强出不知道多少倍去。
    政治管理方方面面,因此所有人都很忙。
    巢谷垄断西夏枢密院知机密事的职务数十年可不是白干的,他手里抓着西夏降官们太多的把柄。
    甚至在西夏平定以后,苏油将巢谷手底下的这些秘密警察,干脆就转职成了执法官。
    这种执法官的性质,与美国西部时代那些移民中的执法官非常类似,这是苏油能够为西夏如今广袤的牧区,增加的唯一一点可怜的法制力量。
    如果说以前的夏人,对畜牧部落的管理过度松散的话,对负责农耕的汉人,却又过度严苛了。
    苏油对夏国政局的平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