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6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砖石结构的预制件两层带平台或者阁楼的……联排别墅。
    这种平台式房屋,是受了二林风格的平顶房屋的影响,现在的眉山,是引领大宋潮流的地方,这里的人心态比汴京更加开放,见多识广,从来不惮于接受新鲜事物。
    这样的房屋有个好处,就是扩大了庭院的面积,因此眉山有钱人家的建筑风格,就是临街一面美轮美奂的砖石结构,楼上是方便舒适的“现代化”居室,屋后才是供大家游玩寄赏的精致园林。
    江卿世家的集中地,有几处还将园林打通,形成了一个大家合用的大园林。
    程家老爷子程文应也去世了,程家几兄弟如今也在守制,成天将哀戚挂在脸上。
    眉山人又以此作为苏家和程家的区别,和当年苏程两家老爷对待中得进士子弟的不同态度一样,作为苏程两家人高下的证明。
    很没有道理,然而没有人认为苏油不悲伤是不孝,反而认为他不拘于世情,看透了生死,洒脱而淡然。
    眉山著名的建筑大庆楼、已经换成了琉璃瓦,这在大宋也是独一份。
    因为眉山江卿世家对皇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及眉山城如今的重要地位,太后给予了眉山这样的恩典。
    这是眉山人心中的骄傲,我眉山城钟鼓楼用的是琉璃瓦!杭州和成都府都没这分殊荣!
    和大宋如今很多大城市一样,这里最好的建筑,不是衙署、曙远楼、各家商行。
    而是文庙、学宫、学院。
    依靠江卿世家的捐资,捐物,捐书,眉山学宫,如今几乎可以称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学宫周围多了好几座学堂,那是理工学院、技工学院、财会学院。
    这几所学院,一直在给大宋司天监、军器监、皇家理工学院、郑州理工学院、钟山理工学院、皇宋银行、嵩阳兵工厂、杭州海事学院、上海务、南海大矿冶、四通商号,源源不断的输送着基层和中层人才。
    当然,如今也有了科举人才,毕竟欠老天爷的二十年文运终于还清了嘛!
    从眉山到可龙里,以往的田间小石板路,如今变成了六尺石道。
    这是当今陛下亲自下旨,属于苏家家庙仪制的一部分。
    每隔五里,石道上就有一道牌坊,昭显着苏家如今在大宋的门第。
    可龙里至今还保留着奢侈品输出——龙脑香、柑橘香精、薄荷香精、奶糖、水果糖、青霉素,是可龙里的拳头产品。
    至于腊肉香肠板鹅粉丝之类,太容易被模仿,却已经不显山不露水了。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伦理》
    可龙里苏家村的入口处,牌坊更大,六柱三坊的结构,入村之后的那口大鱼塘、老梨树、祠堂的核心区域倒是没变,不过周围的房舍都变成了青瓦白墙。
    素色的梁雕,窗雕,砖雕装饰,仿佛将后世徽派建筑群提前搬移到了这里一般。
    苏家庄子的人现在主要行商、做师爷、办厂,如今还在渭州、兴州、湖北、两浙、南海都开散了枝叶。
    因此老一辈儿的五哥六哥一合计,利用这次修家庙的机会,悄悄将“耕读传家”四个字,换成了“诗礼传家”。
    毕竟可龙里山田还是两百亩,其余都是山果竹木,这个“耕”字,有些牵强了。
    跳蹬桥也在,现在已经搭上了石头桥板,修了栏杆,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小桥,反而没有了苏油石薇小时候那种古拙的味道。
    石家邬堡那边倒是更加的热闹,石家人还在那里搞金属加工,不过主业变成了菜刀和农具。
    硬是好牌刀具和农器,如今依旧是驰名巴蜀的著名产品。
    另外还有搪瓷盆、铜器和铁锅。
    真正高端的,却是金银器、八宝琉璃烧嵌,花纹折刀,工艺却更加精湛。
    两个庄子隔条河,一边文,一边武;一边热闹,一边安静,倒是相得益彰。
    知道苏油要回来,张胜特地将老翁井的草庐修缮了一番,又搭出了几间屋子。
    八公是老鳏夫,于是张胜干脆请了北极院的道兄来看守苏家的墓地。
    苏油是当朝一品,大国国公,虽然低调回家,但是地方官府却不敢怠慢,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也想拜访。
    最后苏油不堪其扰,只得在可龙里入口牌坊上贴了贴子,表示自己是回来守制的,来往客人太多打扰亡人安宁,反倒成了罪过。
    干脆一概不见,这才挡住了势头。
    之后就收拾了简单的衣被,和石薇带着漏勺毕观,住到了半山山谷中的老翁井去了。
    老翁井不止有八公,苏洵、程夫人、王弗,木客的墓地都在这里。
    行过祭拜之礼,毕观看着小祭庙的几道木门:“大叔……那些……是吴道子的手笔?”
    苏油点头:“对,那是大苏在凤翔府做通判的时候淘到的,当时找我要了一百贯,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花了这么多。观儿你住在这里会怕吗?”
    毕观说道:“我和婶婶住在一起,不怕的。”
    漏勺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根树枝,舞得呼呼的:“不怕,我保护嫂嫂!”
    毕观哎呀一声羞得满脸通红,低啐了漏勺一口,退进草庐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