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75节(1/3)
扁罐说道:“他们都是刀耕火种,产量却也不低,亩产也能有两三百斤。”
苏颂眼神就亮了:“畲田之法,都能当一亩上田啊……”
椅子说道:“和甘薯、马铃薯一样,还多种于坡地,我看他们那些地,明明颇为干旱,却也有收成。而他们的好地,则多用于种植各种豆类。”
苏颂刨开砂箱,从里边掏出一个圆乎乎的块根:“这是甘薯还是马铃薯?”
“马铃薯,甘薯是这个……”扁罐赶紧从另一个砂箱里刨出一个红皮的小块根来:“这东西约莫一两指粗细,两者产量比玉米为高,且因块根埋于地下,产量比玉黍米更加稳定。”
“甘薯藤还可以当做菜蔬和饲料。”
苏颂是理工先驱,凡事讲求眼见为实,实验数据说话,闻言只是点了点头:“明年就按照你父亲所说的耕作之法,试种这三种作物吧。我再看看人参和金鸡纳树皮。”
扁罐他们此次航行没有引发朝中对其真实性的争议,除了各种完备的航海日志,收集到的地理发现和资料实物外,最重要的就是那一船价值五百万贯的金银。
赵顼老实不客气地将金银收了,不过也实在不好意思再欺负娃子,人参和金鸡纳树皮只取了少许交给御药局验证药性,其余大方地算作扁罐他们的“劳动所得”。
看到人参苏颂都不敢相信:“我朝人参出于上党,后来上党的挖没了,开始进口辽参和高丽参。”
“如今两地的人参也日渐稀少,这样大的……京中十贯一支也难得购到。”
张麒笑道:“是,近日求索人参的权贵太多,少爷来信说人参就是药物,药物就是为了救人,让家中收藏了百十来根最大的,其余的干脆都送去了四通商号拍卖行,最大的买家是大相国寺和天师府。”
大相国寺是真买,天师府就是抬价的托,苏家人喜欢坑和尚,而天师府则是半卖半送友情价。
苏颂看着手上那根胖大人参:“医家讲究的是药物要对症,所谓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医家之良也。”
“京中权贵趋之若鹜,以为人参乃延年益寿之品,我怕要吃出几个毛病来,才知晓好歹。”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
将人参放回匣子里,又看了金鸡纳树皮,甚至还掰了一点放到嘴里尝了尝:“此药在南海已然获得验证,治疗痢疾堪称神奇,可惜跟黄蒿素一般,还是过于金贵。”
扁罐笑道:“宗伯,咱们理学一门,从来都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苏颂顿时笑了:“哈哈,我们扁罐说得在理,说不定来年南海就种起来了。”
将树皮珍重放好:“赶快加工好保存起来,这样放着药性管不了几年。走吧,既然张二已经都做好了,那就只能吃掉。不然又是浪费。”
据说是有毒的几样张二也不敢上,就用盐水煮了甘薯、玉米、花生端上了桌面。
苏颂对甘薯和玉米的味道很满意,叹了口气:“这东西如果真的耐旱,贫家得之,和在米饭里烹食,却是胜过榆钱桐子百倍了……”
这几年大宋连续丰收,京中纵使是乞丐脸上都些肉色,但是除去三大发达地区,大宋还有广大的贫瘠土地。
即便三年连续丰收,其上的农人仅得刚刚温饱而已。
陈昭明说道:“陛下英睿,如今五等户和佃户日渐减少,四等上的户口日渐增多,与王相公所在时岁入有增,贫民日盛的光景,却也有了根本的不同。”
苏颂点头,晃了晃手里的甘薯:“加上这些东西,我大宋百姓,有望过上好日子了,扁罐,椅子,你们是大功臣。”
说起吃的扁罐谁都不服:“张二这做法和东胜州的土著们别无二致,要是爹爹在此,一定可以料理出无数的美食来。”
苏颂也笑了:“我就奇了怪了,你爹听说你带回来几种物产,立即来信,将其种植方法写得明白清晰,却又和当地土著刀耕火种没有一丝牵连,乃我华夏精耕细作的路数。”
“他什么时候又成了种植专家了?难道是八公托梦给他不成?”
张麒却道:“少爷这方面也有本事儿,比如韭黄和高笋,还有和小妹研究的那倍体之法……”
苏颂摆摆手:“那些可以从观测实验得来,可这几样他都没见过……”
思索了一下又道:“不过也可以逐类旁通,种芋头和山药,八公可是大行家。小苏一篇《植山药记》,去年在时报上登出来,不失为名篇,定然会千古流传。”
张敦礼正吃得高兴,闻言就是一脸黑:“不知哪个缺德的散布谣言,说那篇文章里的膏粱公子却是我,毫无道理。”
在座的都知道苏辙这篇文章里,反面人物的原型本来就是他,不由得都是好笑。
倒是苏颂发现了一个问题:“咦?驸马你如何还在这里?你不开声我都没留意。”
张二端着一盆鸡汤冒粉丝过来放桌上,闻言接口道:“这庄子啊,驸马爷来的次数,可比老爷夫人还多!来一次圈里的大阉鸡就少一只,驸马爷里外都是主气,一点客气都不带的!”
一桌人都哈哈大笑,苏颂也是乐得不行:“一年不见,张二学问
苏颂眼神就亮了:“畲田之法,都能当一亩上田啊……”
椅子说道:“和甘薯、马铃薯一样,还多种于坡地,我看他们那些地,明明颇为干旱,却也有收成。而他们的好地,则多用于种植各种豆类。”
苏颂刨开砂箱,从里边掏出一个圆乎乎的块根:“这是甘薯还是马铃薯?”
“马铃薯,甘薯是这个……”扁罐赶紧从另一个砂箱里刨出一个红皮的小块根来:“这东西约莫一两指粗细,两者产量比玉米为高,且因块根埋于地下,产量比玉黍米更加稳定。”
“甘薯藤还可以当做菜蔬和饲料。”
苏颂是理工先驱,凡事讲求眼见为实,实验数据说话,闻言只是点了点头:“明年就按照你父亲所说的耕作之法,试种这三种作物吧。我再看看人参和金鸡纳树皮。”
扁罐他们此次航行没有引发朝中对其真实性的争议,除了各种完备的航海日志,收集到的地理发现和资料实物外,最重要的就是那一船价值五百万贯的金银。
赵顼老实不客气地将金银收了,不过也实在不好意思再欺负娃子,人参和金鸡纳树皮只取了少许交给御药局验证药性,其余大方地算作扁罐他们的“劳动所得”。
看到人参苏颂都不敢相信:“我朝人参出于上党,后来上党的挖没了,开始进口辽参和高丽参。”
“如今两地的人参也日渐稀少,这样大的……京中十贯一支也难得购到。”
张麒笑道:“是,近日求索人参的权贵太多,少爷来信说人参就是药物,药物就是为了救人,让家中收藏了百十来根最大的,其余的干脆都送去了四通商号拍卖行,最大的买家是大相国寺和天师府。”
大相国寺是真买,天师府就是抬价的托,苏家人喜欢坑和尚,而天师府则是半卖半送友情价。
苏颂看着手上那根胖大人参:“医家讲究的是药物要对症,所谓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医家之良也。”
“京中权贵趋之若鹜,以为人参乃延年益寿之品,我怕要吃出几个毛病来,才知晓好歹。”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
将人参放回匣子里,又看了金鸡纳树皮,甚至还掰了一点放到嘴里尝了尝:“此药在南海已然获得验证,治疗痢疾堪称神奇,可惜跟黄蒿素一般,还是过于金贵。”
扁罐笑道:“宗伯,咱们理学一门,从来都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苏颂顿时笑了:“哈哈,我们扁罐说得在理,说不定来年南海就种起来了。”
将树皮珍重放好:“赶快加工好保存起来,这样放着药性管不了几年。走吧,既然张二已经都做好了,那就只能吃掉。不然又是浪费。”
据说是有毒的几样张二也不敢上,就用盐水煮了甘薯、玉米、花生端上了桌面。
苏颂对甘薯和玉米的味道很满意,叹了口气:“这东西如果真的耐旱,贫家得之,和在米饭里烹食,却是胜过榆钱桐子百倍了……”
这几年大宋连续丰收,京中纵使是乞丐脸上都些肉色,但是除去三大发达地区,大宋还有广大的贫瘠土地。
即便三年连续丰收,其上的农人仅得刚刚温饱而已。
陈昭明说道:“陛下英睿,如今五等户和佃户日渐减少,四等上的户口日渐增多,与王相公所在时岁入有增,贫民日盛的光景,却也有了根本的不同。”
苏颂点头,晃了晃手里的甘薯:“加上这些东西,我大宋百姓,有望过上好日子了,扁罐,椅子,你们是大功臣。”
说起吃的扁罐谁都不服:“张二这做法和东胜州的土著们别无二致,要是爹爹在此,一定可以料理出无数的美食来。”
苏颂也笑了:“我就奇了怪了,你爹听说你带回来几种物产,立即来信,将其种植方法写得明白清晰,却又和当地土著刀耕火种没有一丝牵连,乃我华夏精耕细作的路数。”
“他什么时候又成了种植专家了?难道是八公托梦给他不成?”
张麒却道:“少爷这方面也有本事儿,比如韭黄和高笋,还有和小妹研究的那倍体之法……”
苏颂摆摆手:“那些可以从观测实验得来,可这几样他都没见过……”
思索了一下又道:“不过也可以逐类旁通,种芋头和山药,八公可是大行家。小苏一篇《植山药记》,去年在时报上登出来,不失为名篇,定然会千古流传。”
张敦礼正吃得高兴,闻言就是一脸黑:“不知哪个缺德的散布谣言,说那篇文章里的膏粱公子却是我,毫无道理。”
在座的都知道苏辙这篇文章里,反面人物的原型本来就是他,不由得都是好笑。
倒是苏颂发现了一个问题:“咦?驸马你如何还在这里?你不开声我都没留意。”
张二端着一盆鸡汤冒粉丝过来放桌上,闻言接口道:“这庄子啊,驸马爷来的次数,可比老爷夫人还多!来一次圈里的大阉鸡就少一只,驸马爷里外都是主气,一点客气都不带的!”
一桌人都哈哈大笑,苏颂也是乐得不行:“一年不见,张二学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