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003节(1/3)
苏油都懒得管章惇作怪,继续说道:“关于国家的命运问题,臣始终认为,是要依靠君臣的共同努力,让国家自身变得强大起来才行。”
“不管是寄希望于敌国自己衰乱灭亡,还是寄希望于敌国出现洪水旱情,都是不可取的。”
这一点司马光非常赞同:“苏油此乃至论,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辽国国主昏乱,这些年来屡失大政,才是国势衰亡的原因。”
“侍御史刘挚曾经上奏,皇帝陛下春秋鼎盛,左右前后宜正人与居。”
“伏见兼侍讲陆佃、蔡卞,皆新进少年,欲望于两制以上别选通经术、有行义、忠信孝悌、淳茂老成之人,以充其任。”
吕公著说道:“龙图阁待制赵彦若,朝请郎傅尧俞,皆老成中道,赵彦若可兼侍读,傅尧俞兼侍讲。”
高滔滔说道:“那就罢陆佃、蔡卞,以彦若、尧俞代之。”
蔡卞被兄长蔡京投机取巧,在神宗末年窜起得太厉害,改朝换代被打压也算正常。
苏油赶紧说道:“然二人只是资薄年轻,非讲解有失,如太皇太后欲罢讲读,也当以它职酬之。”
高滔滔点头:“司徒所言有理。”
苏油又说道:“臣还想请太皇太后下诏,宣布国情于中外,使天下皆知刷新之意。”
“朝政所向,在均宽民力,提振国力,减轻负担,藏富于民,兴办教育,重视州县,推广良政,精炼军伍。”
“司马学士所议广开言路者,除了言弊,言利亦不可偏废,对于上述国策有思量者,不论官职大小,在朝在野,同样许实封条陈上奏,以收群智。”
高滔滔的话音里不禁带上了一丝笑意:“高士林提举铁路局,不知道从何举措,听说是司徒你送了他一计,命铁路局上下自诉其职,并有建议者一并上陈,还开出了赏格,分上中下三等,对于铁路事有精到见解者,一经录用,便有奖励,还计入考绩。”
“一年下来,规制井然,铁路乃得大用。司徒从洛阳乘车到汴京,不坐车厢,却跑到车头里和司机煤工论道,还改良了计时器?”
苏油知道自己瞒不过高士林,高士林也一定会转告高滔滔,却不知道高滔滔在这时候拿出来跟他开玩笑,只好拱手:“呵呵……臣平生爱好不太多,只是一年多不见大机械了,手里有些发痒,当不得太皇太后一笑。”
高滔滔却不再玩笑:“这是正理,如今天下新奇物事繁多,只因其中学识过于艰深,人或不解,视其为奇技淫巧。”
“若天家亦如此,那可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因此官家在这方面的学识,司徒,老身就靠你了。”
苏油吓得赶紧躬身:“臣不敢,臣自当竭力。”
“好在京师大学堂已经提上了日程,郑州到开封两百里间,正在选址。”
“还有就是理工之学首重实践,陛下要得其奥,光听讲恐怕不行,不说动手,起码去看看实物,考察工厂矿山,也是必须的。”
司马光立即制止:“司徒,陛下身系国家安危,岂可一日不在京师?此议休提,老臣不放心!”
吕公著也说道:“陛下如今每日下午要去皇家理工学院学习,臣等已经认为不太妥当了,只是如明润所言,很多东西如窥天镜等,需要在那里才能习得,方才做了让步。”
“那个泰山号不就是有模型摆放在宫中吗?能不能让内工坊造作些模型,让官家能够明白原理,再命工厂献进图纸。”
“再不行,用那写生之法绘制下来,给陛下看看场景,也就可以了嘛,不一定非得要亲临实地吧?”
苏油偷偷看了赵煦一眼,赵煦也正朝他看过来,脸上充满了失望之色。
苏油对着他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二公是老成之见,便依二公所议吧。”
……
己卯,诏:“均宽民力。有司或致废格者,监司、御史纠劾之。”
又诏:“罢义仓,其已纳数,遇歉岁以充赈济。”
两道诏书,第一道,标示着朝廷已经达成共识,当前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国家资备不足,军力不振,与周边巨大的边患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转化成为边患平息,未来短期内不会再发生大战,国家贫困人口过多,广大百姓生活困难,与大宋以仁孝治国,兴礼乐之邦的国家目标,和人民要求急需提升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
今后的国家,会将国策调整到宽体民生,兴修水利,促进交通,提振工商,增加耕地,移民授田,防灾备灾,增产减税,兴办教育,精兵简政上来。
第二道,则是将赈济纳为国家责任之一,之前的义仓是老百姓输入粮草,在地方官府手里集中,到了今天,大宋将采纳苏油的政策,将国家粮食分出四种,进行储备。
当然储备还是得先沿着漕运和铁路一横一纵两条干线进行。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两条线上进行储备,最大的考虑是行政成本问题。
贪污问题在古代非常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条——消息不及时和路途上耗时太长,导致查处贪墨的行政成本暴增。
在目前即便是有了电报解决了部分消息不畅带
“不管是寄希望于敌国自己衰乱灭亡,还是寄希望于敌国出现洪水旱情,都是不可取的。”
这一点司马光非常赞同:“苏油此乃至论,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辽国国主昏乱,这些年来屡失大政,才是国势衰亡的原因。”
“侍御史刘挚曾经上奏,皇帝陛下春秋鼎盛,左右前后宜正人与居。”
“伏见兼侍讲陆佃、蔡卞,皆新进少年,欲望于两制以上别选通经术、有行义、忠信孝悌、淳茂老成之人,以充其任。”
吕公著说道:“龙图阁待制赵彦若,朝请郎傅尧俞,皆老成中道,赵彦若可兼侍读,傅尧俞兼侍讲。”
高滔滔说道:“那就罢陆佃、蔡卞,以彦若、尧俞代之。”
蔡卞被兄长蔡京投机取巧,在神宗末年窜起得太厉害,改朝换代被打压也算正常。
苏油赶紧说道:“然二人只是资薄年轻,非讲解有失,如太皇太后欲罢讲读,也当以它职酬之。”
高滔滔点头:“司徒所言有理。”
苏油又说道:“臣还想请太皇太后下诏,宣布国情于中外,使天下皆知刷新之意。”
“朝政所向,在均宽民力,提振国力,减轻负担,藏富于民,兴办教育,重视州县,推广良政,精炼军伍。”
“司马学士所议广开言路者,除了言弊,言利亦不可偏废,对于上述国策有思量者,不论官职大小,在朝在野,同样许实封条陈上奏,以收群智。”
高滔滔的话音里不禁带上了一丝笑意:“高士林提举铁路局,不知道从何举措,听说是司徒你送了他一计,命铁路局上下自诉其职,并有建议者一并上陈,还开出了赏格,分上中下三等,对于铁路事有精到见解者,一经录用,便有奖励,还计入考绩。”
“一年下来,规制井然,铁路乃得大用。司徒从洛阳乘车到汴京,不坐车厢,却跑到车头里和司机煤工论道,还改良了计时器?”
苏油知道自己瞒不过高士林,高士林也一定会转告高滔滔,却不知道高滔滔在这时候拿出来跟他开玩笑,只好拱手:“呵呵……臣平生爱好不太多,只是一年多不见大机械了,手里有些发痒,当不得太皇太后一笑。”
高滔滔却不再玩笑:“这是正理,如今天下新奇物事繁多,只因其中学识过于艰深,人或不解,视其为奇技淫巧。”
“若天家亦如此,那可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因此官家在这方面的学识,司徒,老身就靠你了。”
苏油吓得赶紧躬身:“臣不敢,臣自当竭力。”
“好在京师大学堂已经提上了日程,郑州到开封两百里间,正在选址。”
“还有就是理工之学首重实践,陛下要得其奥,光听讲恐怕不行,不说动手,起码去看看实物,考察工厂矿山,也是必须的。”
司马光立即制止:“司徒,陛下身系国家安危,岂可一日不在京师?此议休提,老臣不放心!”
吕公著也说道:“陛下如今每日下午要去皇家理工学院学习,臣等已经认为不太妥当了,只是如明润所言,很多东西如窥天镜等,需要在那里才能习得,方才做了让步。”
“那个泰山号不就是有模型摆放在宫中吗?能不能让内工坊造作些模型,让官家能够明白原理,再命工厂献进图纸。”
“再不行,用那写生之法绘制下来,给陛下看看场景,也就可以了嘛,不一定非得要亲临实地吧?”
苏油偷偷看了赵煦一眼,赵煦也正朝他看过来,脸上充满了失望之色。
苏油对着他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二公是老成之见,便依二公所议吧。”
……
己卯,诏:“均宽民力。有司或致废格者,监司、御史纠劾之。”
又诏:“罢义仓,其已纳数,遇歉岁以充赈济。”
两道诏书,第一道,标示着朝廷已经达成共识,当前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国家资备不足,军力不振,与周边巨大的边患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转化成为边患平息,未来短期内不会再发生大战,国家贫困人口过多,广大百姓生活困难,与大宋以仁孝治国,兴礼乐之邦的国家目标,和人民要求急需提升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
今后的国家,会将国策调整到宽体民生,兴修水利,促进交通,提振工商,增加耕地,移民授田,防灾备灾,增产减税,兴办教育,精兵简政上来。
第二道,则是将赈济纳为国家责任之一,之前的义仓是老百姓输入粮草,在地方官府手里集中,到了今天,大宋将采纳苏油的政策,将国家粮食分出四种,进行储备。
当然储备还是得先沿着漕运和铁路一横一纵两条干线进行。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两条线上进行储备,最大的考虑是行政成本问题。
贪污问题在古代非常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条——消息不及时和路途上耗时太长,导致查处贪墨的行政成本暴增。
在目前即便是有了电报解决了部分消息不畅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