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185节(1/2)
如果情况如扁罐预料那样演变,治政人才,就是高丽的“刚需”,大宋帮助王顒解决这“刚需”的过程中,所能得到的好处,简直数不清道不尽。
这就好像一盘围棋的棋局,群臣在研究的,是中盘甚至是关子,而赵顼的关注点,却在开头的布局,之后的变化余味,可就太丰富了。
谁说咱们官家是臭棋篓子来着?
赵煦才说道:“回去找宰执们再议议,先派商贾们去和王顒接触接触再说吧。”
说到这里赵煦又不得不提漏勺:“高丽我们是要扶持的,之前大苏的熟铁之论,苏舍人在广州就处理得很好。”
“熟铁绵软,容易加工,用铁片压制成铁锅,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但是广锅却是舍人用生铁铸造而得,既满足了蕃客们对于铁锅的需求,又让熟铁的出口,不受铁锅出口的影响。”
“所以说,发现问题只是一方面,发现之后研究出解决的方法,才是更加重要的另一方面。”
“这一方面,苏舍人就解决得不错,刘公也才因此不吝大加赞赏。”
群臣皆称圣明。
不过赵煦说完又叹了一口气:“本来是带大家来体验一下农庄生活的,这又搞成政事堂了。”
范纯仁等人心中表示就是这样才好,官家你带我们体验生活,我们才是真正的不习惯……
吃过饭,赵煦便将孟家妹崽和茂儿留在苏家庄继续休养几日,自己和侍臣又得马不停蹄地回京了。
回京之前和孟小妹崽搜检出一堆的玩具,特意交代哪些是自己小时候喜欢玩的,一定要带回宫里去。
……
绍圣元年,二月,吕大防以任职到期、范纯仁以老迈不堪,累章坚辞相位。
于是赵煦加范纯仁集禧观使,去宁夏路做转运使;而吕大防守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
之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蔡京进尚书左仆射中书侍郎,苏辙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
熊本任枢密使。
曾布尚书左丞。尚书右丞,留给刚从外路回来的蔡卞。
召章楶回京,提举军机处。
许将之前就是礼部尚书。这次又调整苏元贞做了吏部尚书。
升了毕仲游的官,刑部也终于有了尚书。
召刘正夫赴阙,任户部尚书。
沈括再次被苏油续奶成功,重新回朝,还是任工部尚书。
兵部尚书的位置,留给长期负责军机处的晁补之。
蔡卞上书表示兄长为相,必须避嫌,拒不赴任。
最终赵煦将晁补之任命为尚书右丞,黄裳为兵部尚书。
改蔡卞翰林学士,兼国史修撰。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难
如此朝局依旧是三派兼用,不过改良派成了主掌朝政的大旗,保守派退居副相之职。
而第二梯队里边,则是改革派为主,改良派为副。
礼部、户部也是保守派的阵地,而工部、兵部被原改革派占据。
如此一来,朝局还是相当稳固,而重要的台谏,赵煦让自己好控制的两个人,来之邵与李之纯来掌握。
张商英,也终于被召回,当了右正言。
还有一个孔家的后人,孔仲武。
此外林希为中书舍人,黄履为御史中丞。
这是一个相当有力的开局,虽然不是“众正盈朝”,但是绝对效力非凡。
毕竟众正盈朝,嘴炮震天动地,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这里边压根就没有苏油和章惇什么事儿,章惇是刚被放出去不久,不好立刻召回。
而苏油,已经成了赵煦的终极王牌,留给自己压舱底的后手,藏而不发。
如果宰执们胆敢脱离了他的意志自行其是,赵煦就有应对之策,小皇帝刚亲政,这也是必须的手段。
而台谏,除了一个张商英,其余与苏油毫无交集,也有制衡之意。
对赵煦的这个安排,苏油也很满意,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好权之人,更是从来自觉接受监督,所以赵煦攒的这个班子,他打九十分的高分。
制度已经进入成熟期,在其转入衰弊期之前,朝廷需要的不再是创见,而是执行力。
皇帝不跑歪,蔡京就很乖。
三月,开恩科,制科。
苏家两个考生再次中了进士,不过名次总算让天下士子松了一口气——苏适、苏逊,都没有进入前十!
两人的试卷苏油看了,倒也不是文学水平不行,而恰恰相反,文字相当可观。
掉出前十的原因,却是因为“保守”,过于强调了高滔滔那一套,而少提了神宗的一套,也就是“主张元祐,轻薄熙丰”,与如今朝廷“绍述”的基调不相符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两人是苏辙的儿子,试卷只能这样写。要不是文字实在让阅卷官顾临舒适,只怕黜落都大有可能。
但是无论如何,苏家人到这一代,除了扁罐走了右班,其余全部成了进士!
一门十进士!
考试完毕之后,苏适任钱塘尉、苏逊任兴德尉。
苏逊在赴任的途中,考察了石钟山,写下了一篇《石
这就好像一盘围棋的棋局,群臣在研究的,是中盘甚至是关子,而赵顼的关注点,却在开头的布局,之后的变化余味,可就太丰富了。
谁说咱们官家是臭棋篓子来着?
赵煦才说道:“回去找宰执们再议议,先派商贾们去和王顒接触接触再说吧。”
说到这里赵煦又不得不提漏勺:“高丽我们是要扶持的,之前大苏的熟铁之论,苏舍人在广州就处理得很好。”
“熟铁绵软,容易加工,用铁片压制成铁锅,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但是广锅却是舍人用生铁铸造而得,既满足了蕃客们对于铁锅的需求,又让熟铁的出口,不受铁锅出口的影响。”
“所以说,发现问题只是一方面,发现之后研究出解决的方法,才是更加重要的另一方面。”
“这一方面,苏舍人就解决得不错,刘公也才因此不吝大加赞赏。”
群臣皆称圣明。
不过赵煦说完又叹了一口气:“本来是带大家来体验一下农庄生活的,这又搞成政事堂了。”
范纯仁等人心中表示就是这样才好,官家你带我们体验生活,我们才是真正的不习惯……
吃过饭,赵煦便将孟家妹崽和茂儿留在苏家庄继续休养几日,自己和侍臣又得马不停蹄地回京了。
回京之前和孟小妹崽搜检出一堆的玩具,特意交代哪些是自己小时候喜欢玩的,一定要带回宫里去。
……
绍圣元年,二月,吕大防以任职到期、范纯仁以老迈不堪,累章坚辞相位。
于是赵煦加范纯仁集禧观使,去宁夏路做转运使;而吕大防守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
之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蔡京进尚书左仆射中书侍郎,苏辙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
熊本任枢密使。
曾布尚书左丞。尚书右丞,留给刚从外路回来的蔡卞。
召章楶回京,提举军机处。
许将之前就是礼部尚书。这次又调整苏元贞做了吏部尚书。
升了毕仲游的官,刑部也终于有了尚书。
召刘正夫赴阙,任户部尚书。
沈括再次被苏油续奶成功,重新回朝,还是任工部尚书。
兵部尚书的位置,留给长期负责军机处的晁补之。
蔡卞上书表示兄长为相,必须避嫌,拒不赴任。
最终赵煦将晁补之任命为尚书右丞,黄裳为兵部尚书。
改蔡卞翰林学士,兼国史修撰。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难
如此朝局依旧是三派兼用,不过改良派成了主掌朝政的大旗,保守派退居副相之职。
而第二梯队里边,则是改革派为主,改良派为副。
礼部、户部也是保守派的阵地,而工部、兵部被原改革派占据。
如此一来,朝局还是相当稳固,而重要的台谏,赵煦让自己好控制的两个人,来之邵与李之纯来掌握。
张商英,也终于被召回,当了右正言。
还有一个孔家的后人,孔仲武。
此外林希为中书舍人,黄履为御史中丞。
这是一个相当有力的开局,虽然不是“众正盈朝”,但是绝对效力非凡。
毕竟众正盈朝,嘴炮震天动地,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这里边压根就没有苏油和章惇什么事儿,章惇是刚被放出去不久,不好立刻召回。
而苏油,已经成了赵煦的终极王牌,留给自己压舱底的后手,藏而不发。
如果宰执们胆敢脱离了他的意志自行其是,赵煦就有应对之策,小皇帝刚亲政,这也是必须的手段。
而台谏,除了一个张商英,其余与苏油毫无交集,也有制衡之意。
对赵煦的这个安排,苏油也很满意,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好权之人,更是从来自觉接受监督,所以赵煦攒的这个班子,他打九十分的高分。
制度已经进入成熟期,在其转入衰弊期之前,朝廷需要的不再是创见,而是执行力。
皇帝不跑歪,蔡京就很乖。
三月,开恩科,制科。
苏家两个考生再次中了进士,不过名次总算让天下士子松了一口气——苏适、苏逊,都没有进入前十!
两人的试卷苏油看了,倒也不是文学水平不行,而恰恰相反,文字相当可观。
掉出前十的原因,却是因为“保守”,过于强调了高滔滔那一套,而少提了神宗的一套,也就是“主张元祐,轻薄熙丰”,与如今朝廷“绍述”的基调不相符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两人是苏辙的儿子,试卷只能这样写。要不是文字实在让阅卷官顾临舒适,只怕黜落都大有可能。
但是无论如何,苏家人到这一代,除了扁罐走了右班,其余全部成了进士!
一门十进士!
考试完毕之后,苏适任钱塘尉、苏逊任兴德尉。
苏逊在赴任的途中,考察了石钟山,写下了一篇《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