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19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道:“此书臣仔细看了,真想不到,鞑靼野人,其驯术之精,竟然天下无匹。”
    说完对赵煦拱手:“也是吾皇洪福齐天,得此驯术,大宋军马将更胜鞑靼一筹。李夔此功,比增二十万大军。”
    赵煦说道:“其实李夔早有建树,不过朝中视为惠卿附庸,压抑久矣。如今虽有大功,但是又与宋辽格局有关,连真名都不敢用,筹赏,得等到两族入贡之后。”
    章楶倒是真不知道李夔之前有何建树:“敢问陛下,李夔曾有何功绩?”
    赵煦这才将李夔守陕西时的事迹讲了,说道:“当时李夔早上过《并兵之谋》,事前谋算,竟如对司徒平夏之计的事后复盘一般。”
    “此盖天下奇才,惜当时朝中,竞只有吕慧卿、司徒识得。”
    “不过虽然恩赏暂时加不到他身上,却可以加到他儿子身上。李夔之子李纲,司徒已召至京城,妥为培养,我准备加李夔一个枢密直学士,这样就可以给他儿子一个将仕郎的恩荫。”
    如今的赵煦已然有了皇帝的威权,比他爹神宗在这个年纪时,更得群臣拥戴归心。
    亲政以来的作为,也让群臣不敢以寻常年青皇帝待之。
    “咳咳……”漏勺赶紧假咳提醒。
    赵煦这才反应过来:“当然,直接给枢密直学士是不符合流程的,但是可以叙叙他的旧功嘛。”
    “说说他当年的建言,还有按照其资历,以堂堂榜眼,在平江军节度司多年不请铨考,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也理当优奖嘛。”
    章楶暗自好笑,李夔多年不请铨考,那是知道请了也没用,现在竟然成了不好官位,高风亮节了。
    不过这是有先例的,苏子由、邢居就是例子,以伺奉父亲为由不请朝廷升官,或者赖在大佬帐下不图出头,赚够声望,一旦入了皇帝眼缘,提拔得那叫一个迅猛。
    经这么一搞,李夔就能从幸进变成程序正确了。
    陛下这是在暗示自己来写这道奏章。
    这份人情是“奉旨白捡”,章楶当然乐意,忍住笑拱手:“还是陛下周全臣子,考虑得细致,想来李夔必然感恩。那臣这就下去准备,提请两府公议。”
    等漏勺陪着赵煦从军机处出来,赵煦看了看天色:“现在去哪儿?”
    漏勺无语,只好躬身道:“陛下,你该回宫了。”
    赵煦有些担忧:“要不先去章府,将梨花雪牵来,再回宫?”
    漏勺想了一下:“如此也好。”
    赵煦点头:“那我先去西华门等你,你快点。”
    漏勺再次躬身:“臣遵旨。”
    最近朝臣里有提请赵煦广开后宫,多得子嗣的谏议,向太后虽然在养病,也将赵煦叫去说了一通,话里话外就是朝臣们的谏议也算正理,官家再纳几个也没什么,先帝不也有不少的妃嫔?
    赵煦唯唯,拐弯抹角地予以了拒绝。
    向太后又问他是不是顾忌皇后,要是的话她去劝皇后。
    赵煦这下连连摆手,说跟皇后没有关系,是他对别的女子不感兴趣。
    而且皇后又不是不能生,夫妻二人又都年轻,没有开后宫的必要。
    向太后这才笑着夸赵煦是圣明天子,放他去了。
    等到当晚赵煦回宫,却发现孟小妹崽已经搬去了坤宁宫。
    这下麻烦了,赵煦立即召见漏勺,你娃讨好小师妹的招数层出不穷,赶紧给我也支支招!
    很快,孟皇后又搬了回来,宫里的小庄子上,还多了一匹优雅美丽的梨花雪。
    不过暂时骑不成,因为医官唐慎微诊断孟皇后又怀孕了。
    朝中议纳妃的声音,也就此消失。
    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
    辽国,中京留守府。
    大公鼎头上抱着厚帕子,一脸憔悴。
    他是真的累了。
    大公鼎本身是渤海王族后裔,同为渤海人的叛贼古欲至今尚被女直包庇,很多时候他行事也有顾忌。
    如今王经一门心思搞钱,铁厂已经开始产出,三百五十万贯债券开始兑换,虽然离最终兑换期限还有四年,现在还属于有买有卖阶段,但是已经开始卖的比买的多了。
    主要是还有利息需要支付,第一年利息支出就是三十五万贯,王经现在就是要从大辽的财政岁入之中,将这三十五万贯找寻出来。
    舶来钱!
    这两年舶来钱和绢钞的兑换率明显提升,加上王经的动作,提升得就更加明显。
    虽然王经鼓励大家,兑换的时候绢钞优先,舶来钱时有时无,须得等待,但是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他们宁愿等待,也要兑换真金白银的舶来钱。
    这就更加恶化了舶来钱与绢钞的兑换率。
    因此铁厂生产、辽阳农业基地、长春洲农业基地,王经分派给几位能臣来料理。
    落到大公鼎的头上,就是接收南京析津府转运过来的粮秣,筹集钱粮、军丁,北上支援上京的陛下,再转运去金山封堵防线。
    然而人力有时而穷,大公鼎的麻烦在于,除了人丁,其余的钱帛、粮食、铁器,没一样他能说了算。
    否则也不会任由张撒八流窜十州,跑到女直边境才被阿骨打擒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