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白折腾了(2/2)
的代价太大。
政治上的依赖最好解决,麻烦的经济上的影响。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国际贷款不是好拿的。
受只能购买奥地利商品的附加条件影响,搞得俄国工业丧失了自己的风格,完全抄袭奥地利。
不对,他们还是有自己的风格,买了的机械设备,生产出来的同款商品在造型、体积、使用功能上都有所改进。
遗憾的是这种改进不是良性的,而是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抄作业都抄不及格,自主研发升级换代就更不用想了。
买了第一代,就必须要买第二代,买着买着大家也就习惯了。后遗症就是,俄国工业被迫采用奥地利标准了。
时至今日,除了奥地利外,别国国家生产的机械设备在俄罗斯帝国就卖不动。
不是价格问题,也不是质量问题,关键是标准体系对不上。
工业发展是讲产业链的,要更改标准就必须上下游一起改,要是只改其中一个环节,产业链搭接马上就会出问题。
就算是产业链依赖性不高的产业,资本家也要考虑后期设备维护问题。
没有配套的标准体系,换一个螺丝钉,都必须从设备购买国进口。
如果说这些小配件不值钱,生产厂家可以附赠一批,那么机械设备坏了,维修工人也要从海外请,那就没办法了。
大家都是要考虑成本的,谁也不会自找麻烦。俄罗斯帝国也没几家大工厂,能够让设备供应商,直接派技术工人常驻。
亚历山大三世还是懂点儿经济的,没有为了摆脱限制,就胡乱折腾。
自家搞不出来,反正都要进口,买英法的还不如买奥地利的,起码大家是盟友。
在自由贸易体系下,依靠推广标准,实现了工业设备上的垄断,这给很多欧洲经济学家上了一课。
甚至在某些大学,俄罗斯帝国还被作为商业经典案例,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学生的课本上。
至始至终,沙皇政府都没有想到英国人这么干,只是对中亚冲突给予的回应。
从这方面来说,英国政府的“警告”算是白折腾了,俄国人根本就没有想到那一步。
这不是沙皇政府蠢,主要是认知上的区别。或许在外界看来,俄军在中亚搞小动作是一件大事,但是在沙皇政府眼中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就是抢了几只羊、几头牛、几匹马,外加占了一片草场,类似的事情俄国人都干几百年了。
习惯成自然,沙皇政府从上到下都没有觉得有问题,谁能够想得到英国人会小题大做?
估计英国政府直接把前因后果整理成资料,送到沙皇政府手中,俄国人也不一定会相信。
……
1885年4月13日,马赫迪起义军在伊德富地区伏击了法国人平叛大军的先头部队,战斗场面是那个感人。
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加上事先埋伏打了法军一个措手不及,双方居然以平手收场。
收到消息过后,胡蒂尔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法国人就算是纸糊的,也不可能这么脆弱。
军事会议上,马赫迪脸色铁青的训斥道:“你们真厉害啊,平时不是很能干么?
三万多人伏击不到五千的敌人,占据了所有的优势,最后居然打了一个平手。
要是没有占据地理优势,而是在野外发生遭遇,是不是要被法国人给全歼了?
废物……”
听了马赫迪的训斥,胡蒂尔大概明白“平手”是怎么回事了。
六倍的兵力优势,加上事先埋伏好,打了敌人的伏击,最后不仅没有全歼敌军,反而让敌人突围离开了。
这样的战绩,说出来就是一个笑话,偏偏就真的发生了。
“平手”不过是自我安慰,看看双方的战损比就知道3.4:1。差不多干掉一个法军团,自身付出的代价却是一个师。
根据众人的表情来看,胡蒂尔觉得歼灭的“法军”恐怕也有水分,真要是干掉了法军一个正规团,估计这里可以摆庆功宴。
一股不祥的预感,从胡蒂尔心中油然而生。暗自猜测道:该不是独立的是法国人殖民军吧?
好在,有纯正的法军士兵俘虏在,证明这场战役中有主力部队参加。
如果是殖民军都打出这样的战绩,那么什么也别说了,赶快收拾东西回家吧,任务想都别想了。
起义军主力部队损失惨重,马赫迪不得不再次将目光投向英奥两国代表,希望获得更多的援助。
到底是见惯了大风大浪,杰雷特中将对这场伏击战的结果,并没有表示不满:“诸位,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让他过去吧!
根据惯例,法军的先头部队一般都是精锐,战斗力强一点儿也是正常的。后面的部队,就没那么厉害了。
当务之急,还是抓紧时间整训起义军,尽可能的提高战斗力。
我希望在这次伏击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后面的战斗中不要再次出现。”
……
政治上的依赖最好解决,麻烦的经济上的影响。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国际贷款不是好拿的。
受只能购买奥地利商品的附加条件影响,搞得俄国工业丧失了自己的风格,完全抄袭奥地利。
不对,他们还是有自己的风格,买了的机械设备,生产出来的同款商品在造型、体积、使用功能上都有所改进。
遗憾的是这种改进不是良性的,而是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抄作业都抄不及格,自主研发升级换代就更不用想了。
买了第一代,就必须要买第二代,买着买着大家也就习惯了。后遗症就是,俄国工业被迫采用奥地利标准了。
时至今日,除了奥地利外,别国国家生产的机械设备在俄罗斯帝国就卖不动。
不是价格问题,也不是质量问题,关键是标准体系对不上。
工业发展是讲产业链的,要更改标准就必须上下游一起改,要是只改其中一个环节,产业链搭接马上就会出问题。
就算是产业链依赖性不高的产业,资本家也要考虑后期设备维护问题。
没有配套的标准体系,换一个螺丝钉,都必须从设备购买国进口。
如果说这些小配件不值钱,生产厂家可以附赠一批,那么机械设备坏了,维修工人也要从海外请,那就没办法了。
大家都是要考虑成本的,谁也不会自找麻烦。俄罗斯帝国也没几家大工厂,能够让设备供应商,直接派技术工人常驻。
亚历山大三世还是懂点儿经济的,没有为了摆脱限制,就胡乱折腾。
自家搞不出来,反正都要进口,买英法的还不如买奥地利的,起码大家是盟友。
在自由贸易体系下,依靠推广标准,实现了工业设备上的垄断,这给很多欧洲经济学家上了一课。
甚至在某些大学,俄罗斯帝国还被作为商业经典案例,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学生的课本上。
至始至终,沙皇政府都没有想到英国人这么干,只是对中亚冲突给予的回应。
从这方面来说,英国政府的“警告”算是白折腾了,俄国人根本就没有想到那一步。
这不是沙皇政府蠢,主要是认知上的区别。或许在外界看来,俄军在中亚搞小动作是一件大事,但是在沙皇政府眼中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就是抢了几只羊、几头牛、几匹马,外加占了一片草场,类似的事情俄国人都干几百年了。
习惯成自然,沙皇政府从上到下都没有觉得有问题,谁能够想得到英国人会小题大做?
估计英国政府直接把前因后果整理成资料,送到沙皇政府手中,俄国人也不一定会相信。
……
1885年4月13日,马赫迪起义军在伊德富地区伏击了法国人平叛大军的先头部队,战斗场面是那个感人。
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加上事先埋伏打了法军一个措手不及,双方居然以平手收场。
收到消息过后,胡蒂尔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法国人就算是纸糊的,也不可能这么脆弱。
军事会议上,马赫迪脸色铁青的训斥道:“你们真厉害啊,平时不是很能干么?
三万多人伏击不到五千的敌人,占据了所有的优势,最后居然打了一个平手。
要是没有占据地理优势,而是在野外发生遭遇,是不是要被法国人给全歼了?
废物……”
听了马赫迪的训斥,胡蒂尔大概明白“平手”是怎么回事了。
六倍的兵力优势,加上事先埋伏好,打了敌人的伏击,最后不仅没有全歼敌军,反而让敌人突围离开了。
这样的战绩,说出来就是一个笑话,偏偏就真的发生了。
“平手”不过是自我安慰,看看双方的战损比就知道3.4:1。差不多干掉一个法军团,自身付出的代价却是一个师。
根据众人的表情来看,胡蒂尔觉得歼灭的“法军”恐怕也有水分,真要是干掉了法军一个正规团,估计这里可以摆庆功宴。
一股不祥的预感,从胡蒂尔心中油然而生。暗自猜测道:该不是独立的是法国人殖民军吧?
好在,有纯正的法军士兵俘虏在,证明这场战役中有主力部队参加。
如果是殖民军都打出这样的战绩,那么什么也别说了,赶快收拾东西回家吧,任务想都别想了。
起义军主力部队损失惨重,马赫迪不得不再次将目光投向英奥两国代表,希望获得更多的援助。
到底是见惯了大风大浪,杰雷特中将对这场伏击战的结果,并没有表示不满:“诸位,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让他过去吧!
根据惯例,法军的先头部队一般都是精锐,战斗力强一点儿也是正常的。后面的部队,就没那么厉害了。
当务之急,还是抓紧时间整训起义军,尽可能的提高战斗力。
我希望在这次伏击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后面的战斗中不要再次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