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有时候兵太多也是麻烦(2/3)
只一个档次。
尽管英国政府已经非常努力了,可受限于距离,大洋联盟的整合进度慢了不只一步。
如果战争持续个两三年,大洋联盟的力量自然可以汇聚起来;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敌人肯定不会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时间。
眼瞅着敌人的力量不断壮大,战场上的局势对大洋联盟越来越不利,各国政府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各国的海军已经参与到了护航运动中,空军也抽调了精锐飞行员增援不列颠,陆军也开始了集结。
只是想要击败大陆联盟,这些仍然不够。集结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力量,在这年头就是无敌的。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卷入这场战争,就是一个错误。
只可惜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参加战争容易,想要退出来就难了。
明面上,大家还是不列颠的好盟友,正在为这场战争而努力,私底下却已经暗流涌动。
一切都看最后的决战,如果不列颠能够在粉碎“海狮计划”的前提下,同时保住印度,那么大家还是好盟友。
但凡是其中之一发生意外,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忍痛割肉以止损。
只能说经验主义害死人,最近两百年每一次欧陆战争,英国人都是最后的大赢家。
长期以来的胜利,给大家带来了信心。再加上皇家海军拥有海权优势,各国又孤悬海外,预料中最坏的结果无非是不败不胜。
按照英国人的许诺,纵使不败不胜,大家也可以瓜分神罗、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海外殖民地。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就如同迟暮中的老人,再也不复往日里的活力。
……
国际上外交风云再起,战场上也是四面开花。随着马六甲海战的失利,英国人不得不在远东地区进行战略收缩。
除了中南半岛依旧在战斗外,其它地区都已经忍痛割肉。可这还是不够,大陆联盟没有给他们喘口气的机会。
意气风发的威廉总督,现在是痛苦并快乐着。男儿都有一个驰骋疆场的英雄梦,现在统帅大军的机会终于来了,威廉却头疼了。
不是谁都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能力,起码威廉总督就没有统帅百万大军的能力。
如果不是战争爆发,恐怕谁也不敢相信,大陆联盟在南洋地区居然能够动员出上百万大军。
然而,现实却真实发生了。荷兰人出兵十万、西班牙人出兵八万、葡萄牙出兵三千、加上奥属南洋直属部队十三万,会同陆陆续续赶来的贵族联军、民间武装,总兵力硬是突破了百万大关。
这还不是全部,每天都有新加入的部队,仿佛是源源不绝,搞得威廉总督都头大。
不同于非洲那种组织框架完善,直接按照之前的预备役构架编制就行,南洋这边大都是散装的。
光欧洲移民,自然凑不到百万大军,可是加上来兰芳自治省,就变得绰绰有余了。
要怪只能怪军功爵位体系吸引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弗朗茨大帝的信誉早就已经深入人心。
往日里,大家想要参与,主要是距离战场太远,征召令没有到这边,大家掺合不了。
现在机会送上了门,兰芳的华人家族也坐不住了。在利益的驱势下,大家克服了对英国人的恐惧,纷纷加入到了战争中来。
再加上贵族为了谋取更大的军功,不断扩招私军,联军的队伍急剧扩张。
不爱战争,那只是利益不够。谁都知道皇帝出手够大方,分地都用公顷做单位。
即便是拿不到爵位,分一块土地也是值得的。富贵险中求,但凡是想要翻身的有志青年,都出现在了军队中。
如果仔细深究的话,还可以发现留学生的身影。不光是自己参与,甚至还回国拉人。
百万大军气势是上去了,可战斗力却下来了。除了直属部队外,就只有部队贵族私军有战斗力,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
包括西班牙、荷兰派出来的部队,在威廉总督看来,都是跟着打酱油的。
明知道是乌合之众,威廉却不能拒绝大家的参战热情。一方面是利益捆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英国人施加足够的压力。
甭管是不是乌合之众,数量在这里放着,英国人就必须要分出重兵过来拦截。
反正都是比烂的年代,大陆联盟这边主战部队只有二三十万,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英国人也好不了多少。
从本土赶过来的援军都是新编部队,临时拉起来的殖民军,更是乌合之众中的极品。
真要是打起来了,威廉觉得自己这边还是略战便宜一些。同样是乌合之众居多,起码自己这边的部队士气高。
人数众多的民间武装,可不是威廉强征来的,他仅仅只是发出了号召,大家就主动送上门来了。
既然是为自己打仗,士气自然低不了。尤其是之前誓师的时候,威廉演讲上了头,直接向全军许诺赢得这场战争后,阵亡抚恤金不低于五百神盾、或者是五公顷土地。
本土新民和正规军没什么感觉,根据以往的惯例,这只是正常操作,陆陆
尽管英国政府已经非常努力了,可受限于距离,大洋联盟的整合进度慢了不只一步。
如果战争持续个两三年,大洋联盟的力量自然可以汇聚起来;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敌人肯定不会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时间。
眼瞅着敌人的力量不断壮大,战场上的局势对大洋联盟越来越不利,各国政府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各国的海军已经参与到了护航运动中,空军也抽调了精锐飞行员增援不列颠,陆军也开始了集结。
只是想要击败大陆联盟,这些仍然不够。集结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力量,在这年头就是无敌的。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卷入这场战争,就是一个错误。
只可惜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参加战争容易,想要退出来就难了。
明面上,大家还是不列颠的好盟友,正在为这场战争而努力,私底下却已经暗流涌动。
一切都看最后的决战,如果不列颠能够在粉碎“海狮计划”的前提下,同时保住印度,那么大家还是好盟友。
但凡是其中之一发生意外,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忍痛割肉以止损。
只能说经验主义害死人,最近两百年每一次欧陆战争,英国人都是最后的大赢家。
长期以来的胜利,给大家带来了信心。再加上皇家海军拥有海权优势,各国又孤悬海外,预料中最坏的结果无非是不败不胜。
按照英国人的许诺,纵使不败不胜,大家也可以瓜分神罗、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海外殖民地。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就如同迟暮中的老人,再也不复往日里的活力。
……
国际上外交风云再起,战场上也是四面开花。随着马六甲海战的失利,英国人不得不在远东地区进行战略收缩。
除了中南半岛依旧在战斗外,其它地区都已经忍痛割肉。可这还是不够,大陆联盟没有给他们喘口气的机会。
意气风发的威廉总督,现在是痛苦并快乐着。男儿都有一个驰骋疆场的英雄梦,现在统帅大军的机会终于来了,威廉却头疼了。
不是谁都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能力,起码威廉总督就没有统帅百万大军的能力。
如果不是战争爆发,恐怕谁也不敢相信,大陆联盟在南洋地区居然能够动员出上百万大军。
然而,现实却真实发生了。荷兰人出兵十万、西班牙人出兵八万、葡萄牙出兵三千、加上奥属南洋直属部队十三万,会同陆陆续续赶来的贵族联军、民间武装,总兵力硬是突破了百万大关。
这还不是全部,每天都有新加入的部队,仿佛是源源不绝,搞得威廉总督都头大。
不同于非洲那种组织框架完善,直接按照之前的预备役构架编制就行,南洋这边大都是散装的。
光欧洲移民,自然凑不到百万大军,可是加上来兰芳自治省,就变得绰绰有余了。
要怪只能怪军功爵位体系吸引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弗朗茨大帝的信誉早就已经深入人心。
往日里,大家想要参与,主要是距离战场太远,征召令没有到这边,大家掺合不了。
现在机会送上了门,兰芳的华人家族也坐不住了。在利益的驱势下,大家克服了对英国人的恐惧,纷纷加入到了战争中来。
再加上贵族为了谋取更大的军功,不断扩招私军,联军的队伍急剧扩张。
不爱战争,那只是利益不够。谁都知道皇帝出手够大方,分地都用公顷做单位。
即便是拿不到爵位,分一块土地也是值得的。富贵险中求,但凡是想要翻身的有志青年,都出现在了军队中。
如果仔细深究的话,还可以发现留学生的身影。不光是自己参与,甚至还回国拉人。
百万大军气势是上去了,可战斗力却下来了。除了直属部队外,就只有部队贵族私军有战斗力,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
包括西班牙、荷兰派出来的部队,在威廉总督看来,都是跟着打酱油的。
明知道是乌合之众,威廉却不能拒绝大家的参战热情。一方面是利益捆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英国人施加足够的压力。
甭管是不是乌合之众,数量在这里放着,英国人就必须要分出重兵过来拦截。
反正都是比烂的年代,大陆联盟这边主战部队只有二三十万,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英国人也好不了多少。
从本土赶过来的援军都是新编部队,临时拉起来的殖民军,更是乌合之众中的极品。
真要是打起来了,威廉觉得自己这边还是略战便宜一些。同样是乌合之众居多,起码自己这边的部队士气高。
人数众多的民间武装,可不是威廉强征来的,他仅仅只是发出了号召,大家就主动送上门来了。
既然是为自己打仗,士气自然低不了。尤其是之前誓师的时候,威廉演讲上了头,直接向全军许诺赢得这场战争后,阵亡抚恤金不低于五百神盾、或者是五公顷土地。
本土新民和正规军没什么感觉,根据以往的惯例,这只是正常操作,陆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