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1/3)
那人便是端王。
自东都叛乱开始,朝廷生变,动荡不休。郭朗以年迈体病为由,渐渐退出中枢,不大管事,相应的,端王因其身份显赫,被一部分与姚侯不投的大臣推出来参与议政,端王自己也一反常态,积极参事,到了如今,无论是在宗族或是百官当中,声望日显。
姚侯担忧,端王将会成为皇后腹中龙子继位的最大障碍。而如今,随着东都的覆灭,事情更是迫在眉睫。
他早就暗中有所布置了。
李玄度人不在京都,这是上天赐下的绝佳机会。今夜将心腹召来,便是打算抢在对方有所反应之前,立刻行动。
姚家的这个秘密会议从三更开始,一直持续到将近五更。经过半夜的紧张议事,定下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归纳起来三条。第一,继续拉拢郭朗,让他和自己站在一起。第二,迅速发动兵变,将端王极其同党扣下,阻止议政。第三,控制京都后,召集百官定下皇储,再以平叛之功,厚封李玄度和姜毅等人。
只要将端王一党给牢牢控制住,抢在他拥戴李玄度之前,以朝廷之名先行一步立下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那么,李玄度还想回来争皇位的话,于道义和舆论,他先就输了。
除非他不惧叛逆之名,公然和朝廷对抗,发兵攻打京都。
但即便是沈旸,想要篡位,也要先扶持一个傀儡皇帝。
如今朝廷定下了正统,还对他和姜毅加以厚封,他若继续作乱,人心思平,将成忘恩负义的典型,为天下之共贼。
姜毅身负姜氏整个家族之名,应不会公然和朝廷作对。
而李玄度,少年时就身有污点,若不收敛,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他了。
只要自己这边能先渡过目下这个危机,待权力巩固之后,其余之事,可暗中徐徐图之。
姚侯和众心腹在做出今夜三更行动的决定后,又过了一遍计划,不留任何纰漏,务必一击而中。
天光微亮,他命人取下了蒙住门窗的黑布。
虽紧张议事了半宿,此刻,眼底泛出层血丝,但当他望着窗外透入的晨曦,精神却极是亢奋,丝毫不觉疲惫。
众人趁着天早,从姚府后门悄然陆续离开。人散去后,姚侯稍稍小憩了片刻,见时辰差不多了,换上朝服,如往常那样,乘车去往皇宫,主持今日朝议。
这种朝议,自皇帝出京后,每隔一日,举行一次。地点就在长庆宫,不敢占用正殿,设于偏殿。
他入了偏殿,和往常一样,众官员已就位,众人见他到了,纷纷上来,和他寒暄招呼。
殿前三张主位,郭朗那里依然空着,端王已来,正坐在其中。
姚侯如常上前,向端王作揖行礼。
端王起身回礼,姚侯入座,众官员也按照各自的份位归位,肃静后,便是常规的议事内容。
姚侯入座,便想着今夜之事。拟等天黑行动之前,亲自再去一趟郭家,务必将郭朗老儿牢牢和自己绑在一起。他也无心议事,草草应对,完毕,起身正要离开,忽听端王道:“姚相留步!本王这里还有一事,要与姚相以及朝廷诸公商议。”
众官员面露凝重之色,立刻止步,纷纷望了过来。
姚侯迟疑了下,慢慢地坐了回去。
端王环视众人:“诸公不必担心,是件好事。本王昨日得到的消息,东都已破,逆首自上而下,皆覆灭,韩侯正接管东都,恢复秩序。”
实在是最近这一两年,朝廷频生变乱,大臣们杯弓蛇影,方才突然听到端王宣布有事,未免担心,待听到是这件盼望许久的好事,顿时松了口气,无不喜气洋洋,和身边的同僚低声议论了起来。
端王抬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神色随即转为肃穆,转身向着太庙方向跪地,郑重下拜,行礼过后,起身道:“朝廷之现状,诸公想必清楚,皇位空悬已久,而天下兆庶,不可以无主,正候待新君。本王身为宗室,又被推出协议朝政,于新君一事,长久挂怀。择日不如撞日,何人可做天下之主,今日想听诸位臣僚之见。”
他话音落下,殿中起先鸦雀无声,众人相互望着,一时没人开口,但很快,又开始相互交头接耳,嗡嗡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姚侯心跳蓦然加快。
他万万没有想到,端王竟比自己的动作还要快。
没等到今夜自己行动,他竟就趁着今早的机会把事情给捅了出来。
他压下心中那因事情陡然失控而生出的紧张和不详之感,立刻看向一个立在殿口附近的自己的官员,暗使眼色,示意立刻去将郭朗请来压场。
那人会意,朝他微微点头,趁着近旁之人不注意,悄悄退出殿门。
端王将这一幕收入眼中,装作没有看见,继续等待,等了片刻,见依然无人开口,那姚侯索性闭目,仿佛正在养神,便自己再次站起身。
他一起身,殿内便恢复了安静。
端王道:“诸位既不言,那就由本王来荐举一合适之人。他便是明宗四子,大行皇帝之皇叔秦王。秦王文武兼备,开西域,平边战,如今东都叛乱之所以得以平定,他更是劳苦功高。论正统,论功劳,放眼当朝,本王以为,再无第二人能出其
自东都叛乱开始,朝廷生变,动荡不休。郭朗以年迈体病为由,渐渐退出中枢,不大管事,相应的,端王因其身份显赫,被一部分与姚侯不投的大臣推出来参与议政,端王自己也一反常态,积极参事,到了如今,无论是在宗族或是百官当中,声望日显。
姚侯担忧,端王将会成为皇后腹中龙子继位的最大障碍。而如今,随着东都的覆灭,事情更是迫在眉睫。
他早就暗中有所布置了。
李玄度人不在京都,这是上天赐下的绝佳机会。今夜将心腹召来,便是打算抢在对方有所反应之前,立刻行动。
姚家的这个秘密会议从三更开始,一直持续到将近五更。经过半夜的紧张议事,定下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归纳起来三条。第一,继续拉拢郭朗,让他和自己站在一起。第二,迅速发动兵变,将端王极其同党扣下,阻止议政。第三,控制京都后,召集百官定下皇储,再以平叛之功,厚封李玄度和姜毅等人。
只要将端王一党给牢牢控制住,抢在他拥戴李玄度之前,以朝廷之名先行一步立下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那么,李玄度还想回来争皇位的话,于道义和舆论,他先就输了。
除非他不惧叛逆之名,公然和朝廷对抗,发兵攻打京都。
但即便是沈旸,想要篡位,也要先扶持一个傀儡皇帝。
如今朝廷定下了正统,还对他和姜毅加以厚封,他若继续作乱,人心思平,将成忘恩负义的典型,为天下之共贼。
姜毅身负姜氏整个家族之名,应不会公然和朝廷作对。
而李玄度,少年时就身有污点,若不收敛,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他了。
只要自己这边能先渡过目下这个危机,待权力巩固之后,其余之事,可暗中徐徐图之。
姚侯和众心腹在做出今夜三更行动的决定后,又过了一遍计划,不留任何纰漏,务必一击而中。
天光微亮,他命人取下了蒙住门窗的黑布。
虽紧张议事了半宿,此刻,眼底泛出层血丝,但当他望着窗外透入的晨曦,精神却极是亢奋,丝毫不觉疲惫。
众人趁着天早,从姚府后门悄然陆续离开。人散去后,姚侯稍稍小憩了片刻,见时辰差不多了,换上朝服,如往常那样,乘车去往皇宫,主持今日朝议。
这种朝议,自皇帝出京后,每隔一日,举行一次。地点就在长庆宫,不敢占用正殿,设于偏殿。
他入了偏殿,和往常一样,众官员已就位,众人见他到了,纷纷上来,和他寒暄招呼。
殿前三张主位,郭朗那里依然空着,端王已来,正坐在其中。
姚侯如常上前,向端王作揖行礼。
端王起身回礼,姚侯入座,众官员也按照各自的份位归位,肃静后,便是常规的议事内容。
姚侯入座,便想着今夜之事。拟等天黑行动之前,亲自再去一趟郭家,务必将郭朗老儿牢牢和自己绑在一起。他也无心议事,草草应对,完毕,起身正要离开,忽听端王道:“姚相留步!本王这里还有一事,要与姚相以及朝廷诸公商议。”
众官员面露凝重之色,立刻止步,纷纷望了过来。
姚侯迟疑了下,慢慢地坐了回去。
端王环视众人:“诸公不必担心,是件好事。本王昨日得到的消息,东都已破,逆首自上而下,皆覆灭,韩侯正接管东都,恢复秩序。”
实在是最近这一两年,朝廷频生变乱,大臣们杯弓蛇影,方才突然听到端王宣布有事,未免担心,待听到是这件盼望许久的好事,顿时松了口气,无不喜气洋洋,和身边的同僚低声议论了起来。
端王抬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神色随即转为肃穆,转身向着太庙方向跪地,郑重下拜,行礼过后,起身道:“朝廷之现状,诸公想必清楚,皇位空悬已久,而天下兆庶,不可以无主,正候待新君。本王身为宗室,又被推出协议朝政,于新君一事,长久挂怀。择日不如撞日,何人可做天下之主,今日想听诸位臣僚之见。”
他话音落下,殿中起先鸦雀无声,众人相互望着,一时没人开口,但很快,又开始相互交头接耳,嗡嗡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姚侯心跳蓦然加快。
他万万没有想到,端王竟比自己的动作还要快。
没等到今夜自己行动,他竟就趁着今早的机会把事情给捅了出来。
他压下心中那因事情陡然失控而生出的紧张和不详之感,立刻看向一个立在殿口附近的自己的官员,暗使眼色,示意立刻去将郭朗请来压场。
那人会意,朝他微微点头,趁着近旁之人不注意,悄悄退出殿门。
端王将这一幕收入眼中,装作没有看见,继续等待,等了片刻,见依然无人开口,那姚侯索性闭目,仿佛正在养神,便自己再次站起身。
他一起身,殿内便恢复了安静。
端王道:“诸位既不言,那就由本王来荐举一合适之人。他便是明宗四子,大行皇帝之皇叔秦王。秦王文武兼备,开西域,平边战,如今东都叛乱之所以得以平定,他更是劳苦功高。论正统,论功劳,放眼当朝,本王以为,再无第二人能出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