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5/8)
也不是没有,一直以来都掌握在巡检都御使陈梦雷手中,这件事情说起来确实真的有些搞笑,按照中国的历史传统,就官僚体系来说,陈梦雷的这个职位类似于“左都御使”或者“御使中丞”之类,是地地道道的文职官员,但到了汉军政府这里,都察院却变成了一个半文半武的怪胎,一方面行使着传统文官职权,一方面却掌握着一支独立在文官系统之外的“衙役部队”,这支部队主要由军方的退役人员组成,大部分都是原来率先投靠林风的京城地痞流氓,之前这支部队驻扎在北京城的各个角落,充当治安军的角色,全军约有一千五百人左右,陈梦雷给它起了个名称,叫“大汉督察院衙卫”,实际上不论是军方还是政府,之前都把它当作承天府的衙役,只是不由承天府府尹指挥罢了。
眼下这支部队显然非常走运的得到了汉王的重视,目前汉军小朝廷执行内务工作的衙门只有三个,那就是军方系统的宪兵部队、大汉军械粮秣统计衙门以及陈梦雷的都察院,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林风发现这三个系统的职权确实有些重叠,而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它们绝对会发生权力冲突,而现在正是纠正这个错误的时机。出于彻底解决问题的考虑,林风召集汪士荣和陈梦雷,正式划分了职权,林风直接掌握的宪兵部队只负责军队内部的纪律问题,而汪士荣的军统组织只负责对外进行特务活动,从今往后,大汉控制区内涉及叛乱、反间谍、贪污贿赂、渎职等内部案件则由等陈梦雷的都察院系统负责。
出乎意料的是,当权力划分完毕之后,这个构架体系遭到了李光地的置疑,宪兵部队以及军统倒也罢了,李光地的矛头直接指向了陈梦雷的都察院,宣布改制的第二天,以李光地为首的文官系统纷纷递交奏折,强烈反对授予都察院如此重大的权力,而支撑这个论点的就是前明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等臭名卓著的先鉴,实际上这个怀疑倒也没什么不对,林风组建这个机构的目的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老实说这个东西确实有点头疼,这种组织确实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在独裁条件下,这个危险的组织又非常容易失控,从而演变成一个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集团,在犹犹豫豫举棋不定的情况下,林风不得不召集北京城的高级官员进行了集中讨论,经过长达数小时的辩论和争执,汉军小朝廷的各个派系勉强达成了政治妥协,陈梦雷的都察院的权力得到了大大限制,它监督官员操守的职权被大大缩水,尤其是取消了对嫌疑官员的逮捕权,在未得到文官政府高层的认可,都察院仅仅只能对其进行侦察后向上报告。
尘埃落定,各个派系在这场权力盛宴中各自大捞了一把,李光地的政府行政体系得到了安全保证;陈梦雷的都察院得到了两个旅的正式编制,被林风授予“巡检都卫”的军旗;而总参谋部组建二线兵团的建议也勉强获得了通过——本来这次没总参谋部什么事,不过这次周培公在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中得到了一些灵感,经过实践证明,民团、团练等地主武装确实是政府军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目前军力不敷使用的情况下,而这里唯一的障碍就是朝廷是否能够控制的问题,如果要把他们从地主手里夺取过来,达到完整的控制的目的,那就意味着政府为他们提供部分军饷和物资补给,但目前汉军脆弱的财政收入显然难以承受,在这个两难的条件限制下,周培公提出了“军官控制法”——这个意思就是在大汉控制区内,绝对禁止地主拥有私兵,而是按照地域以及人口密度挑选适龄男子组建“大汉团练”,这支部队从属于各个地方的宗族势力和地主,并不脱离生产,平时亦可以接受地主指派充当家丁护院狗腿子之类,亦可接受宗族族长的命令,针对违背中华民族传统善良风俗的奸夫**搞搞浸猪笼、坐木驴之类活动,总之除了不允许无故大规模集结之外政府不进行过多的干涉,农时耕种,闲时训练,武器装备以轻装冷兵器为主,非战时由国家保存掌控,相对于原来意义上的地主私兵,唯一的区别就是其排以上军官由总参谋部派遣现役军官担任。
这个充满妥协意味的收编计划脱胎于不久之前的实践经验——起先因为迁徙流民,滦州、滦河一代的地主对这场流民大迁徙恐惧非常,于是在汉军的协助下建立了大批民团,虽然最后这支武装力量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但周培公却从里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这次刘栳泗将军镇压农民起义的行动也让人看到了民兵的巨大潜力,所以借着这个权力瓜分的机会,军方趁机提出了这个要求。
斟酌玩味一番之后,林风确实非常动心,虽然这支民兵不象民兵、地方部队不像地方部队的怪胎令他很是吃惊,但不能否认,若是真能这样不花什么钱而建立起这样一支辅助军确实充满诱惑力,且不说能不能打仗,最起码要比匆匆征召的民夫要强得多,至少可以充当辎重部队,不过这个计划能不能实现还尚待考验,据林风所知,封建地主可不像二十一世纪的国家公民,独立性要强得多,若是因为执行这个计划引起地主阶级的大面积反弹,从而影响自己的统治根基的话,那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出于谨慎方面的考虑,林风授权总参谋部首先在保定府一带进行初步地试点试验,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也
眼下这支部队显然非常走运的得到了汉王的重视,目前汉军小朝廷执行内务工作的衙门只有三个,那就是军方系统的宪兵部队、大汉军械粮秣统计衙门以及陈梦雷的都察院,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林风发现这三个系统的职权确实有些重叠,而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它们绝对会发生权力冲突,而现在正是纠正这个错误的时机。出于彻底解决问题的考虑,林风召集汪士荣和陈梦雷,正式划分了职权,林风直接掌握的宪兵部队只负责军队内部的纪律问题,而汪士荣的军统组织只负责对外进行特务活动,从今往后,大汉控制区内涉及叛乱、反间谍、贪污贿赂、渎职等内部案件则由等陈梦雷的都察院系统负责。
出乎意料的是,当权力划分完毕之后,这个构架体系遭到了李光地的置疑,宪兵部队以及军统倒也罢了,李光地的矛头直接指向了陈梦雷的都察院,宣布改制的第二天,以李光地为首的文官系统纷纷递交奏折,强烈反对授予都察院如此重大的权力,而支撑这个论点的就是前明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等臭名卓著的先鉴,实际上这个怀疑倒也没什么不对,林风组建这个机构的目的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老实说这个东西确实有点头疼,这种组织确实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在独裁条件下,这个危险的组织又非常容易失控,从而演变成一个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集团,在犹犹豫豫举棋不定的情况下,林风不得不召集北京城的高级官员进行了集中讨论,经过长达数小时的辩论和争执,汉军小朝廷的各个派系勉强达成了政治妥协,陈梦雷的都察院的权力得到了大大限制,它监督官员操守的职权被大大缩水,尤其是取消了对嫌疑官员的逮捕权,在未得到文官政府高层的认可,都察院仅仅只能对其进行侦察后向上报告。
尘埃落定,各个派系在这场权力盛宴中各自大捞了一把,李光地的政府行政体系得到了安全保证;陈梦雷的都察院得到了两个旅的正式编制,被林风授予“巡检都卫”的军旗;而总参谋部组建二线兵团的建议也勉强获得了通过——本来这次没总参谋部什么事,不过这次周培公在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中得到了一些灵感,经过实践证明,民团、团练等地主武装确实是政府军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目前军力不敷使用的情况下,而这里唯一的障碍就是朝廷是否能够控制的问题,如果要把他们从地主手里夺取过来,达到完整的控制的目的,那就意味着政府为他们提供部分军饷和物资补给,但目前汉军脆弱的财政收入显然难以承受,在这个两难的条件限制下,周培公提出了“军官控制法”——这个意思就是在大汉控制区内,绝对禁止地主拥有私兵,而是按照地域以及人口密度挑选适龄男子组建“大汉团练”,这支部队从属于各个地方的宗族势力和地主,并不脱离生产,平时亦可以接受地主指派充当家丁护院狗腿子之类,亦可接受宗族族长的命令,针对违背中华民族传统善良风俗的奸夫**搞搞浸猪笼、坐木驴之类活动,总之除了不允许无故大规模集结之外政府不进行过多的干涉,农时耕种,闲时训练,武器装备以轻装冷兵器为主,非战时由国家保存掌控,相对于原来意义上的地主私兵,唯一的区别就是其排以上军官由总参谋部派遣现役军官担任。
这个充满妥协意味的收编计划脱胎于不久之前的实践经验——起先因为迁徙流民,滦州、滦河一代的地主对这场流民大迁徙恐惧非常,于是在汉军的协助下建立了大批民团,虽然最后这支武装力量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但周培公却从里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这次刘栳泗将军镇压农民起义的行动也让人看到了民兵的巨大潜力,所以借着这个权力瓜分的机会,军方趁机提出了这个要求。
斟酌玩味一番之后,林风确实非常动心,虽然这支民兵不象民兵、地方部队不像地方部队的怪胎令他很是吃惊,但不能否认,若是真能这样不花什么钱而建立起这样一支辅助军确实充满诱惑力,且不说能不能打仗,最起码要比匆匆征召的民夫要强得多,至少可以充当辎重部队,不过这个计划能不能实现还尚待考验,据林风所知,封建地主可不像二十一世纪的国家公民,独立性要强得多,若是因为执行这个计划引起地主阶级的大面积反弹,从而影响自己的统治根基的话,那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出于谨慎方面的考虑,林风授权总参谋部首先在保定府一带进行初步地试点试验,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