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2/3)
年那一场鸿门宴逃不脱关系。
在各州遍地饿殍的时候,的确正是侯爷扬名天下的时机,若这一招用得巧妙得当,离那个位置,能更近一步。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还真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在主公心里,怕压根不屑用这种手段。
似主公这样光明磊落之人,实在是乱世明主,怕是从未用过这等卑劣手段,干何事都是举止磊落!
裴延一顿感慨,外加自愧不如,低头开始给家中回信,想起出自兄长之手的那封家书,提笔,落字。
“兄长不必为我担心,吾主公乃明主,行事磊落,且对弟十分关照。年前主公曾万分忧虑,怕弟孤身一人,费神替弟寻妇,虽事未成,但弟感激万分,借古人一言,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罢。兄长听弟一言,主公接手并州后,还请兄长万勿心怀芥蒂,吾裴氏上下,需得一心奉陆侯为主。”
写到这里,笔尖微顿,裴延继续落笔,写道。
“时移世易,如今已到分久必合之际,主公虽出身微末,但有大才,且常怀爱民仁德之心。万望兄长相劝阿父,勿要固执己见,需得以并州百姓为重。纷争不止,百姓苦已久矣……”
“阿兄,珍重。弟延留。”
裴延与一般的士族郎君最大的不同,便在于他身上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傲气,他十几岁起,便跟着师长师兄弟们游历天下。
是真正的游历,而非乘着昂贵舒适的马车,四处游山玩水。
他亲眼看到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一年辛苦劳作之后,来之不易的粮食,是如何被当地的豪绅夺走。
也曾踏进那破败的农户家中讨一口水,抬头便能看到茅草屋上的破洞,有个孩童光溜溜的,趴在榻上,睁着双在瘦削面颊上显得大得突兀的眼,盯着他这个外来的客。
幸福美满的家庭,下一刻就有可能面临兵事,不得不举家逃离。
彼此相爱的夫妻,也许第二日就收到了征兵的文书,不得不分离。
……还有很多,裴延亲眼目睹这些,他对这些贫苦的百姓有着天然的怜悯和同情。
他曾寄希望于皇室,他曾单纯的想,只要他能教导出一个心怀天下的皇子,然后辅佐他上位,那之后,天下便能太平了。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自己的天真,皇室从骨子里便烂了,迂腐、奢靡、肆意、挥金如土,视百姓如猪狗蝼蚁……整个皇室都是如此。
那时的他失望透顶,很快便主动求离开。
直到现在,裴延自认终于找到了一个能改变这种现状的明主。
……
写好了信,裴延很快命人将信寄出。
几日后,夜里,身在并州的裴延兄长,裴育便收到了这封来自弟弟的信件。
裴育乃家中长子,比不上三弟自小聪明,但性子最为沉稳,他细细看过这封信,眉心蹙起,又逐渐松开。
其妻戚氏见夫君如此神色,捧了盏茶水过去,轻声道,“夫君,可是三弟那里出了什么事,竟惹你这样忧虑?”
裴育微微松了绷紧的脸,没有同妻子多说什么,摇头,“没什么,我去父亲那里一趟,晚了就不回来了,你不必等我,早些顾自己歇了。”
说罢,起身出了屋子。
裴育一走,屋子骤然冷清了下来,戚氏望着空荡荡的屋子,掩饰住眼里的失落,捉着帕子,安慰自己。
“没什么,夫君本来就是这样的性子。”
虽这样安慰自己,戚氏仍然心里不是滋味,她出嫁之前,曾幻想过自己婚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裴家家风清正,从不纳妾,夫君裴育也的确如此,除了她之外,再无别的人。
裴育会记住她的生辰,让人准备一份绝对让她面上有光的生辰礼。
他从不和她发脾气,即便偶尔起了争执,也绝不会口出恶言,至多住进客房,彼此冷静数日,便又能恢复如初,两人继续过相敬如宾的日子。
连娘也劝她,要惜福,裴育很好。
戚氏剪下一截烛心,烛火一下子更亮了,她心中却仍是阴霾:也许是我要的太多了,可能是我还不够惜福吧。
……
却说裴育出了门,脚下毫不停留朝父亲的院子去。
果然,父亲还未歇下,正在书房中,桌案上放着一杯浓茶,书房内的榻上铺了被褥,今夜父亲怕是要在这里歇了。
他入内,裴父仿佛早就知道了一样,“三郎来信了?”
裴育颔首,“是,还请父亲过目。”
他将书信奉上,裴父接过去,以一种缓慢的速度,看完了整封家书。
“谈谈你的想法。”裴父一对锐利精亮的眸子,盯着长子,似是要透过他的脸,看穿他心里的想法一样。
裴育微微迟疑,张嘴道,“儿子以为,三弟之言,并无不对之处。三弟一贯聪颖,能令他甘心奉为明主之人,绝不可能是沽名钓誉之辈。再者,陆侯对并州有恩。”
前面几句,裴父还听得神色淡淡,直到最后一句,他神情微微一顿。
的确有恩。
况且,裴家早就低头了不是麽,只是他一直固执己见,不肯接受这个现实罢了。
裴父转过
在各州遍地饿殍的时候,的确正是侯爷扬名天下的时机,若这一招用得巧妙得当,离那个位置,能更近一步。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还真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在主公心里,怕压根不屑用这种手段。
似主公这样光明磊落之人,实在是乱世明主,怕是从未用过这等卑劣手段,干何事都是举止磊落!
裴延一顿感慨,外加自愧不如,低头开始给家中回信,想起出自兄长之手的那封家书,提笔,落字。
“兄长不必为我担心,吾主公乃明主,行事磊落,且对弟十分关照。年前主公曾万分忧虑,怕弟孤身一人,费神替弟寻妇,虽事未成,但弟感激万分,借古人一言,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罢。兄长听弟一言,主公接手并州后,还请兄长万勿心怀芥蒂,吾裴氏上下,需得一心奉陆侯为主。”
写到这里,笔尖微顿,裴延继续落笔,写道。
“时移世易,如今已到分久必合之际,主公虽出身微末,但有大才,且常怀爱民仁德之心。万望兄长相劝阿父,勿要固执己见,需得以并州百姓为重。纷争不止,百姓苦已久矣……”
“阿兄,珍重。弟延留。”
裴延与一般的士族郎君最大的不同,便在于他身上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傲气,他十几岁起,便跟着师长师兄弟们游历天下。
是真正的游历,而非乘着昂贵舒适的马车,四处游山玩水。
他亲眼看到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一年辛苦劳作之后,来之不易的粮食,是如何被当地的豪绅夺走。
也曾踏进那破败的农户家中讨一口水,抬头便能看到茅草屋上的破洞,有个孩童光溜溜的,趴在榻上,睁着双在瘦削面颊上显得大得突兀的眼,盯着他这个外来的客。
幸福美满的家庭,下一刻就有可能面临兵事,不得不举家逃离。
彼此相爱的夫妻,也许第二日就收到了征兵的文书,不得不分离。
……还有很多,裴延亲眼目睹这些,他对这些贫苦的百姓有着天然的怜悯和同情。
他曾寄希望于皇室,他曾单纯的想,只要他能教导出一个心怀天下的皇子,然后辅佐他上位,那之后,天下便能太平了。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自己的天真,皇室从骨子里便烂了,迂腐、奢靡、肆意、挥金如土,视百姓如猪狗蝼蚁……整个皇室都是如此。
那时的他失望透顶,很快便主动求离开。
直到现在,裴延自认终于找到了一个能改变这种现状的明主。
……
写好了信,裴延很快命人将信寄出。
几日后,夜里,身在并州的裴延兄长,裴育便收到了这封来自弟弟的信件。
裴育乃家中长子,比不上三弟自小聪明,但性子最为沉稳,他细细看过这封信,眉心蹙起,又逐渐松开。
其妻戚氏见夫君如此神色,捧了盏茶水过去,轻声道,“夫君,可是三弟那里出了什么事,竟惹你这样忧虑?”
裴育微微松了绷紧的脸,没有同妻子多说什么,摇头,“没什么,我去父亲那里一趟,晚了就不回来了,你不必等我,早些顾自己歇了。”
说罢,起身出了屋子。
裴育一走,屋子骤然冷清了下来,戚氏望着空荡荡的屋子,掩饰住眼里的失落,捉着帕子,安慰自己。
“没什么,夫君本来就是这样的性子。”
虽这样安慰自己,戚氏仍然心里不是滋味,她出嫁之前,曾幻想过自己婚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裴家家风清正,从不纳妾,夫君裴育也的确如此,除了她之外,再无别的人。
裴育会记住她的生辰,让人准备一份绝对让她面上有光的生辰礼。
他从不和她发脾气,即便偶尔起了争执,也绝不会口出恶言,至多住进客房,彼此冷静数日,便又能恢复如初,两人继续过相敬如宾的日子。
连娘也劝她,要惜福,裴育很好。
戚氏剪下一截烛心,烛火一下子更亮了,她心中却仍是阴霾:也许是我要的太多了,可能是我还不够惜福吧。
……
却说裴育出了门,脚下毫不停留朝父亲的院子去。
果然,父亲还未歇下,正在书房中,桌案上放着一杯浓茶,书房内的榻上铺了被褥,今夜父亲怕是要在这里歇了。
他入内,裴父仿佛早就知道了一样,“三郎来信了?”
裴育颔首,“是,还请父亲过目。”
他将书信奉上,裴父接过去,以一种缓慢的速度,看完了整封家书。
“谈谈你的想法。”裴父一对锐利精亮的眸子,盯着长子,似是要透过他的脸,看穿他心里的想法一样。
裴育微微迟疑,张嘴道,“儿子以为,三弟之言,并无不对之处。三弟一贯聪颖,能令他甘心奉为明主之人,绝不可能是沽名钓誉之辈。再者,陆侯对并州有恩。”
前面几句,裴父还听得神色淡淡,直到最后一句,他神情微微一顿。
的确有恩。
况且,裴家早就低头了不是麽,只是他一直固执己见,不肯接受这个现实罢了。
裴父转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