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节(1/3)
“嗯,这便好,只是,”庾氏迟疑了一下,才小声道,“我闲来算了算,家中大小老幼,主子便有六十余,大小婆子、门房、侍卫,加起来有六百多人,这路上用度倒还是其次,但蓟城里,若购要购得六百余人的大宅,还得要二十万银钱,加上那边物价,每日菜蔬、衣物,这只出不入,怕是难以维持啊?”
她还拿了一个账本,递给夫君。
“咱们宫廷中的财物还有不少,坚持数年都可,先前吾友王悦建了只海船商队,我也曾入过一股,养家大可不必担心,”司马绍认真翻看着账本,一边安慰她,一边困惑道,“倒是夫人,为何对这蓟城物价如此清楚?”
庾氏道:“从这书里。”
说着,便拿了一本被翻得有些破损的书籍,上边写着《数字与家账演算——北方出版社》,其中以蓟城物价为例,细细写着记账之法,还洋洋洒洒地的在封底标注这些是北方人都要学的东西,感谢汇编的那些作者云云。
“夫人真是聪慧。”司马绍笑了笑,想起这是王悦当年人北方捎带来的书,考虑起路上认真学学。
庾氏应了一声,悄悄把书放到一边。
她其实看的并不是这一本,而是北地高官崔鸢一本叫《蓟城所见》,其中粗写了北方她在北方遇到的各种风土人情、本地物产。
如今的世家妇人,是敢妄想女帝这种才华地位的,但却免不得羡慕崔鸢,期待若是自己换位而处,能出何等成就。
毕竟,崔鸢当年也是她们见过,且多有书信往来的姑娘,做的事情,也都是凡人之属。
她本来是当太子妃,如今失却权位,却也没有太多的遗憾。
毕竟,南方妇人,有几个不期盼能去北方一见风光。
养尊处优,贵妇们谁都不缺,但是……
庾氏想着书里那自由而肆意的文字,那是她们终身不可得见到的自由。
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而是,可以此身能由己做主,不必被家族、恩义、婚约摆布的自由。
她又看到女儿那天真无暇的脸颊。
吾女兴男,或许,去了北地,哪怕你没有了王室尊荣,一样可以肆意自在吧?
……
315年9月,魏瑾离开建邺,乘船返回蓟城。
建邺挽救者无数,送行的人一直众城外排到城中。
而她也没有走直线,而是势巡视了沿途州府,尤其是在徐州时,接收了晋朝最后一股力量,那便是祖逖周抚二人的军队。
至此,以太行山之左的吕梁山为界,黄河秦岭以东,都已经落入她的版图。
在行至洛阳一带时,本地的豪强望风来投,已与空城无异的洛阳终于又在她经过时有了些人气。
她想称帝的话,在南北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纵横勾连南北的洛阳是最好的选择,不过眼前这个情形,洛阳已经被匈奴人又烧了一次,暂时不怎么适合当都城。
于是便接见了这里的豪强李矩,顺便收编了这里。
李矩倒规矩的紧,没有一点反抗的意思,他纠结乡里在这洛阳一带抵抗匈奴多年,其中艰难只有自己知道。
他只有一个请求,便是想要在魏瑾旗下,于将来收复关中之时,能效一份力。
魏瑾没有拒绝他,同意了他的要求。
毕竟在历史上,这个李矩也算是和西凉的张氏一样,有孤忠之名。
但也有点感慨。
在晋帝败后,王旗转易,这些民间的忠勇之士再没有一点投机的心思,来她手下时,已经没有办法再如当年那般,一个地方待不顺心,便能随意带兵投奔其它势力。
现在,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她收编起来,自然也不必如原先那般嫌弃麻烦,从而不理会了。
她让人占据了新函谷关,原本的函谷关因为黄河的水土流而失去了原本的防卫能力,占据了这里,也不必担心匈奴再来侵犯洛阳,可以安心发展生产,等到民生恢复了,匈奴灭亡,便可以在这里称帝了。
大约也就一年时间便差不多了。
至于匈奴就更不必担心,他们一天天都在恐惧自己何时打过去,听说都已经在讨论迁都之事了。
在逛了洛阳后,她便顺水路回到蓟城,这里已经是临近冬月,河水都将要结冰了,若非她坐的汽船,还真没办法这么快就回都。
她回蓟城那天,全城欢呼,比过年还热闹。
民众都已经知晓她剿灭晋室,一统南北的伟业,处处可见他们喜大普奔的神情。
这种荣耀让人上头,别说魏瑾了,连玩家都抗不住。
不过再劲爆的话题,聊了几天后,也会平息下去,北方政权在收服南方后,又开始盘起来,仿佛进入冬眠阶段,默默消化着的南方的大片土地。
南边她主要控制的军权,本地宗族的却没有大肆打压,因为南方的开发困难,要是把这些宗族取缔了,只凭借官府,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但宗族在那些未开化的贫瘠之地,却会竭尽全力,因此这是他们将来的根基,至于开发出来以后几十年会发生什么事,谁知道呢?
确定了治政方针后,魏瑾准备起了今年的新年。
她以为今年差不多就这样
她还拿了一个账本,递给夫君。
“咱们宫廷中的财物还有不少,坚持数年都可,先前吾友王悦建了只海船商队,我也曾入过一股,养家大可不必担心,”司马绍认真翻看着账本,一边安慰她,一边困惑道,“倒是夫人,为何对这蓟城物价如此清楚?”
庾氏道:“从这书里。”
说着,便拿了一本被翻得有些破损的书籍,上边写着《数字与家账演算——北方出版社》,其中以蓟城物价为例,细细写着记账之法,还洋洋洒洒地的在封底标注这些是北方人都要学的东西,感谢汇编的那些作者云云。
“夫人真是聪慧。”司马绍笑了笑,想起这是王悦当年人北方捎带来的书,考虑起路上认真学学。
庾氏应了一声,悄悄把书放到一边。
她其实看的并不是这一本,而是北地高官崔鸢一本叫《蓟城所见》,其中粗写了北方她在北方遇到的各种风土人情、本地物产。
如今的世家妇人,是敢妄想女帝这种才华地位的,但却免不得羡慕崔鸢,期待若是自己换位而处,能出何等成就。
毕竟,崔鸢当年也是她们见过,且多有书信往来的姑娘,做的事情,也都是凡人之属。
她本来是当太子妃,如今失却权位,却也没有太多的遗憾。
毕竟,南方妇人,有几个不期盼能去北方一见风光。
养尊处优,贵妇们谁都不缺,但是……
庾氏想着书里那自由而肆意的文字,那是她们终身不可得见到的自由。
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而是,可以此身能由己做主,不必被家族、恩义、婚约摆布的自由。
她又看到女儿那天真无暇的脸颊。
吾女兴男,或许,去了北地,哪怕你没有了王室尊荣,一样可以肆意自在吧?
……
315年9月,魏瑾离开建邺,乘船返回蓟城。
建邺挽救者无数,送行的人一直众城外排到城中。
而她也没有走直线,而是势巡视了沿途州府,尤其是在徐州时,接收了晋朝最后一股力量,那便是祖逖周抚二人的军队。
至此,以太行山之左的吕梁山为界,黄河秦岭以东,都已经落入她的版图。
在行至洛阳一带时,本地的豪强望风来投,已与空城无异的洛阳终于又在她经过时有了些人气。
她想称帝的话,在南北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纵横勾连南北的洛阳是最好的选择,不过眼前这个情形,洛阳已经被匈奴人又烧了一次,暂时不怎么适合当都城。
于是便接见了这里的豪强李矩,顺便收编了这里。
李矩倒规矩的紧,没有一点反抗的意思,他纠结乡里在这洛阳一带抵抗匈奴多年,其中艰难只有自己知道。
他只有一个请求,便是想要在魏瑾旗下,于将来收复关中之时,能效一份力。
魏瑾没有拒绝他,同意了他的要求。
毕竟在历史上,这个李矩也算是和西凉的张氏一样,有孤忠之名。
但也有点感慨。
在晋帝败后,王旗转易,这些民间的忠勇之士再没有一点投机的心思,来她手下时,已经没有办法再如当年那般,一个地方待不顺心,便能随意带兵投奔其它势力。
现在,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她收编起来,自然也不必如原先那般嫌弃麻烦,从而不理会了。
她让人占据了新函谷关,原本的函谷关因为黄河的水土流而失去了原本的防卫能力,占据了这里,也不必担心匈奴再来侵犯洛阳,可以安心发展生产,等到民生恢复了,匈奴灭亡,便可以在这里称帝了。
大约也就一年时间便差不多了。
至于匈奴就更不必担心,他们一天天都在恐惧自己何时打过去,听说都已经在讨论迁都之事了。
在逛了洛阳后,她便顺水路回到蓟城,这里已经是临近冬月,河水都将要结冰了,若非她坐的汽船,还真没办法这么快就回都。
她回蓟城那天,全城欢呼,比过年还热闹。
民众都已经知晓她剿灭晋室,一统南北的伟业,处处可见他们喜大普奔的神情。
这种荣耀让人上头,别说魏瑾了,连玩家都抗不住。
不过再劲爆的话题,聊了几天后,也会平息下去,北方政权在收服南方后,又开始盘起来,仿佛进入冬眠阶段,默默消化着的南方的大片土地。
南边她主要控制的军权,本地宗族的却没有大肆打压,因为南方的开发困难,要是把这些宗族取缔了,只凭借官府,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但宗族在那些未开化的贫瘠之地,却会竭尽全力,因此这是他们将来的根基,至于开发出来以后几十年会发生什么事,谁知道呢?
确定了治政方针后,魏瑾准备起了今年的新年。
她以为今年差不多就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