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诞生[美娱]_383(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不少记者同时还心仪着其他男演员,但威廉·布兰德利的确是他们考虑过是否配得上戛纳影帝,最终也普遍都给予肯定的演员——刚刚记者们互相争论的时候,可没少人喊过威廉·布兰德利的名字呢。
    “啪啪——啪啪啪啪——”
    掌声由小到大,在电视直播画面里的威廉·布兰德利站起身上台领奖时,刹那间又上了一个台阶,“哗哗哗”的掌声顿时如同海浪一般席卷了整个德彪西大厅。
    第201章《名利场》
    与《名利场》约定的时间如期而至。
    戛纳电影节后,杂志与脱口秀等媒体的专访邀约纷至沓来,其中不乏《帝国》、《首映》与《纽约客》、《名利场》这样在全世界也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刊物,亚蒙·高夫曼为威廉接下了两个专访,一个是法国的《首映》,另外一个就是美国的《名利场》。
    《名利场》在北美主流期刊中拥有数一数二的地位,类似于时尚界的《Vogue》,专访对象多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华府政客、金融寡头或是知名学者教授之类,好莱坞当红明星只占其中一个部分,读者也多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精英阶层,和《纽约客》的受众有部分重叠。
    不过在好莱坞,提起《名利场》,最有名的当属颁奖季杂志社主办的两场活动,一个是每年的奥斯卡举行前夕,《名利场》会邀请十几位好莱坞男女演员,拍摄一幅三页折叠的大幅插页海报,受邀的无一不是过去一年里大出风头的明星,另一个则是由杂志赞助主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后举行,邀请了当晚所有提名演员的“奥斯卡之夜”派对了。
    威廉和众多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演员一起上过好莱坞专辑的封面,也参加过颁奖典礼后的“奥斯卡之夜”派对,但是单独接受《名利场》的专访,并且为杂志拍摄封面,还是第一次。
    本来他刚从欧洲飞回来,正在倒时差,想要将专访延后的,不过《名利场》的主编听说后,强烈要求将专访安排在他在比弗利山庄的家里,如果可能的话,再拍几张照片更好,他们早就想参观并报道一下这座曾被无数八卦小报好奇,甚至动用直升机偷拍全景图的别墅了。
    时间定在上午九点,《名利场》派来的记者非常准时,差五分钟的时候就按响了门铃,电话确认了对方已经抵达大门外后,威廉通过遥控打开了大门,不过沿着绿荫小道驶进来的车辆让他忍不住挑起了眉毛——他本以为做一场专访顶多两三个记者也就够了,结果驶进大门的是整整三辆车,其中两辆还是中型SUV。
    原来《名利场》的主编是派来了一整个团队,从带队记者到文字记者,从摄影师到灯光师,从化妆师到造型师、布景师,足足十七八个人。
    威廉为这支庞大的队伍感到惊讶。
    结果安妮说:“我们已经把队伍精简了啊,威尔,如果是在纽约的摄影棚里拍摄,会有整整两层楼的人围着你打转呢。”
    安妮全名是安妮·莱博维茨,《名利场》签约摄影师,曾拍下约翰·列侬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就是列侬赤裸蜷曲着身体拥抱小野洋子的那张——其实从安妮带队而来上看,就能了解到《名利场》有多重视这次专访了,因为她不仅以擅长拍摄名流肖像闻名,也是全世界最好、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
    威廉站在正厅将一行人迎了进来,一些人去寻找整栋房子里风景最好的房间并安置各种照相灯光设备去了,他在剩下记者的强烈要求之下,带着他们参观整栋房子。
    安妮·莱博维茨有一头蓬松的姜黄色头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没有化妆,参观全程没有停下过手中的相机,甚至还抓拍了好几张威廉穿着日常便装——T恤上还印着《星球大战》黑武士的头像,很显然是一件电影周边产品——在房子里行走停留的照片。
    “我喜欢拍名人在家的样子,没有过多的修饰,是他们最自然的状态,生活化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更细腻的人物性格,人们也更希望能多了解名人们在镜头外的样子。”咔嚓。咔嚓。咔嚓。她一边拍着房子的细节一边说:“但是我还没遇到过几个名人喜欢在没化妆、没打理发型、没换上漂亮衣服时被拍。”
    “‘我们希望摄影师无所畏惧、目空一切。我们希望拍摄对象不装腔作势、不矫揉造作。’你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吗。”
    安妮·莱博维茨停下了动作,眼睛从相机后面露了出来,看着威廉一脸惊异。
    威廉站在窗前侧头朝她微笑:“《照片不是一种观点,抑或一种观点》,我看过这本书,写的非常棒。”
    咔嚓。咔嚓。咔嚓。安妮·莱博维茨摆弄着手中的相机,笑容变得分外热情:“知道你这么评价,苏珊绝对会很高兴的。”
    ——苏珊·桑塔格不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家,还是安妮·莱博维茨的挚友,曾在七十年代鄙夷摄影,认为这称不上是艺术,但在结识莱博维茨后改变了想法,并在98年为摄影艺术、或者说是为安妮·莱博维茨写了《照片不是一种观点,抑或一种观点》这本书。苏珊·桑塔格是双性恋,安妮·莱博维茨虽然从未公布过性向,但因为两人从1988年起就同居在一起生活,并共同出席所有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