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200个蛋到店不过三天,就卖剩这十来个了。”
    “下一批,还不知道啥时候呢?”
    李满囤一听说这家掌柜收鸭蛋,便即招手叫个一个伙计,问道:“这位小哥,我请问一下,贵店现在收鸭蛋?”
    伙计点头:“是的,客官。”
    “我们掌柜的收鸭蛋,四文钱一个收。”
    李满囤得了准信,便在心里合计:家里还有四百多的鲜鸭蛋,倒是卖400个给这店家才好。余下的几十个腌起来,赶除夕去他爹宅子吃饭以及年后族长家,他二伯李春山家吃饭时加个菜,正好。
    李满囤在酱菜店打了酱油,买了盐,然后又去点心铺子买了几包点心,炒货店买了瓜子花生,方才回了家。
    至于鸭蛋,他回家后数出来,明儿一早让潘安进城送粮时捎来卖,也就是了。他不必再专门进城一趟。
    李满囤没自家腌蛋卖的原因是他家没空酒坛子了。他家先前上梁时喝光的酒坛子早在卖黄金酱时就差不多用光了。他家现有的几个坛子,还得留着腌蛋家吃。
    第69章 准备过年
    李满囤出门送礼, 在家的王氏也没有闲着, 她得和余曾氏一起收拾送来的肉。
    年下用肉的地方太多,家里得煮红烧肉、熬骨头汤、炸肉丸、包饺子、包圆子、包包子, 下剩的还得做成腊肉。
    首先算红烧肉。小年夜送灶、大年夜接灶、初一过年、初五接财神,这都得有红烧肉。所以,王氏先秤六斤前腿肉搁一边。
    炸肉丸到不必整块肉, 腿骨,椎骨、排骨上的肉片下来也有四五斤,尽够了。
    接着是饺子。饺子,一斤二两面加一斤肉,能包60个饺子。从今儿腊月初十, 到正月十五,足有二十五天, 怎么算, 都得有600个饺子才够。
    600个饺子,一半羊肉, 一半猪肉, 这便就要称一个5斤猪肉。
    称好肉,还要再称12斤白面,羊肉也要称好,搁一个筐里,以免一会儿忘记,又得从头算。
    算好饺子,再算圆子。高庄村的圆子并不是红枣前世吃的那种乒乓球大的黑芝麻馅的圆子。高庄村的圆子足有前世的两个肉包那么大, 馅儿也和包子一样,都是些白菜猪肉、萝卜猪肉之类。黑芝麻、白糖太贵,庄户人家可吃不起这种馅料的大圆子。
    从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早饭都得吃圆子。这样的圆子,红枣一顿吃一个、王氏要两个、李满囤则能吃六个。这样一天9个,15天135个。过年没有吃饭掐得死准的。王氏决定做160个圆子。
    一个圆子半两肉(余下的兑菜),这160个圆子就是8斤肉,王氏做主称了九斤肉––要不,咋叫过年呢?
    圆子后面是包子。高庄村过年有族里相互赠送包子、馒头和年糕的习俗。族里三十二户人家,每家都得送十个馒头或者包子和半斤年糕。
    今年自家建房,族人都有出力,故今年自家得给族里每家送十个包子,每个包子都要一两白面和一两肉。这就要准备31斤白面和31斤肉。
    此外,似爹、二伯、族长和两个弟弟那里,还得加送。最后加上自家吃的量,王氏照着李满囤先前的吩咐算了半天,咬牙称了45斤白面和45斤肉。
    如此这般,王氏称好63斤肉后,一头猪也就还剩了二十来斤肉。
    王氏和余曾氏把这下剩的肉按斤切了,拿盐码上,方才处理前面分好的肉。
    一口灶,两口锅,没啥好说的,一口煮红烧肉,一口煮骨头汤。
    肉汤都炖煮一个时辰。起锅的时候,红烧肉好说,一斤盛一碗,整装了六碗。
    接着装骨头汤,没想,家里就剩一个空钵头,能用,偏汤又太多,目测,得至少四个钵头来装。
    偏肉汤,还不能留锅里。晚饭还要用锅呢。
    王氏无法,只能腾出家里装白面的小面缸,洗干净了来装,整装了一缸。
    饺子、圆子、包子,三种馅儿里,就数包子的馅儿最大,每一块要切成小指头那么大。圆子的馅儿小一点,半个指头那么大。最小的是饺子,干脆就是肉泥。
    王氏和余曾氏两人剁了一个下午,方剁完了所有的馅儿。剁好的馅儿也没地方装,只能暂放在洗菜用的几个木盆里。
    李满囤回家瞧见木盆装的肉馅儿,方才想起今年是新家第一年,家里只有日用的家什,而准备过年,却要一气存足正月十五前的所有荤素菜色,家里的家什完全不够用的事。
    于是,李满囤当即决定明早自己乘潘安送粮的骡车进城,然后在卖了鸭蛋后,再去拉一车米面缸、钵头、碗勺这些家什回来。
    因白天家里剁了太多的肉馅儿,这天晚上红枣睡觉梦里全都是“咚咚”地剁馅儿声。
    腊月十一,王氏和余曾氏继续剁馅,今天主要剁白菜馅儿。
    白菜剁好后,王氏就负责把白菜和昨儿剁好的猪肉或者羊肉馅儿混在一处——和馅,余曾氏则负责揉面,擀饺子皮。
    尝味的头六个饺子包好,王氏便就先用炉子给煮了,然后加上红枣一人分两个地试了味道,确认饺子咸淡正好,方才放心的开始按斤两称盐和馅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