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节(1/3)
在李春山眼里,蚊咬算个屁,风寒才是正经大事!
李满囤、王氏听了李贵金话一时都有些怔愣——这随手可得的薄荷和猪油,熬一起能有治风寒的效果?
真要如此,还请啥郎中啊!
李满囤想想道:“贵金,先谢你来告诉我。我去问问红枣到底怎么回事。这药膏原是红枣拿来的。”
打发走李贵金,李满囤方和王氏道:“太太,你不是问了红枣方子吗?你赶紧地看着人做了,我拿去给二伯再试试。若是真有效,我就得告诉红枣一声。”
王氏依言做了半钵头薄荷膏,然后拿自己废弃的胭脂盒装了些,由李满囤次日捎给李春山。
昨晚李春山为防整盒打开散了药效,已无师自通地抹了一点在鼻下,一连打了十来个喷嚏,早起便自觉病去了一半。
看到李满囤新拿来的薄荷膏,李春山依样抹了一点在人中,然后又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掐掉鼻涕,李春山道:“痛快,痛快,满囤啊,这薄荷膏可是红枣拿来的?你好好收着,可别再当蚊子药使了。”
“没事,二伯”李满囤轻快应道:“我那里多着呢!您这里使没了,只管让贵金去我那里拿!”
回庄李满囤便打发陆猫进城告诉红枣。
红枣闻言方才想起薄荷膏似乎好像确是有通气的功效——前世她爷爷那一辈的人就喜欢带盒清凉油风油精在身上脸上没事抹抹。
到她们这一代时因为感冒药的日新月异,用风油精清凉油的人便明显少了。
这世医药极端落后,她山寨一盒薄荷膏都被人当成宝贝——红枣想着心酸,便和陆猫儿道:“猫儿,你家去告诉我爹就说这事我知道了,再就是往后有人跟他讨药,便让他把方子直接给人吧!”
陆猫儿闻言一怔,便听红枣道:“这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生病的日子不好过,先我婆婆在家的时候家常的就给人施医施药,我不耐烦做这些,便就散了这方子给一家子人积积福吧!”
李时珍一代名医都不敝帚自珍,写《本草》救治世人,红枣觉得她散两个助人药方也算是见贤思齐。
何况她前世还是个党员,宣誓过“为人民服务”!
再说她现在卖糖卖玩具就卖不过来了,也没精力再跨行卖药!
谢尚坐炕上默默地听着,只听红枣提到他娘的时候方才撩了撩眼皮——古话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红枣散这个方子倒是比他娘单纯的施物能救治更多的人。
红枣实不是一般的有慧根!
听了陆猫儿的话,王氏不觉叹息两声——黄金有价药无价,红枣竟然放弃了卖膏药这样赚钱的生意。
近两年看了许多因果报应故事的李满囤倒是想得开。他劝慰王氏道:“咱们红枣富贵已极,正该好好积福,把现在的富贵延续下去!”
“这舍人药方是极大的善事,能增福增寿。就是咱们帮着散方都能得福报。”
“陆猫,你跑去高庄村把小姐这方子告诉二老太爷一声去……”
“哎!”陆猫儿答应一声立跑了出去——他也希望自己增福增寿,将来能娶个跟他嫂子一般漂亮的人,然后再生个大胖小子,把日子过得跟他哥一样美!
李高地日常跟他哥李春山在一处,听到薄荷膏的方子后便随口告诉了于氏。
可巧郭氏在旁边听到了,便和李满仓商量看能不能卖。
李满仓进城买了些空蛤蜊壳家来,郭氏依方熬了一锅薄荷膏,分装到蛤蜊壳里。
自此李满仓和李玉凤早起进城卖菜便兼卖薄荷膏。
真是蚊虫泛滥的盛夏,而早起正是蚊子归窝的时候。
买菜的人试擦了薄荷膏后便有不少人掏五文钱买一盒家去给孩子涂。
李满仓这一天真是赚了不少的钱。
就可惜好景不长。
六月十九是佛期。城隍庙自六月十三便开始打七。李贵银跟以往一样跑城隍庙来卖玩意。
期间有人跟他打听薄荷膏,李贵银便耿直道:“我摊上没卖薄荷膏,不过我知道方子,你可以家去自己做。很容易的,就是猪油熬薄荷,放凉了就行!”
听说的人自是千恩万谢,回去做后眼见有利可图,便就有人跟李满仓一样做了市卖。
由此不用一个月,雉水城几乎家家都用上了或市卖或自制的薄荷膏——便宜外地来雉水城卖蚌壳的商人发了笔小财。
做的人多了,李满仓薄荷膏的生意自是渐渐冷落——由最好时一天卖两三百盒降到三五盒,价钱也由开始的五文跌到了三文。
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李满仓依旧坚持卖。
相反李杏花的薄荷膏生意却是稳中有升——李杏花做的的是码头外来人口的生意。
出门在外的,即便知道了方子也不能做,而家去有没有薄荷还是两说。
所以随着薄荷膏用途的扩散,李杏花,也不独她,而是整个大刘村的薄荷膏生意都越来越火。
刘好脑子活络,他想明白了村子薄荷膏生意火爆的原因,便去买了些泥盆,种上野地里挖来的薄荷拉去码头卖五文一盆,生意竟是异常火爆——几乎每个船老大、客商靠岸后
李满囤、王氏听了李贵金话一时都有些怔愣——这随手可得的薄荷和猪油,熬一起能有治风寒的效果?
真要如此,还请啥郎中啊!
李满囤想想道:“贵金,先谢你来告诉我。我去问问红枣到底怎么回事。这药膏原是红枣拿来的。”
打发走李贵金,李满囤方和王氏道:“太太,你不是问了红枣方子吗?你赶紧地看着人做了,我拿去给二伯再试试。若是真有效,我就得告诉红枣一声。”
王氏依言做了半钵头薄荷膏,然后拿自己废弃的胭脂盒装了些,由李满囤次日捎给李春山。
昨晚李春山为防整盒打开散了药效,已无师自通地抹了一点在鼻下,一连打了十来个喷嚏,早起便自觉病去了一半。
看到李满囤新拿来的薄荷膏,李春山依样抹了一点在人中,然后又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掐掉鼻涕,李春山道:“痛快,痛快,满囤啊,这薄荷膏可是红枣拿来的?你好好收着,可别再当蚊子药使了。”
“没事,二伯”李满囤轻快应道:“我那里多着呢!您这里使没了,只管让贵金去我那里拿!”
回庄李满囤便打发陆猫进城告诉红枣。
红枣闻言方才想起薄荷膏似乎好像确是有通气的功效——前世她爷爷那一辈的人就喜欢带盒清凉油风油精在身上脸上没事抹抹。
到她们这一代时因为感冒药的日新月异,用风油精清凉油的人便明显少了。
这世医药极端落后,她山寨一盒薄荷膏都被人当成宝贝——红枣想着心酸,便和陆猫儿道:“猫儿,你家去告诉我爹就说这事我知道了,再就是往后有人跟他讨药,便让他把方子直接给人吧!”
陆猫儿闻言一怔,便听红枣道:“这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生病的日子不好过,先我婆婆在家的时候家常的就给人施医施药,我不耐烦做这些,便就散了这方子给一家子人积积福吧!”
李时珍一代名医都不敝帚自珍,写《本草》救治世人,红枣觉得她散两个助人药方也算是见贤思齐。
何况她前世还是个党员,宣誓过“为人民服务”!
再说她现在卖糖卖玩具就卖不过来了,也没精力再跨行卖药!
谢尚坐炕上默默地听着,只听红枣提到他娘的时候方才撩了撩眼皮——古话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红枣散这个方子倒是比他娘单纯的施物能救治更多的人。
红枣实不是一般的有慧根!
听了陆猫儿的话,王氏不觉叹息两声——黄金有价药无价,红枣竟然放弃了卖膏药这样赚钱的生意。
近两年看了许多因果报应故事的李满囤倒是想得开。他劝慰王氏道:“咱们红枣富贵已极,正该好好积福,把现在的富贵延续下去!”
“这舍人药方是极大的善事,能增福增寿。就是咱们帮着散方都能得福报。”
“陆猫,你跑去高庄村把小姐这方子告诉二老太爷一声去……”
“哎!”陆猫儿答应一声立跑了出去——他也希望自己增福增寿,将来能娶个跟他嫂子一般漂亮的人,然后再生个大胖小子,把日子过得跟他哥一样美!
李高地日常跟他哥李春山在一处,听到薄荷膏的方子后便随口告诉了于氏。
可巧郭氏在旁边听到了,便和李满仓商量看能不能卖。
李满仓进城买了些空蛤蜊壳家来,郭氏依方熬了一锅薄荷膏,分装到蛤蜊壳里。
自此李满仓和李玉凤早起进城卖菜便兼卖薄荷膏。
真是蚊虫泛滥的盛夏,而早起正是蚊子归窝的时候。
买菜的人试擦了薄荷膏后便有不少人掏五文钱买一盒家去给孩子涂。
李满仓这一天真是赚了不少的钱。
就可惜好景不长。
六月十九是佛期。城隍庙自六月十三便开始打七。李贵银跟以往一样跑城隍庙来卖玩意。
期间有人跟他打听薄荷膏,李贵银便耿直道:“我摊上没卖薄荷膏,不过我知道方子,你可以家去自己做。很容易的,就是猪油熬薄荷,放凉了就行!”
听说的人自是千恩万谢,回去做后眼见有利可图,便就有人跟李满仓一样做了市卖。
由此不用一个月,雉水城几乎家家都用上了或市卖或自制的薄荷膏——便宜外地来雉水城卖蚌壳的商人发了笔小财。
做的人多了,李满仓薄荷膏的生意自是渐渐冷落——由最好时一天卖两三百盒降到三五盒,价钱也由开始的五文跌到了三文。
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李满仓依旧坚持卖。
相反李杏花的薄荷膏生意却是稳中有升——李杏花做的的是码头外来人口的生意。
出门在外的,即便知道了方子也不能做,而家去有没有薄荷还是两说。
所以随着薄荷膏用途的扩散,李杏花,也不独她,而是整个大刘村的薄荷膏生意都越来越火。
刘好脑子活络,他想明白了村子薄荷膏生意火爆的原因,便去买了些泥盆,种上野地里挖来的薄荷拉去码头卖五文一盆,生意竟是异常火爆——几乎每个船老大、客商靠岸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