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半途决定(1/3)
(234)
陶然儿听到李信武和李信二的陈述,真是哭笑不得,没想到,李信海雄心勃勃的东征,居然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哈哈哈,哈哈哈,她是不是应该放声大笑,因为之前李信海不听从她的劝说,一意孤行,陷她们全家于幽禁的境地,李信海落到这样的结果,是罪有应得。
然而,看到李信武和李信仁焦急痛苦的神情,陶然儿原本想放声大笑,也生生忍住了。
哈哈哈,哈哈哈,李信海现在是人民的公敌,他和他的军队走到哪里,臭鸡蛋就扔到哪里,这应该就是李信海的报应。
陶然儿替孙赫武松了一口气,李信海的江南大军已经不足虑了,孙赫武可以一心一意地抗倭了,而且有李信仁的响马部队,有李信武的江湖军队增援,孙赫武抗倭肯定能大获成功。
想到这里,陶然儿一颗心变得无比安定,哈哈哈,这半年多,逃亡崩紧的神经,终于得到了彻底的松驰。
陶然儿望着远方,美丽的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呵呵,雨过天晴,她终于度过了最黑暗和最危险的时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这个时候,李信武对陶然儿说道:“大嫂,二哥落到这个田步,按理来说,是他罪有应得,可是他毕竟是我们的二哥,我们是亲生兄弟,看着他落到这样的地步,我们作兄弟的总是替他焦急。”
陶然儿只好收敛脸上的笑容,看了李家老五一眼,没有吭声。李信武和李信仁的沉重不是没有理由的,李信海现在已经走进了死胡洞,多半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进攻江东。他肯定会失败,撤回江南,江南不欢迎他,总之,不管他和他的部队走到哪里,都是惹人厌憎,一片骂名,李信海整个人算是毁了,他以后就算死了,也要留下千古骂名。
当年,李信海慷慨激昂,一心要想着江南统一天下,结束乱世,南面称帝,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意孤行,会落到如此田地,想着他在当海上王的时候,天下所有人对于这个只闻名不曾见面的海上王交口称赞,谈到海上王都是肃然起敬,那时候,李信海是一片美誉,陶然儿心想,今昔对比,此时此刻,李信海有没有后悔?
在陶然儿胡思乱想的时候,一直苍白了脸,沉默的李信仁突然走到陶然儿面前,对她说道:“大嫂——”
陶然儿呆了一呆,猛地抬起头来,这是李信仁这一路以来,自打认识起来,第一次叫她大嫂,以前,他一直拒绝这个称呼。
陶然儿看着李信仁,他的嘴唇在瑟瑟发抖,仿佛嘴里含了滚烫的热油,他仿佛很不愿意叫出这个称呼似的,陶然儿看着他,对他温和说道:“六弟,什么事,你尽管说来。”
李信仁对她有大功德,她陶然儿之所以以逃出生天,迎来胜利和希望的曙光,那是因为李信仁在重要时刻,他支持她,投了关键性的一票,所以陶然儿对李信仁十分感激。
另外,李信仁和李信志十分相像,就像小一号的李信志,陶然儿难免爱屋及乌,对这个六弟格外的另眼相待。
李信仁移开视线,不敢长时间与陶然儿对视,他轻轻地说道:“佛家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二哥以前是做错了,但是我想,这些时日,他肯定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他应该为他之前的言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大嫂,你想想办法,如果你不帮帮他,二哥恐怕一辈子都抬不起头,翻不了身了,江东的百姓恨他,江南的百姓也讨厌他,长此以往,这个天下,已经没有二哥的容身之地了!我们是亲兄弟,虽然他有错,但是如果他肯认错,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沉沦下去,坠落到深渊里,再也站不起来——”
陶然儿没有想到李信志的目光会这么长远,他是如此聪明,陶然儿能看到的地方,他统统也看到了,他又是那样心地仁慈,不计前嫌,想帮他二哥脱离苦海。
陶然儿心里打着算盘,她坐在马上,看着远方,风烟在不远处聚集,乱世马上就要结束了,新的太平年代要到来了!信仁说得没错,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李信海虽然给了她和信志以及孩子很多痛苦,但是在这开始的时候,那个海上的仙岛,不就是李信海送给她和信志的吗?
所以她应该帮帮他。
陶然儿和李信仁一样,心地仁慈。只是如何才能帮到李信海呢?陶然儿深思着,她心想,李信仁说得没错,如果李信海一直这样僵持下去,只会惹来百姓更大的愤怒和厌憎,到时候江东的百姓骂他打他,江南的百姓也骂他打他,他江东去不得,江南也回不得,如同公羊触藩,进退两难,她必须想个办法替他解脱,不然的话,他一辈子如同咸鱼翻不了身了。
陶然儿计上心来,想着李信海如果想将功赎罪,只能和他们一起去抗倭了,一来,可以让李信海将功补过,让百姓慢慢对他改观,二来,现在孙赫武在东部海域抗倭,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增援的人越多越好,如果李信海悔恨过来,肯带着他的江南大军去增援孙赫武抗倭,那么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李信海可以洗清罪名,让百姓对他的厌僧和愤怒减少,孙赫武又多了增援的力量,这样,抗倭必定能取得成功。
陶然儿拿定主意,便对李信武和李
陶然儿听到李信武和李信二的陈述,真是哭笑不得,没想到,李信海雄心勃勃的东征,居然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哈哈哈,哈哈哈,她是不是应该放声大笑,因为之前李信海不听从她的劝说,一意孤行,陷她们全家于幽禁的境地,李信海落到这样的结果,是罪有应得。
然而,看到李信武和李信仁焦急痛苦的神情,陶然儿原本想放声大笑,也生生忍住了。
哈哈哈,哈哈哈,李信海现在是人民的公敌,他和他的军队走到哪里,臭鸡蛋就扔到哪里,这应该就是李信海的报应。
陶然儿替孙赫武松了一口气,李信海的江南大军已经不足虑了,孙赫武可以一心一意地抗倭了,而且有李信仁的响马部队,有李信武的江湖军队增援,孙赫武抗倭肯定能大获成功。
想到这里,陶然儿一颗心变得无比安定,哈哈哈,这半年多,逃亡崩紧的神经,终于得到了彻底的松驰。
陶然儿望着远方,美丽的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呵呵,雨过天晴,她终于度过了最黑暗和最危险的时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这个时候,李信武对陶然儿说道:“大嫂,二哥落到这个田步,按理来说,是他罪有应得,可是他毕竟是我们的二哥,我们是亲生兄弟,看着他落到这样的地步,我们作兄弟的总是替他焦急。”
陶然儿只好收敛脸上的笑容,看了李家老五一眼,没有吭声。李信武和李信仁的沉重不是没有理由的,李信海现在已经走进了死胡洞,多半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进攻江东。他肯定会失败,撤回江南,江南不欢迎他,总之,不管他和他的部队走到哪里,都是惹人厌憎,一片骂名,李信海整个人算是毁了,他以后就算死了,也要留下千古骂名。
当年,李信海慷慨激昂,一心要想着江南统一天下,结束乱世,南面称帝,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意孤行,会落到如此田地,想着他在当海上王的时候,天下所有人对于这个只闻名不曾见面的海上王交口称赞,谈到海上王都是肃然起敬,那时候,李信海是一片美誉,陶然儿心想,今昔对比,此时此刻,李信海有没有后悔?
在陶然儿胡思乱想的时候,一直苍白了脸,沉默的李信仁突然走到陶然儿面前,对她说道:“大嫂——”
陶然儿呆了一呆,猛地抬起头来,这是李信仁这一路以来,自打认识起来,第一次叫她大嫂,以前,他一直拒绝这个称呼。
陶然儿看着李信仁,他的嘴唇在瑟瑟发抖,仿佛嘴里含了滚烫的热油,他仿佛很不愿意叫出这个称呼似的,陶然儿看着他,对他温和说道:“六弟,什么事,你尽管说来。”
李信仁对她有大功德,她陶然儿之所以以逃出生天,迎来胜利和希望的曙光,那是因为李信仁在重要时刻,他支持她,投了关键性的一票,所以陶然儿对李信仁十分感激。
另外,李信仁和李信志十分相像,就像小一号的李信志,陶然儿难免爱屋及乌,对这个六弟格外的另眼相待。
李信仁移开视线,不敢长时间与陶然儿对视,他轻轻地说道:“佛家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二哥以前是做错了,但是我想,这些时日,他肯定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他应该为他之前的言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大嫂,你想想办法,如果你不帮帮他,二哥恐怕一辈子都抬不起头,翻不了身了,江东的百姓恨他,江南的百姓也讨厌他,长此以往,这个天下,已经没有二哥的容身之地了!我们是亲兄弟,虽然他有错,但是如果他肯认错,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沉沦下去,坠落到深渊里,再也站不起来——”
陶然儿没有想到李信志的目光会这么长远,他是如此聪明,陶然儿能看到的地方,他统统也看到了,他又是那样心地仁慈,不计前嫌,想帮他二哥脱离苦海。
陶然儿心里打着算盘,她坐在马上,看着远方,风烟在不远处聚集,乱世马上就要结束了,新的太平年代要到来了!信仁说得没错,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李信海虽然给了她和信志以及孩子很多痛苦,但是在这开始的时候,那个海上的仙岛,不就是李信海送给她和信志的吗?
所以她应该帮帮他。
陶然儿和李信仁一样,心地仁慈。只是如何才能帮到李信海呢?陶然儿深思着,她心想,李信仁说得没错,如果李信海一直这样僵持下去,只会惹来百姓更大的愤怒和厌憎,到时候江东的百姓骂他打他,江南的百姓也骂他打他,他江东去不得,江南也回不得,如同公羊触藩,进退两难,她必须想个办法替他解脱,不然的话,他一辈子如同咸鱼翻不了身了。
陶然儿计上心来,想着李信海如果想将功赎罪,只能和他们一起去抗倭了,一来,可以让李信海将功补过,让百姓慢慢对他改观,二来,现在孙赫武在东部海域抗倭,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增援的人越多越好,如果李信海悔恨过来,肯带着他的江南大军去增援孙赫武抗倭,那么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李信海可以洗清罪名,让百姓对他的厌僧和愤怒减少,孙赫武又多了增援的力量,这样,抗倭必定能取得成功。
陶然儿拿定主意,便对李信武和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